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高寒区青海云杉人工林密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青海云杉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探明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以青海大通宝库林区6种不同密度(3 400株/hm2、2 900株/hm2、2 600株/hm2、2 300株/hm2、2 150株/hm2、1 750株/hm2)25年生青海云杉人工林林下植物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为指标,对林下植被多样性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青海云杉人工林下共有维管束植物60种,非维管束植物1种,隶属于29科45属。(2)灌木层植被优势种受密度影响较大,草本层植被优势种受密度影响较小。(3)青海云杉密度分别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指数、H′指数、Ea指数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937、0.762和 0.679、0.870、0.505。(4)随着青海云杉密度的增加,林下植被多样性呈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的变化规律,且密度为2 600株/hm2时,林下植物多样性综合得分最高。研究认为,青海云杉林下植被多样性对其密度响应具有非同步性;密度为2 600株/hm2时比较适合林下植被生长,并保持林下植物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782.
袁贞贞  王秋红  王勇  李维杰  高洁  程先  朱大运 《生态学报》2023,43(20):8279-8291
模拟多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变,对优化用地格局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重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动态演变特征,运用生态系统健康模型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ND)、生态保护(EP)和城镇发展(UD)三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仍以耕地、林地为主,ND、EP和UD情景的建设用地规模较2020年分别增加63.59%、44.54%和100.13%,中心城区成为建设用地扩张集聚地。(3)2030年ND和UD情景的生态系统健康值较2020年均减小,建设用地增加和林地减少成为其健康退化的重要原因;而EP情景的健康值呈上升趋势,与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弹性结果相反,可见EP情景下的土地利用优化是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与土地利用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3.
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的前身是1978年秋成立的白鱀豚研究组。本学科组致力于白鱀豚、江豚、中华白海豚和扬子鳄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重点研究濒危动物致危的内部与  相似文献   
784.
785.
描述中国贵州赤水地区白垩纪中期窝头山组(夹关组)宝源足迹点的七道非鸟兽脚类行迹.尽管统计的样本不甚充足,但足迹所在岩层的孢粉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其时代可新至晚白垩世(最晚可晚于Cenomanian阶).这批足迹被归入似和平河足迹未定种(cf.Irenesauripus isp.),大多数足迹的跖趾垫区域保存了不同大小的跖骨...  相似文献   
786.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相结合的策略对Gluconobacter melanlgenu X42转化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转化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抽提物0.46 g/L、蛋白胨2.07 g/L、Ca CO30.70 g/L、Zn SO40.04 g/L。优化后L-山梨糖生成量提高了9.9%。可以应用响应曲面法对G.melanlgenu X42转化培养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87.
为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诺如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食品暴露风险,预防诺如病毒的感染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纳入2017-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诺如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食品暴露因素进行分析。2017-2021年丰台区共采集612份腹泻临床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检测,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9.6%(120/612),其中GⅠ检出率为4.7%(29/612),GⅡ检出率为14.9%(91/612)。丰台地区全年均有诺如病毒检出,不同季度的诺如病毒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8,P<0.05),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第三季度。不同性别、年龄组和职业间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565)、(χ2=10.541,P=0.194)、(χ2=14.606,P=0.054)。出现恶心(24.35%,56/230)和呕吐(33.54%, 55/164)症状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788.
789.
目的: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皂荚种子多糖,得到一种提取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同时具有良好保湿效果的皂荚种子多糖发酵产物滤液。方法:筛选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进行生物发酵,通过单因素分别优化皂荚种子发酵过程中的料液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菌接种量,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探究最优结果。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分别进行人体斑贴实验和皮肤含水量测试,探究皂荚种子发酵产物的安全性及其保湿功效。结果:皂荚种子发酵工艺设定为料液比1∶40 (g/mL),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60 h,发酵菌接种量1.0%,所得的多糖提取率为31.8%,斑贴实验48 h内未出现不良反应,皮肤含水量测试结果显示,多糖含量在3.18%和6.36%的皂荚种子发酵产物滤液可显著提高皮肤含水量。结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所得的皂荚种子发酵产物滤液多糖含量显著提高,且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保湿功效,在日化领域原料开发中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0.
高等植物嫁接过程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嫁接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一项农业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林、果树生产上。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对嫁接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细胞学方面的研究,基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