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在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P.pastoris中分泌表达非融合抗HBsAg单链抗体(HBscFv)。设计引物从pGEMHBscFv上扩增目的基因,亚克隆至P.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中,线性化后转化P. pastorisGS115;转化子经菌落PCR、高浓度Zeocin抗性筛选鉴定后,甲醇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重组HBscFv可以在α因子的引导下,分泌至培养基中,产量为80mg/L;分泌至培养基中的HBscFv具有结合HBsAg活性,活性总量在诱导培养72h后达最高峰,在诱导培养后期,HBscFv活性下降;PAS糖显色结果表明,酵母表达HBscFv是一种低糖基化蛋白或非糖基化蛋白。  相似文献   
932.
苋科植物的丛枝菌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有些种子植物如莎草科、十字花科、灯心草科、藜科、石竹科等 2 0余科 ,以往曾被认为不能或不易形成丛枝菌根 (郭秀珍等 ,1989;刘润进等 ,2 0 0 0 )。随着对菌根的深入研究 ,曾被认为是不易与菌根菌组合的湿地生植物、寄生性植物、或一年生植物都被发现是可以形成内生菌根的 (Trappe等 ,1992 )。此外 ,Allen等 (1989)研究证实 ,Salsolakali,Atriplexroseum等生长于沙漠、海滨的藜科植物 ,进行接种处理后 ,也能形成丛枝菌根。我们在西双版纳调查热带雨林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时 ,偶然发现刺苋 (Ama r…  相似文献   
933.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 ,是山东重点棉区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1 0万 hm2 - 30万 hm2。棉蚜、棉铃虫是棉花害虫的优势种 ,自九十年代以来 ,由于生态、气候、品种等变化 ,对棉花害虫发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给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防治棉铃虫为主的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1 - 5] ,现综述如下 :1 棉花种植结构的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菏泽市棉花种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 ,蔬菜、果树面积扩大 ,棉花种植面积调减。 2 0 0 1年全市植棉 1 9.5万 hm2 ,较 1 992年 2 9.6万hm2 减少 34.2 % ;二是纯…  相似文献   
934.
目的:探讨牛骨胶原低聚肽对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8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和5个BCOPs剂量组(0.375、0.75、1.5、3.0、6.0g/kg·BW),每组30只。进行深达腹腔的背部切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第3、7、11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10只。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皮肤切口抗张力强度检测、血清PA、IL 10、TNF α检测以及HE染色。结果:牛骨肽剂量组切口抗张力强度呈现大于对照组的趋势;POD3,牛骨肽剂量组血清PA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牛骨肽剂量组可见小鼠血清IL 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 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骨肽可在术后早期提供营养支持,并可能通过促进IL 10表达、抑制TNF α表达的方式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35.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紫萁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孢壁的超微结构和孢子囊内多糖和脂滴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紫萁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多糖和脂滴的代谢特征,为蕨类孢子发生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紫萁孢子囊由1层囊壁细胞、2层绒毡层和产孢组织构成。(2)紫萁孢子壁由发达而分2层的外壁(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和薄的不连续的周壁构成,由外壁形成棒状纹饰的轮廓;孢子外壁内层由多糖类物质构成,外壁外层和周壁均含有脂类物质。(3)在紫萁孢原细胞中观察到少量脂滴;随着紫萁孢壁的形成,囊壁细胞中淀粉粒的大小逐渐变小、数目先增加后减少,它们转运到内层绒毡层原生质团并转化为孢粉素前体物质,再穿过原生质团内膜表面进入囊腔,成为孢粉素团块或以小球形式填加到孢子表面形成孢壁。(4)紫萁孢子囊将多糖类营养物质转化为脂类,以脂滴的形式储藏在孢子中。  相似文献   
936.
目的:通过对已公开发表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进行研究,探究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纤维环与髓核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进行分析。方法:经GEO数据库选取两组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GSE23130及GSE67567,GSE23130所研究标本来源于正常及退变纤维环组织,GSE67567标本来源于正常及退变髓核组织。对上述数据系列进行质量分析,GSE23130及GSE67567各有10例样本数据被纳入实验。采用Gene Spring 13.0软件对GSE23130正常及退变纤维环间差异表达基因及GSE67567正常及退变髓核间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进行筛选,利用KEGG PATHWAY和DAVID功能注释簇集分析分别对GSE23130及GSE67567上调及下调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GSE23130及GSE67567各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182个和3017个,其中135个基因在上述两个基因表达谱数据中均存在差异表达。针对两组数据进行的KEGG PATHWAY分析发现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和regulation of apoptosis等数个相同的生物学通路及DAVID功能注释簇集;此外,还发现了数个与GSE23130及GSE67567单独相关的DAVID功能注释簇集。结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纤维环及髓核组织内基因表达情况存在差异,两种组织内发生的生物过程不尽相同。某些生物学过程在两种组织内均出现异常改变,这些生物学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关键环节,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37.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对照组,ox-LDL模型组,ox-LDL+OA(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组,ox-LDL+OA(10μmol/L,20μmol/L,40μmol/L)+GW9662,GW9662单独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HUVECs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UVECs细胞SOD活力、GSH活力以及MDA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HUVECs细胞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UVECs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指标的检测都进行生物学重复。采用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TT结果显示,ox-LDL组的细胞存活率为(49.17±0.62)%,OA(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预处理后存活率分别为(68.51±1.16)%、(82.64±0.73)%、(92.37±0.13)%,可减弱ox-LDL对HUVECs细胞存活率的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5,26.18,35.17;P=0.034,0.027,0.008)。本研究还发现,OA对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SOD、GSH活性的降低和MDA、ROS水平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ox-LDL组的细胞SOD、GSH、ROS和MDA水平分别为(16.12±0.06)μmol/g、(132.16±2.11)μmol/g、(2.63±0.02)k U/g、(158.12±0.39)%,ox-LDL+OA(10μmol/L)组的细胞SOD、GSH、ROS和MDA水平分别为(10.60±0.14)μmol/g、(108.36±2.05)μmol/g、(2.41±0.21)k U/g、(136.18±1.24)%,ox-LDL+OA(20μmol/L)组的细胞SOD、GSH、ROS和MDA水平分别为(13.28±0.09)μmol/g、(129.58±0.09)μmol/g、(2.26±0.15)k U/g、(126.43±1.51)%,ox-LDL+OA(40μmol/L)组的细胞SOD、GSH、ROS和MDA水平分别为(14.86±0.16)μmol/g、(131.47±0.76)μmol/g、(2.14±0.08)k U/g、(112.39±1.07)%(F=26.38,31.27,56.82,41.16;P=0.005,0.004,0.002,0.00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A有效促进HUVECs细胞PPARγ蛋白水平提高。与ox-LDL+OA(20μmol/L)组(65.37±0.15)%比较,ox-LDL+OA(20μmol/L)+GW9662组的细胞活力为(52.8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7,P=0.035)。进一步发现ox-LDL+OA(10μmol/L)组SOD、GSH、MDA、ROS水平为(10.58±0.13)μmol/g、(102.46±0.06)μmol/g、(2.42±0.08)k U/g、(144.38±2.02)%,oxLDL+OA(10μmol/L)+GW9662组的SOD、GSH、MDA、ROS水平分别为(8.42±0.05)μmol/g、(88.38±0.48)μmol/g、(2.83±0.01)k U/g、(154.41±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39.25,43.69,41.27;P=0.008,0.008,0.006,0.006);ox-LDL+OA(20μmol/L)组SOD、GSH、MDA、ROS水平(13.25±0.05)μmol/g、(122.59±0.33)μmol/g、(2.23±0.16)k U/g、(123.94±0.15)%,ox-LDL+OA(20μmol/L)+GW9662组的SOD、GSH、MDA、RO水平分别为(10.59±0.12)μmol/g、(106.42±0.15)μmol/g、(2.61±0.07)k U/g、(138.12±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8,38.11,49.35,35.59;P=0.005,0.008,0.004,0.009);oxLDL+OA(40μmol/L)组SOD、GSH、MDA、ROS水平分别为(15.88±0.14)μmol/g、(140.26±1.05)μmol/g、(2.02±0.13)k U/g、(187.52±0.68)%,ox-LDL+OA(40μmol/L)+GW9662组的SOD、GSH、MDA、RO水平(13.65±0.03)μmol/g、(124.61±1.27)μmol/g、(2.49±0.04)k U/g、(126.51±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4,38.62,45.14,50.13;P=0.004,0.008,0.005,0.002),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抑制PPARγ后,OA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的氧化损伤仍存在剂量效应。结论 OA可以通过PPARγ抑制x-LDL诱导HUVECs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38.
根-土界面镉的生态化学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土界面是物质交换最频繁的特殊微型生态区域,其pH、Eh和根系分泌物是决定这个微域环境性质变化的三大重要因素,其对镉(Cd)等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和迁移等生态化学行为及毒理效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十几年来有关Cd在根-土界面pH、Eh和根系分泌物变化影响下的生态化学行为、根-土界面Cd的生态毒理效应(包括微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和酶的生态毒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就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39.
小麦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基因(eIF5A)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建平  杨足君  冯娟  迟世华  刘成  任正隆 《遗传》2006,28(5):571-577
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因子5A (eIF5A)是调控生物生长发育、衰老及环境适应等的重要因子。利用设计的小麦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基因的引物对小麦“中国春”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的特异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从基因组DNA中得到长度分别为1 679 bp、1 910 bp两条带,从cDNA扩增得到1条636 bp带,分别命名为eIF5a1(基因登录号:DQ167202)、eIF5a2(基因登录号:DQ167201)和eIF5a3。利用GeneRace方法得到eIF5a3(基因登录号:DQ167203)的全长为768 bp。序列分析表明,eIF5a1、eIF5a2具82.3%相似性,都形成636 bp的转录产物,转录产物仅6个核苷酸差异。将eIF5a1、eIF5a2和 eIF5a3这3个序列的预测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仅有1~2个氨基酸的差异,证实它们为eIF5A基因家族的成员。进化分析表明它们与报道的玉米、水稻、西红柿、烟草的eIF5A基因序列的遗传关系最近。进一步研究表明eIF5a2位于2B染色体上,并用半定量RT-PCR 研究了小麦eIF5A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40.
任本命 《遗传》2006,28(1):1-2
在人类历史上,输血是个很古老的医疗方法,早先的医生甚至偶尔还把动物的血输给失血衰弱的病人.可是,即使是输入人血,结果也常常很糟,所以历史上也有过禁止输血的法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奥地利病理遗传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1868~1943年)发现人类的血液有不同的血型,有的血型和别的血型不能相容,在输血时只有给受血者输入合适的供血者的血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这才使输血步入正确安全的轨道,在医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血型遗传本质的了解,也使当时刚刚诞生不久的孟德尔遗传学获得了人类医学方面的第一个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