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目的 构建含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V-hIL-10,观察鞘内注射LV-hIL-10对坐骨神经松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 应用PCR从pCYIL-10质粒上扩增hIL-10基因,把hIL-10基因亚克隆至pWPXL质粒上得到重组质粒pWPXL- hIL-10,将pWPXL- hIL-10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制备LV-hIL-10。同时将空质粒pWPXL-GFP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作实验对照。纯种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9组: CCI疼痛模型4组(C0、C1、C2、C3),假手术4组(S0、S1、S2、S3)和正常对照组(N组)。给药组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LV-hIL-10(C1组、S1组)、LV-GFP(C2组、S2组)、生理盐水(C3组、S3组),对照组C0组、S0组不做鞘内置管,不给药。各组在手术造模成功实施鞘内注射后观察LV-hIL-10组不同时间点痛阈的改变及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hIL-10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IL-10 基因片段,成功重组pWPXL- hIL-10载体,经序列验证无误。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了高滴度(2x1010)、高纯度的LV-hIL-10病毒颗粒。CCI大鼠鞘内注射LV-hIL-10后痛觉异常明显缓解,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IL-10表达上调,脊髓中IL-10表达上调最显著。结论 鞘内注射慢病毒感染导入型人IL-10表达质粒对CCI大鼠有明显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12.
从黑曲霉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电解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甲壳素 ;采用碱提取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壳聚糖。甲壳素提取的得率干菌重量的 2 0 6 %。所得干燥壳聚糖产品的游离胺基为 93 76 % ,0 5%壳聚糖的 0 5%醋酸的运动粘度为 5 4 4 8× 10 6 m2 /s ,粘均分子量为 8 2 75× 10 4 ,含水量为 9 16 % ,产品得率为 12 11%。  相似文献   
713.
CR影像板感光性能与成像次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P板曝光性能与使用期限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不同使用期限的三组IP板分别用75KV,40mAs,115cm焦-片距及活动滤线器进行铝梯曝光;并统一选择相同部位及照射等级用CR系统扫描,最后在不经任何后处理的情况于同一时段内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冲洗,分别测量各铅梯密度值,并计算出各组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3组IP板灰度等级平均值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P板在使用近万次时,其感光性能未有明显变化,在这一阶段,影响IP板使用寿命的不是PSL物质的性能衰减,而是实际应用中发生的IP板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714.
‘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以‘K选3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问作为目标群体,‘培矮64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间作为对照群体,进行抑制差减杂交,川经过‘培矮64S’cDNA差减的‘长选3S’cDNA构建了一个含有大约130个独立克隆的差减文库;采用差减前的‘培矮64S’cDNA和‘长选3S’cDNA以及正向/反向差减杂交后的cDNA为模板标记探针,对随机挑取的96个承组质粒进行羞示筛选,获得了20个阳性候选克隆。从这些阳性候选克隆中随机挑取了8个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证实其巾中1个候选克隆代表了在‘长选3S’穗颈节间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它与信号传导有关。这一在‘长选3S’穗颈节间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穗颈节间伸长的分子机制.并为水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素材。  相似文献   
715.
Numb基因是细胞的命运决定因子,生物学作用广泛.Notch1及BIRC5是其下游的两个主要通路,Notch在乳腺癌的不同发育阶段均呈激活状态,其量决定了细胞的分裂方向;而BIRC5则经由影响细胞的凋亡而影响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二者与Numb相互作用,共同在乳腺癌的发生、分化、发展的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乳腺癌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的乳腺癌临床亚型.明确Numb在乳腺癌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对探索更为有效的针对不同乳腺癌亚型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16.
2011 年6 月至2013 年7 月,利用雾网和抄网捕捉蝙蝠,采用直接计数、拍照等方法统计蝙蝠的数量,调查了河南省60 个洞穴中蝙蝠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根据蝙蝠的外形及头骨特征鉴定种类,计3 科6 属17 种,其中易危(VU)物种3 种,近危(NT)和无危(LC)物种各7 种。马铁菊头蝠和菲菊头蝠为河南省广布种。依据洞穴的开发情况和人类入洞活动的频度等,评估洞穴的干扰程度,30 个洞穴属严重干扰,10 个洞穴属轻度干扰,20 个洞穴属自然状态。依据洞穴中蝙蝠的种类、数量及濒危程度,将洞穴的相对重要性划分为4 个级别,级别1 和多数级别2 的洞穴具有大的空间和复杂的洞穴系统,这些洞穴既是蝙蝠的繁殖地又是冬眠场所,其中栖息的蝙蝠种类多且数量大。对洞穴的总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进行了测量,比较4 个级别洞穴的测量数据,级别1 洞穴的总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其他级别。目前,多数洞穴未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旅游开发等原因,洞栖蝙蝠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717.
目的:对藏绵羊β-乳球蛋白(β-Lg)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多态性分析,为藏绵羊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克隆β-Lg部分基因序列;分别利用PCR-RFLP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Lg基因和蛋白多态性。结果:藏绵羊β-Lg与普通绵羊类似,存在A、B两种遗传变异体,A变异体的基因频率为0.818(n=22);HPLC能很好地分离β-Lg的A、B两种遗传变异体,A的表型频率分别为0.700;β-Lg为杂合型的藏绵羊中,大多数个体乳中的A变异体表达量低于B变异体。结论:藏绵羊β-Lg基因与普通绵羊存在一些差异,有两种变异体,并且其在乳中的相对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71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产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大价值,了解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对解析温敏核不育机理和分离温敏核不育基因非常重要.利用基因芯片、蛋白质组技术结合遗传分析的方法,以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的培矮64S及两优培九自交后得到的F2群体为材料,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分别筛选出可能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相关的24个特异表达基因以及6个特异表达蛋白质,并分析了这些产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719.
研究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L.)种子提取物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成虫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象成虫被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触杀处理后,8h之内,虫体内酯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8h后开始上升,24h达到最大值,48h又有所下降。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玉米象的酯酶同工酶中,增加了1条迁移率较慢的条带和1条迁移率较快的条带。  相似文献   
720.
壳聚糖基角膜细胞载体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羟丙基壳聚糖基共混膜作为组织工程技术中角膜细胞培养载体的可行性, 分别制备了羟丙基壳聚糖/硫酸软骨素、羟丙基壳聚糖/明胶/硫酸软骨素以及羟丙基壳聚糖/氧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三种共混膜。测定其透光率、含水量和蛋白吸附性能; 在共混膜上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 通过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在不同载体膜上的生长状态、贴附情况, 测定细胞活性以及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研究三种壳聚糖基载体膜片与角膜上皮细胞的相容性。膜片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共混膜片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适宜的含水量和较强的蛋白吸附性能; 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羟丙基壳聚糖/明胶/硫酸软骨素共混膜对细胞的损伤最小, 有利于细胞在膜上的贴附和生长, 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有望作为角膜细胞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