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辉  伍建中 《蛇志》1990,2(3):23-24
众所周知动脉血栓主要是白血栓,其中主要成份是血小板。在形成血栓时,分析血小板的结构、生化组成及形态学方面的变化,将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50例脑动脉血栓和3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形态进行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正> 关于褐稻虱Nilaparuata lugens Stal的寄主植物,目前国内外尚有不同看法。据国内有些资料报道,褐稻虱寄主单一,专食水稻。但在《国际褐飞虱会议论文集》中介绍的寄主植物已有25—60种,在试验条件下,一龄若虫饲养到成虫的亦有30多种。近几年来我们调查到的主要寄主植物亦有10多种,但其中对寄主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又名游草)在国内争论较大,大多数认为褐稻虱若虫单食游草,最多只能成活到三龄,不能羽化为成虫,但有的则认为褐稻虱在无水稻的情况下,也取食游草,并能完成世代。根据我们通过多年饲养试验的结果,已经证明取食游草,能完成世代。因为我们从游草中采集的飞虱越冬卵,其孵化的若虫仍以游草作饲料饲养,在羽化的成虫中,均养出了一定数量的褐稻虱成虫。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褐稻虱与害主游草的关系,澄清上述议论,我们在1980年12月—1981年2月进行了辅助试验,其结果又一次证实了褐稻虱若虫单取食游草不但能羽化成虫,而且部分个体的成虫寿命长达16—19天。  相似文献   
103.
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课本在《毒蘑菇的鉴别》中说:“3.菌体受伤以后流出乳汁,乳汁很快变色,如毛头乳菇”。其实,“菌体受伤以后流出乳汁,乳汁很快变色”的不是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而是窝柄黄乳菇(L.scrobiculatus)。毛头乳菇分布在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四川、青海等地的混交林中地上,夏、秋季常见,单生或散生。菌盖宽4-11厘米,扁半球形,后下凹呈漏斗形,稍粘,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不明显同心环纹,中央光滑,边缘初期内卷,并有白色长绒毛。菌肉白色,乳汁白,不变  相似文献   
104.
105.
仔鹿白痢病是危害新生仔鹿的最大敌人之一,据灌县养鹿场1972-1976年的统计,在1,033头仔鹿中,发生仔鹿白痢病256例,发病率为24.78%,死亡97头,占发病数的37.84%,给养鹿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防疫方针指引下,我们从1973年以来做了预防试验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供作参考。 (一)流行情况仔鹿白痢病发生于5-7月份的产仔季节中,6月份发病最多,特别是在圈舍潮湿、清洁卫生较差和连续阴雨天后最易发生此病。本病主要  相似文献   
106.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组A片段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顺伍  崔静 《病毒学报》1994,10(3):285-289
  相似文献   
107.
2005年2月26日和3月1日在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4只越冬黑颈鹤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PTTs),跟踪研究其迁徙路线和迁徙停歇地。2005年春季迁徙中,有2只跟踪黑颈鹤到达繁殖地,其中1只黑颈鹤在2005年11月和2006年3月分别完成从繁殖地返回越冬地和从越冬地再次到达繁殖地的迁徙过程。2只春季迁徙黑颈鹤的迁徙路线大致相同——沿着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一直向北到达黄河上游白河及黑河沿岸若尔盖湿地内。春季迁徙过程中,途中停歇3—4次,总迁徙距离是674—713 km,迁徙全程所用时间3—4天。秋季迁徙全程所用时间8天。在4个PTTs工作期间,共确定有13个黑颈鹤迁徙停歇地,其中11个停歇地在河流滩地;其他2个停歇地在高山湖泊附近。总体上,黑颈鹤一般选择海拔在1 900 m以上湖泊、河流等湿地内,距离耕地较近且人、畜干扰较少的栖息地停歇。  相似文献   
108.
<正> “HA79317-7”和“248-2”是我省水稻所利用从国际水稻所引进的抗原杂交育成的两个早、晚籼新品系。经我们连续三年苗期鉴定,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均具中抗(MR)水平,我们就其抗虫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79317-7”兼具非趋食性、抗生性和耐害性;“248-2”主要表现为成虫趋食性差,繁殖力低而不易建立种群,亦具一定的耐受力,田间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微生物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10.
伍建中  邓禄延 《蛇志》1992,4(3):15-16
为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本文对抚顺地区49例脉管炎患者和48例正常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 对象正常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0~62岁,平均52岁.脉管炎组男39例,女10例,年龄30~76岁,平均51岁.正常组经严格体检均无心、脑和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组按1971年全国脉管炎防治会议资料诊断依据和分期标准,本组病情Ⅰ期10例,Ⅱ期32例,Ⅲ期7例.2 检查方法:驭静脉血,肝素(25单位/10ml血)抗凝,用江苏无锡石塘湾医学电子仪器厂生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