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59篇
  168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对同卵双生克氏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对克氏综合征的双生兄弟,经血型鉴定提示为同卵双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2n=47,性染色体为XXY;G显带和C显带标本中发现第1和第16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之间异染色质区的大小有显著差异,而且Y染色体长臂的异染色质区很大,这种多态性变异,在两个患者之间是相同的。据此进一步证实为同卵双生的克氏综合征,他们的核型为47,XXY,var(1)(q12,CBG30),var(16)(q11,CBG10),var(Y)(q12,CBG30)。  相似文献   
12.
1976年12月,我们在西安动物园一头非洲狮(Panthera leo Linnaeus)的小肠中采到了5条绦虫,其中一条不成熟,另一条缺头结,其余3条完整无缺,并且都已成熟。经详细观察,确定为一个新种。狮单圈钩带绦虫Monordotaenia leonina,新种 体呈乳白色,头结上只有一圈吻钩。体长378—605毫米,最大体宽2.6—5.0毫米。生殖孔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并开口于节片侧缘中部稍后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1.中国浙江产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蛇毒中至少含有两种以上的舒缓激肽增强肽,对其中之一的组分进行了分离提纯,经鉴定为11肽,N 端为环谷,其氨基酸组成与日本蝮蛇(Agkistrodon halys bromhoffii)蛇毒中舒缓激肽增强肽的组分A 极相似,仅多一个脯氨酸。2.豚鼠回肠纵行肌中含有能使舒缓激肽降解的各种激肽酶,经鉴定其中包括有氨肽酶,激肽酶Ⅰ及其他肽酶,但不具有激肽酶Ⅱ的活力,它们都属于含金属的外切酶,经邻二氮菲处理后活力不可逆地丧失。3.豚鼠回肠纵行肌经邻二氮菲处理后,其所含的激肽酶活力虽丧失,但对舒缓激肽增强肽的效应却仍保留,这说明在体外舒缓激肽增强肽的效应与激肽酶的活力无关。  相似文献   
14.
黄化麦苗在暗中不能由NO_2~-诱导产生NR,而生长在水中的黄化麦苗经6小时以上的预照光,则可在随后的暗期中由NO_3~-诱导产生高活性的NR。白光、红光和远红光的短暂照光,不能使麦苗获得在暗中由NO_3~-诱导高活性NR的能力。无论在诱导介质或非诱导介质中,这种诱导能力在暗中都逐渐消失。DCMU可部分抑制黄化麦苗NR的光下诱导。预照光后植株的NR暗诱导被砷酸钠抑制。葡萄糖能促进离体黄化叶片在暗中诱导形成高于对照的酶活性。预照光通过光合产物为NR合成提供能量,可能是使麦苗能在暗中诱导NR的原因之一。6-BA可促进麦苗NR诱导。单独6-BA对NR无明显诱导作用,但它可明显促进NO_3~-对酶的诱导。NO_3~-、NO_3~-和6-BA的诱导作用均受环己酰亚胺抑制。6-BA缩短了NR诱导的滞后期,6-BA对NR诱导的促进紧密平行于它对叶绿素积累的促进。而光合作用影响NR的诱导,6-BA缩短NR诱导滞后期可能与6-BA加快叶绿体的发育,促进光合作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两株黄单胞菌多糖生产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从小麦叶片得到的硝酸还原酶(NR)-钝化蛋白用作钝化小麦叶片NR。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和Sephadex G-100柱纯化的小麦蛋白分为两个部分,对NR都有明显的钝化活力,但又有着不同的性质。在Tris-甘氨酸缓冲液系统中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钝化蛋白部分Ⅰ的蛋白下移缓慢,保持在起端,而钝化蛋白部分Ⅱ的蛋白则下移迅速,接近底端。对NR的钝化作用,钝化蛋白部分Ⅱ明显高于同样量的部分Ⅰ。钝化蛋白部分Ⅰ的最适pH为7.5,部分Ⅱ的最适pH为6.5。钝化蛋白部分Ⅰ和部分Ⅱ对NR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前者对NR无明显水解作用,后者对NR有较强水解作用且与NR-起预保温后在Sephadex G-75柱上移动性无明显变化。小麦叶片NR-钝化蛋白部分Ⅱ可能是个特异的水解蛋白,而钝化蛋白部分Ⅰ可能不是个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17.
袁建勋  方斌  阚红云  何莎莎 《生态学报》2024,44(6):2199-2215
生态盈亏与碳排放强度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两者时空关联并预测未来演进方向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具有指导作用。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PLUS模型、双变量自相关、耦合协调度及面板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预测并分析淮海经济区2000—2036年3种情景下碳排放强度、生态盈亏的演化特征及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常规发展情景下,淮海经济区生态性呈下降趋势,强耕地保护情景下生态性微有下降,强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性有所上升,自然要素是主导。(2)常规发展情景下,淮海经济区碳排放量逐渐加大,强耕地保护及强生态保护情景下,则呈下降趋势;三种状态下,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时间轴2010—2020年降幅较大,空间序河流水系地区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大。(3)淮海经济区碳排放强度与生态盈亏呈负相关关系,低低和低高聚类主要分布在城镇建设用地周边,高低和高高聚类分布在人类干扰较少的自然区域;高高聚类主要位于河流水系交汇区,表明水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功能。(4)淮海经济区的碳排放强度与生态盈亏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东西高、中...  相似文献   
18.
BK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 -activated K channel)是一种大电导、电压和钙离子依赖的钾通道,存在于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中.β1亚基是首次从平滑肌细胞中分离到的一种BK通道辅助亚基.麻黄作为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一味治疗哮喘的常用中药.利用RT-PCR和膜片钳等技术,研究麻黄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麻黄碱(ephedrine,Eph)作为麻黄的一种主要成分,显著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ronchial smooth muscle cells,BSMCs)的增殖和BK通道β1亚基的表达,但是对BK通道的电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嗜酸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dnasacidophila)、深红红螺菌(Rhodospirarubrum)、万尼氏红微菌(Rhodomocrobiumvannielii),经溶菌酶(3mg/L)处理50min后,获得了它们的菌体形成的原生质体,其再生率分别为80%、71%、82%、61%、74%.取等量的亲本菌株在35%的PEG(MW6000)诱导下两两融合5min,共10种组合.其融合率为球×沼2.5×10-4、球×嗜2.1×10-4、球×深2.0×10-4、球×万2.1×10-4、沼×嗜2.8×10-4、沼×深2.4×10-4、沼×万2.6×10-4、嗜×深2.0×10-4、嗜×万2.3×10-4、深×万2.4×10-4.经影印法鉴定:形成的融合子可以分别生长于以相应的有机物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所有融合子体积均相当于两亲本株体积之和,融合子菌落形态特征介于两亲本株之间.从中随机挑选100个融合子,以辣椒苗作为靶标植物,从上述融合子中筛选到了1株具有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病性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气候自1986年起向整体暖干化、局部暖湿化转型突变.与1960年相比,转型后201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 ℃,平均降水量减少了28 mm,干旱半干旱区南移约50 km.气候变暖使甘肃省主要作物生育期有效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熟性、布局和种植制度改变,宜种区和种植海拔增加,多熟制北移,夏粮面积缩小,秋粮面积增大.弱冬性、中晚熟品种逐步取代强冬性、中早熟品种,有利于提高光温利用率,增加产量.暖湿型气候增加了绿洲灌区作物的气候生产力,暖干型气候降低了雨养农业区的气候产量,水分和肥力条件是决定因素.以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改善和提升土壤质量及肥力为核心,选育强抗逆、弱冬性、中晚熟、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建立适温、适水的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是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