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水花生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肌动蛋白基因编码生物体内一种很重要的组成型表达蛋白质,常被看作看家基因。为分离水花生肌动蛋白基因,根据GenBank上一藜科植物的———Actin基因的EST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提取水花生根的总RNA,对上述的基因片断进行RT—PCR,扩增后测序得到230bp长的核苷酸序列。经同源性比较,这条序列与上述藜科植物Actin的EST序列基本一致,表明获得了水花生肌动蛋白序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检测caspase-3在老年豚鼠耳蜗的表达。方法实验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豚鼠年龄为33至35个月之间,对照组豚鼠年龄为2至3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在两组豚鼠耳蜗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实验组耳蜗的表达呈阳性,阳性区域主要存在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在对照组耳蜗的表达呈阴性。结论Caspase-3在老年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提示caspase-3在豚鼠耳蜗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大豆初生幼苗多胺氧化酶活性的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垦农4号”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中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oxidase,PAO,EC1.4.3.6)的活性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O活性仅在种子萌发起始后(吸胀后24h)才检测到,然后随着种子萌发进程,PAO活性快速升高。但是,在萌发种子(吸胀后72h)和初生幼苗(吸胀后120h)中,PAO活性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在萌发种子中,PAO活性在胚根最高(5.17±0.91Ug-1FW),胚轴次之,胚芽再次之,子叶活性最低(0.12±0.03Ug-1FW);在初生幼苗中,PAO活性在下胚轴中最高(5.47±0.66Ug-1FW),幼根次之,顶芽再次之,子叶最低(0.10±0.03Ug-1FW)。这种差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建成有积极意义。运用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初生幼苗PAO在各部位的分布,发现PAO主要定位在顶芽细胞的液泡膜上、子叶细胞的细胞壁及其外侧表面、下胚轴细胞的细胞壁及其表面,且PAO与细胞壁表面结合较紧;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间隙、细胞膜、液膜上均有分布,但以液泡膜分布居多。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AO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有着较广泛的分布。首次报道PAO在细胞膜和液泡膜上有分布。  相似文献   
994.
干旱胁迫对空心莲子草抗氧化酶活性和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空心莲子草是一种水旱两栖植物,对其抗旱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初步探讨空心莲子草的抗旱机理,为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空心莲子草的根和叶中抗氧化酶类(SOD、POD、CAT等)的活性变化,并对其组织学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干旱胁迫下,空心莲子草总抗氧化能力一直增大,抗氧化酶活性是先增大后减小。干旱胁迫下根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比叶中的活性要高,总抗氧化能力也较强。经组织学比较发现,干旱胁迫后根和叶的组织细胞变小,并有少量细胞坏死。结论: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表现在干旱胁迫时根和叶能合成大量的抗氧化酶以抵抗干旱胁迫给机体带来的伤害作用,并且总抗氧化能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钮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玉米自交系F107、GB57、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种重复序列在亲本染色体上的分布;同时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通过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证实远缘杂交后代中异源种质的染色体来源;讨论了异染色质钮重复序列对玉米和其野生种杂交后代外源染色体整合和染色体行为等方面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二角山羊草(Aegilops bicornis,SS)的基因组DNA进行Pinb基因扩增、克隆、序列分析,发现了1个新型Pinb等位基因,基因长360bp,编码119个氨基酸残基,对应于麦类作物PinB成熟蛋白结构区域,具有其特有的WPTKWWK色氨酸结构域和10个半胱氨酸所形成的5个二硫键结构。与软粒小麦cv.Capitole的Pinb-D1a相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1%和91.6%。RT-PCR证实了Pinb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二角山羊草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为栽培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997.
西藏半野生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DS-PAGE分析了50份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HMW-GS组成是同质的,7份材料为异质。供试材料共有7种HMW GS组合,以Null、7 8、2 12为主要类型,占所分析材料的68.4%。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0种等位基因,Glu- A1位点2种,Glu~B1位点4种,Glu~D1位点4种。Null(96%)、7 8(80.4%)和2 12(94.9%)分别是Glu-A1、 Glu-B1和Glu~D1位点上主要的等位基因。在Glu-B1位点还新发现2个亚基,暂时分别命名为8*和7**。说明西藏半野生小麦中存在着较广泛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是小麦品质育种潜在的可利用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998.
昆虫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佐娟  何建平 《昆虫知识》2006,43(4):447-452
细胞凋亡是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是多细胞生物体一种重要的自我稳定机制。除体细胞发生凋亡外,生殖细胞在其发生过程中也有细胞凋亡。对近10年来昆虫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作了综述。重点关注昆虫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发生的阶段、凋亡的形态特征、凋亡的调控及意义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9.
SKPI(shrimp Kunitz-type protease inhibitor)是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体内的一个小分子多肽, 含有一个Kunitz型结构域, 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目前已知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节肢动物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SKPI在对虾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首先对其进行了重组表达。从日本囊对虾肝胰腺中扩增skpi的cDNA片段, 插入改造后的pPIC9K酵母表达载体, 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进行表达。由于改造的pPIC9K载体加入了6-His标签, 因此利用Ni?Sepharose?High?Performance对SKPI进行了高效纯化。初步的活性研究表明, 重组表达的SKPI能特异性地抑制胰蛋白酶的水解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颗粒体病毒在小菜蛾种群中的垂直传播方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利华  何余容 《昆虫知识》2004,41(6):559-562
在室内观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sisVirus(RxGV)在小菜蛾种群水平上可能的垂直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1 )上代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幼虫期饲毒不能将小菜蛾颗粒体病垂直传递到下代 ;(2 )取食病毒的雌蛾产的卵所孵化的幼虫中 ,没病毒感染出现 ,说明病毒不能经小菜蛾成虫体内传播到下一代。 (3 )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处理卵卡时 ,其初孵幼虫有少量被病毒感染死亡 ,浓度高时感染率也较高 ,但感染率均在 1 0 %以下 ,说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能经卵表垂直传递给下代 ,但传递效率不高。但当用病毒处理叶片上的卵时 ,初孵幼虫死亡率高达 77 73 % ,而且孵化出的幼虫大多数染病且死于 3龄以前 ,因此田间病毒的施用时间可提早到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