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4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6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54例)和缓解期组(26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CD4+IFN-γ+Th1和CD4+IL-4+Th2细胞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CD4+CD25+Foxp3+Treg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发作期组Treg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哮喘组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哮喘急性发作组中Th1/Th2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Treg和Th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2.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社区获得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统计2003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55例确诊及临床诊断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55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17~75岁,平均(44.8±13.4)岁....  相似文献   
963.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长期发展会形成髋关节半脱位、脱位,最终甚至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合并症。对于早期患者目前主要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而晚期出现股骨头脱位及坏死则只能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论哪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4.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A)组、急性胰腺炎组(B组)、白藜芦醇组(C组)、乌司他丁组(D组)和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C+D组)。制备各组A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腹水量及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NF-κB、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结果:B组与A组相比,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C、D及C+D组与B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C+D组与C组、D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和D组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病理学评分均降低,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D组上述指标改善较C组和D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白藜芦醇通过升高SOD保护性因子、降低MDA损伤性因子,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作用,尤其在乌司他丁与白藜芦醇合用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65.
西花蓟马FranklinieU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危险性外来人侵害虫,虫体小,鉴定困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西花蓟马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学鉴别、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生化分类方法,并讨论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势和弊端,最后对西花蓟马的分类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6.
基于GIS与生物气候相似性的西花蓟马在广东的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花蓟马Frankl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明确其在广东省的适生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本研究根据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气候相似距原理和ArcGIS对西花蓟马在广东省的适生性、寄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广东省有广泛的适宜分布区,但...  相似文献   
967.
为研究hS100A6对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的体内体外作用,利用整合有S100A6基因和SiS100A6基因的腺病毒(AdS100A6和AdSiS100A6)作用于143B细胞,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的增殖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迁移的作用,同时以143B裸鼠皮下移植瘤为动物模型,检测S100A6对143B的体内作用,结果显示AdS100A6干预后出现细胞增殖活性的减弱、凋亡率增高、迁移率降低,在体内试验中瘤体体积明显较对照组减小,而AdsiS100A6干预后出现时间依赖性地细胞增殖活性的增强、凋亡率降低、迁移率增高,体内试验中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提示hS100A6能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株143B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能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株143B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68.
何汉兴 《菌物学报》2013,32(Z1):20-44
综述了中国大陆腐霉属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腐霉属菌物的发生、分布、分类鉴定、致病性、所致植物病害防治及腐霉的利用等方面.至今,中国已报道的腐霉属菌物有64个种,其中有13个种作为世界新种进行了描述,这13个新种分别为:顶生腐霉Pythium acrogynum,孤雌腐霉P.amasculinum,百色腐霉P.baisense,北方腐霉P.boreale,短枝腐霉P.breve,壁合腐霉P.connatum,镰雄腐霉P.falciforme,贵阳腐霉P.guiyangense,广西腐霉P.guangxiense,下雄腐霉P.hypoandrum,昆明腐霉P.kummingense,南宁腐霉尸nanningense和中国腐霉P.sinensis.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为优势种,在全国普遍引起多种植物严重的猝倒病和根、茎、叶、果腐烂病.其中,大多数腐霉种对植物具有致病性,44个种寄生植物,1个种:紫菜腐霉P.porphyrae寄生红藻和紫菜,2个种:卡地腐霉P.carolinianum 和贵阳腐霉P.guiyangense寄生蚊子幼虫,2个种:努氏腐霉P.nunn和寡雄腐霉P.oligandrum 是真菌的重寄生菌.相比之下,台湾报道的腐霉种有48种(其中新种1个:四季腐霉P.sukuiense),海南报道的腐霉种有28种.对中国大陆腐霉属的研究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9.
基于微卫星的中国红火蚁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自入侵中国之后,红火蚁已给农林业、健康卫生、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危害。红火蚁在中国的入侵、扩散路径及方式等仍然是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国内14个地区和国外1个地区共1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应用7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15个红火蚁种群在各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种群的平均表观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Shannon信息指数Ⅰ、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0.2848、0.2708、0.3174、0.2629和43.63%,研究结果表明这15个红火蚁种群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FST为0.4258,说明有42.5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表明红火蚁各种群之间有较高程度的分化,且遗传分化可能是由地理隔离和基因流障碍(Nem=0.7442)共同引起。遗传距离D显示,河源种群与其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相对高于其他各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表明河源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可能是较为原始的类型。[结论与意义]短距离的种群主要通过自然扩散方式传播,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长距离的种群主要依靠人为传播,因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成正比。对于长距离的入侵事件,监控与检疫是关键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70.
[背景[白僵菌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已被用于工厂化大量生产,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方法]试验设置17、21、25、29和33℃5个温度水平,采用喷雾法,将浓度为1×105和1×108个·mL-1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分别感染红火蚁工蚁,以测试不同温度下白僵菌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当浓度为1×108个·mL-1时,在21、25和29℃条件下,红火蚁工蚁在15 d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了100%,在17和33℃下分别为99.36%和98.74%。当浓度为1×105个·mL-1时,在21、25、29和33℃下,红火蚁工蚁在15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9.42%、36.18%、33.17%和27.21%,显著高于17℃的累计死亡率。2个浓度处理在17~25℃时,白僵菌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时(LT5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29和33℃时,红火蚁的LT50不减少反而增加。25℃时白僵菌Bb04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LT50最短,死亡速度最快,致病力最强。[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可为制定田间利用白僵菌防治红火蚁的最佳时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