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50篇 |
专业分类
6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4例。A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B组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C组联合使用兰索拉唑和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血压稳定时间、胃管引流量、胃液PH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的显效率为61.76%,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C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的止血时间为(15.37±4.38)h,血压稳定时间为(7.23±1.18)h,胃管引流量为(236.59±29.81)mL,均显著少于A组和B组,而胃液PH值为(5.91±0.57),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提高止血效果,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或奥曲肽治疗,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2.
血清多肽是癌症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建立、优化了检测多肽标志物的直接ELISA法,并应用于肝癌血清中的多肽标志物的检测。制备及纯化针对多肽标志物Pep5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其建立检测相应抗原的直接ELISA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5-20 ng/mL,检测限为1.24 ng/mL;标准品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3.66%及4.89%,血清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11.69%及18.18%;线性范围内(9、12和15 n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8.98%,99.61%和101.58%。应用该方法共检测160例正常血清、104例肝硬化及156例肝癌患者血清,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间差异显著(P<0.001),Pep5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96.2%。同时检测94例HCC血清中的AFP和Pep5,AFP检出率为63.8%,Pep5检出率为90.4%,AFP联合Pep5检测时,能将HCC的检出率提高至94.7%。 相似文献
93.
马君王勇姜兴禄李民张爱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0):3935-3937
目的:探讨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治疗作用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热射病合并MODS,及时运用CVVH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5例痊愈,1例死亡。通过早期积极采用CVVH联合综合治疗措施,可快速降低患者体温,防止因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结论:CVVH是热射病合MODS有效治疗方法,其可早期纠正电解质及酸碱紊乱,且对代谢产物和炎症因子的清除也有重要作用。期间严密的观察与护理,以及配合治疗的连续性,是成功救治这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筛选结核分枝杆菌体内表达基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靶标 ,采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筛选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内诱导基因。首先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质粒表达文库 ,库容量为 1 0 2× 1 0 5CFU。再用经过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裂解产物吸附过的结核病人血清 ,通过原位免疫印迹来筛选基因组表达文库 ,共获得 1 6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该 1 6个阳性克隆可能包含 2 2个开放阅读框 (ORF)。按照功能将其分为 7类基因 :脂类代谢 2个、信号途径 5个、PE/PPE蛋白家族 2个、中间产物与能量代谢 6个、细胞壁与细胞处理 1个、假想蛋白 4个和与牛型分枝杆菌定向进化同源的 2个 ,其中部分基因可能与毒力相关 ,可以作为候选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95.
96.
97.
7号淀粉酶链霉菌M1033菌株木糖异构酶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号淀粉酶链霉菌M1033菌株木糖异构酶(SDXyI).19nm分辨率晶体结构已经解出.晶体空间群为I222,晶胞参数为a=9.884nm,b=9.393nm,c=8.798nm.参考锈赤链霉菌木糖异构酶(SRXyI)的晶体结构模型,通过分析晶体密堆积关系和晶体学R因子搜索,获得了SDXyI晶体结构的初始模型.采用PROLSQ软件包使用0.60~0.19nm分辨率衍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最终模型的晶体学R因子为0.177,键长键角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019nm和2.1°.与SRXyI相比较,SDXyI整体构象未发生明显变化,活性中心构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8.
99.
研究了玉米叶片中层基本分生组织3个相邻细胞形成主脉原形成层及维管束鞘(BS)的早期发育过程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由3个相邻细胞组成的3-细胞单元中,位于中间的细胞发生2次平周分裂,产生1个较小的和1个较大的细胞,前者分化为近轴端BS细胞前体,后者再发生1次不均等平周分裂产生1个远轴端BS细胞前体和1个原形成层起始细胞;位于两侧的细胞其中有1个也发生1次平周分裂,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与另1个侧向细胞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出4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7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7%,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