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50篇
  16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乳酸杆菌是一群生活在机体内益于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它维护人体健康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而对于乳酸杆菌里起免疫调节作用的具体成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大量资料显示乳酸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可能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乳酸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功能、诱导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免疫介质的释放,在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乳酸杆菌肽聚糖在免疫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下丘脑神经肽NUCB2与Tsumura Suzuki(TS)多基因突变2型糖尿病(T2DM)小鼠摄食过多的关系。方法:将动物分为Tsumura Suzuki糖尿病(TSD)小鼠、正常小鼠;监视器监测小鼠摄食量;分析血生化指标;定量RT-PCR分析摄食相关神经肽m RNA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nesfatin-1蛋白水平。结果:与年龄匹配的TSN小鼠相比,TSD小鼠在1月龄就存在体重增加(P<0.05)和高瘦素血症(P<0.05),3-12月龄出现贪食(P<0.05)、高血糖(P<0.05)、高血脂(P<0.05)和高胰岛素血症(P<0.05),且3-12月龄时厌食肽nesfatin-1前体核连蛋白2(NUCB2)m RNA和nesfatin-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TSD小鼠下丘脑甘丙肽、黑色素浓集素、神经肽Y及前黑素细胞皮质素原m RNA水平也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下丘脑NUCB2介导信号通路破坏可能导致TSD小鼠摄食过多。  相似文献   
53.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L)的活性,同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细胞壁上参与重金属螯合的官能团,用扫描电镜分析细胞壁上的离子交换情况,探讨F1土壤微藻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为利用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去除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F1土壤微藻对Cu~(2+)具有较强的耐抗性。(2)F1土壤微藻细胞中参与吸附Cu~(2+)的基团分别为-OH、-CH2、-RCONH2和C-OH等。(3)F1土壤微藻在吸附Cu~(2+)的过程中,Cu~(2+)与细胞壁上的Al~(3+)、Fe~(2+)、Mg~(2+)、Ca~(2+)、K~+、Na~+和Zn~(2+)发生了交换。(4)藻细胞中的GSH和GSH-PX在F1土壤微藻耐受Cu~(2+)胁迫时起主要作用。研究认为,F1微藻种对Cu~(2+)的耐受性首先与其细胞壁外表细微结构及其离子交换特性有关,并且细胞壁上-OH、-CH_2、-RCONH_2和C-OH等化学基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的过量积累,最终保护细胞免受重金属胁迫损伤。  相似文献   
54.
Acetobacter xylinum生产纤维素的最适培养基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索出胶醋杆菌在摇瓶培养最适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浓度1.0%、酵母膏0.5%、葡萄糖浓度2.0%、柠檬酸0.115%、乙醇1%、Na2HPO40.5%,pH6.0,160r/min的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细菌纤维素最大产量为7.55g/l。  相似文献   
55.
泛素、泛素链和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蛋白质泛素化是以泛素单体和泛素链作为信号分子,共价修饰细胞内其他蛋白质的一种翻译后修饰形式。不同蛋白质底物、同一底物的不同氨基酸修饰位点以及同一位点上泛素链连接方式的不同均可导致细胞效应的差异。蛋白质泛素化在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除了介导蛋白质的26S蛋白酶体降解途径之外,还广泛参与了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信号传导、细胞周期控制以及生长发育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泛素链的形成及其修饰过程的任何失调均可导致生物体内环境的紊乱,从而产生严重的疾病。文中结合实验室研究,综述了泛素的发现历史、基因特点、晶体结构,特别是泛素链的组装过程、结构、功能以及与人类相关疾病关系的新进展,可为这些疾病的治疗靶点和药物靶标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6.
马立克氏病病毒超强毒感染鸡羽髓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羽毛是细胞游离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释放的部位,为了解感染MDV后鸡羽中宿主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对病毒感染的应答,进行了MDV感染鸡的羽髓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1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人工感染MDV超强毒RB1B株(1000PFU),感染后21d采集鸡羽毛,提取羽髓蛋白,以17cm,pH5-8的IPG胶条进行二维电泳,以未感染病毒的SPF鸡羽髓蛋白为对照,使用PDQuest软件对二维电泳图谱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并选取部分差异斑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PDQuest软件分析发现攻毒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大于两倍的蛋白点有41个,其中攻毒组表达上调的蛋白点25个,下调的蛋白点7个,新出现的蛋白点有9个。质谱分析共成功鉴定了21个斑点,对应于20个蛋白。如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14-3-3 sigma(两个斑点均为该蛋白)、癌蛋白18(stathmin)等。【结论】功能预测表明这些蛋白涉及到宿主的抗病毒应答、物质代谢、细胞骨架成分、细胞增殖相关等方面。  相似文献   
57.
58.
构建小鼠heta-防御素2(murie beta-defensin 2,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mBD2,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BD2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获得pcDNA-mBD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应用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mBD2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了小鼠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iha细胞培养并采用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收集并裂解转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转染细胞内mBD2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裁体pcDNA-mBD2,为研究mBD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本文观察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蛋白避孕疫苗体液免疫效力的能力。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phCMV1为载体分别构建分泌型、带有6个组氨酸纯化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phCMV1-6His-hCGβ-C3d3和phCMV1-6His-hCGβ,在CHO细胞中获得重组蛋白的稳定、高效表达,并用镍柱和凝胶过滤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分别用hCGβ-C3d3融合蛋白、hCGβ 弗氏佐剂和单用hCGβ免疫生育期雌性BALB/c小鼠,共免疫两次,间隔4周。ELISA测定血清中抗hCGβ抗体滴度,并对各组小鼠产生的抗血清中和hCG生物学活性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CGβ单独免疫组在加强免疫后才见抗体生成,其抗体滴度比hCGβ-C3d3融合蛋白免疫组低1995倍,C3d3的佐剂能力是弗氏佐剂的10倍(初次免疫)-32倍(再次免疫),并且hCGβ-C3d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具有很强的中和hCG生物学活性的作用。实验证明通过分子佐剂C3d3可以大幅提高机体对hCGβ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60.
应用RAPD方法分析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及大肥菇(Agaricusbitorquis)的种内及种间多态性,进一步证实由于双孢蘑菇的遗传保守性,多数孢子为自体可育的异核孢子,从而导致种内相似性很高;而依赖天然杂交具四孢特性的大肥菇种内相似程度较低。研究还分析评价了蘑菇属中的这两个不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种间杂交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