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6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构建了同时带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VL941lacHBS。应用磷酸钙沉淀技术将pVL941lacHBS DNA转入事先用AcNPV感染过的Sf9细胞,在显色剂X-gal存在下,筛选无多角体的蓝色蚀斑。经过若干次蚀斑纯化,最后获得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AcV941LS。 用R-AcV941LS感染Sf9细胞,在感染后72~96小时,用RPHA和RIA分别检测组织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含量。结果,组织培养上清液为3.83μg/1×10~6~2×10~6细胞;细胞裂解液为4.39μg/1×10~6~2×10~6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合成总量为8.22μg/1×10~6~2×10~6细胞。免疫电镜观察显示表达产物呈约22nm的球形颗粒。小鼠免疫接种实验结果表明,以R-AcV941LS感染Sf9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具有相近似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2.
从1956年到1989年,我国先后四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在这四次获奖项目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获奖项目占全部生物学获奖项目总数的60%。其中,生物学一等奖项目全部由中国科学院包揽,二等奖项目78%由中国科学院获得。由此可见,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基础研究在全国具有相当优势。之所以有优势,一般而言,其主要原因是拥有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队伍中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支队伍已感到肌体老化、危机日重,少数学科已觉难以为继。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生物学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我们做了些调研工作,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3.
鼠伤寒沙门氏菌维生素B2生物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敖全 《微生物学报》1991,31(4):315-317
7 independent rib genes fusions with MudJ (lacZ, Kanr) were isolated by transposon MudJ mutagenesis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5 of them are blue on the X-gal plate, and the beta-galactosidase activity of the cells grown in E medium containing various concentration of riboflavin were assa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rib gene are not repressed by riboflavin. It appears to be synthesized constitutively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相似文献   
54.
用连续发酵工艺由味精废液制取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谷氨酸发酵液经一步冷冻等电法提取后的废液生产饲料酵母,经15m3气升式反应器连续发酵试验,其菌体干物质浓度平均为24.88g/L,稀释率0.187h-1,生产干酵母能力为4.65kg/m3·h,发酵单位电耗2.872kW·h/m3,生产成本在1700元,吨(饲料酵母)左右。饲料酵母粗蛋白含量在60%以上,18种氨基酸齐全,氨基酸总量达50%,达到部颁一级饲料酵母的标准。味精废液经酵母菌处理后,COD去除率74.7%。经试验统计,每开废液中获得1g菌体干物质需消耗COD 1625mg/L。  相似文献   
55.
张书芳 《昆虫知识》1991,28(3):151-152
<正>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芽孢杆菌。80年代以前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有毒杀力的菌株上。进入80年代以后,Krieg等和Herrnstadt等先后分离出两株对鞘翅目昆虫敏感而对鳞翅目和双翅目不敏感的菌株。并把它们分别命名为B.thuringiensis var.tenebrionis和B.t.var.sandiego。由于  相似文献   
56.
57.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品种之一。对大熊猫体癣病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见到的一病例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患兽雄性,1.5岁,体重40公斤(经驯养,喂饲时可让人任意翻动肢体)。四肢、耳壳、腹部及背臀部相继发生小片状脱毛,皮肤发红,有鳞屑痂皮。首先发现左后爪背侧出现一个约0.5厘米直径大小,表面盖有灰褐色痂的损害,  相似文献   
58.
两种无尾两栖类的核型与C-带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玻片标本。无指盘臭蛙(Rana grahami Liu)的核型,2n=26,NF=52,是由二大组染色体组成的,大型染色体5对,小型染色体8对,其中除第3、7、9号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同时还将无指盘臭蛙的核型与国内已报道的几种蛙属种类的核型作了比较,有关对应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呈现显著性差异。推测臂间倒位、相互易位等染色体重组是存在的。另外还对无指盘臭蛙和昭觉林蛙(R.taponica chaochiaocnsis)做了染色体C-带的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59.
我国主要蛴螬种类对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以下简称B.p.)敏感性的测定:已有14种蛴螬能注射感染B.p.。超出了Dutky(1963)的记录。敏感寄主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 F.)、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黑棕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 Fairm.)的幼虫注射感病率达91.6—100%。E.P.拌种喂食四纹、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 Friv.)的幼虫,感病率分别达到68.9%和50%。B.p.拌土喂食阔胸幼虫,感病率为28.5%,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达49.5%,虫口减退率达40.0%。定向转主驯化B.p.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幼虫,注射感病率已由不感病提高至感染率34.6%。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乳状菌防治金龟子幼虫是以菌治虫方面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已发现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Newm.)幼虫罹患乳臭病的事实。1940年Dutky首先对其病原菌(B.popilliae)和(B.lentimorbus)进行命名和描述,继之White 1941,Beard 1945等对其生理生化、致病机理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五十年代后,对这类菌的超显微结构、离体培养等研究更为广泛。它作为第一个商品化的细菌杀虫剂,美国最早用于防治草地下的日本金龟子幼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蛴螬种类在千种以上,在华北、东北、西北的农田里为害十分严重,由于蛴螬的种类多,分布广,因而寄生于蛴螬的乳状菌株也相当丰富。目前已从主要蛴螬种类上陆续分离出一些菌株,将为我国开发利用乳状菌提供资源。近几年来,我们除对我国菌株进行研究外,也做了引进菌种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对我国主要蛴螬敏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这方面结果。  相似文献   
60.
灰色链霉菌中存在质粒及其和链霉素生物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灰色链霉菌 No 45-706 (Val-)经36℃处理后,100%的菌落都不能形成气生菌丝,在28℃经多次传代培养,气生菌丝生长受抑制的突变株的出现最终频率为9.0%,而同时氨基酸缺陷型(Val-)回复突变率是6.63×10-6。高温突变株No 45-3 (bald)经自发和NTG诱发突变,均未得到气生菌丝回复生长的菌落,但当用NTG处理菌株No 45—706(Val-)时,却得到了1.26×10-6的缬氨酸营养缺陷回复突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