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22.
芳香族化合物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个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Per-Arnt-Sim同源域(Per-Arnt-Sim homology domain(PAS))家族的转录因子.在外界环境激素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2,3,7,8-TCDD)的刺激下,AhR从细胞质中转运入细胞核中,与另一个蛋白AhR核转运蛋白(AhR nuclear transportor,ARNT)合,形成异二聚体,结合在下游靶基因上,使相应基因,如细胞色素(cytochrome P4501A1/cytochrome P450 1B1,CYP1A1/CYP1B1)等异常表达,从而干扰动物的内分泌,引起免疫毒性,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AhR的激活过程,涉及多种蛋白修饰的变化,如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修饰调控了蛋白的定位、活性、稳定性等.AhR信号转导通路,与其他的很多通路,如E2-ER,MAPK通路等相互交义.本文旨在描述细胞内AhR通路的激活过程,功能,以及与其他通路之间相互的调控作用,以期为TCDD引发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3.
24.
25.
泛素(ubiquitin, Ub)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小蛋白, 可与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共价连接, 形成多聚泛素链行使功能. 类似于泛素化修饰过程,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 related modifier, SUMO)也可以共价修饰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 从而影响靶蛋白的定位、稳定性以及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 尽管在多数情况下, 靶蛋白发生的是单SUMO化修饰, 但最近研究发现,SUMO依赖自身的赖氨酸也可以形成多聚链. 与单SUMO化修饰不同的是, 多聚SUMO化修饰的靶蛋白可以进一步被泛素化修饰, 进而诱导靶蛋白的降解. 这是一种新的、特殊的化学修饰形式, 弄清它的生理功能,对于了解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凋亡等生理过程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27.
目前已经鉴定出17种类泛素蛋白(ubiquitin like proteins,UBLs),这些蛋白与底物的结合方式与泛素相似.根据进化特征,可将UBLs分为9类,分别为:NEDD8、SUMO、ISG15、FUB1、FAT10、Atg8、Atg12、Urm1和UFM1.NEDD8是目前研究最多的UBLs之一,与泛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NEDD化修饰是一种动态的可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可以将NEDD8共价结合到靶蛋白之上,也可以将NEDD8从靶蛋白上去除.NEDD化修饰对蛋白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改变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阻碍底物与其它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招募与NEDD8相互作用的蛋白等.最新研究表明,NEDD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的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将就NEDD化修饰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生物钟蛋白TIMELESS是生物体周期节律相关的核心分子钟的一员。TIMELESS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代谢,DNA损伤的识别和修复等。研究发现,TIMELESS的表达与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和鼻咽癌等的发生发展明显关联。在乳腺癌中,TIMELESS的调节作用和机制仍不十分清晰。本文分别研究了TIMELESS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方面的调控作用。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发现,TIMELESS可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发现,在乳腺癌细胞ZR-75-30和T-47D中,TIMELESS过表达分别上调克隆数量约1.6倍和1.8倍。通过报告基因检测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TIMELESS和雌激素受体ERα(estrogen receptor)共表达与单转ERα相比,使得雌激素受体ERα的转录活性提高约3倍;而通过对于Basal型乳腺癌患者生存曲线分析发现,Timeless高表达与basal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相关。基于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TIMELESS对于乳腺癌细胞转移的调控作用。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F-肌动蛋白组装检测发现,TIMELESS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同时,TIMELESS敲低提高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数量约1.6倍,并下调了上皮标志物E 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上调了间质标志物N-钙黏着蛋白表达。本研究提示,TIMELESS在调控乳腺癌的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存在差异调控,即TIMELESS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而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这为生物钟蛋白质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为乳腺癌的分型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前,抗体介导的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难以预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对内皮细胞相关基因的分析,可以提高抗体介导的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术前及术后的诊断特异性。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血小板在内皮细胞附近聚集凝固能力增强;(2)内皮细胞趋化炎性细胞作用增强;(3)干扰素-γ(IFN-γ)杀伤作用增强:(4)内皮修复再生能力降低。基因分析结合抗体分析有助于深化理解抗体介导的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提高诊疗效果、为新药开发提供新靶点,使肾移植成功率大幅提高成为可能。该篇综述将就上述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