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4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使用树轮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西芦芽山建群种白杄(Picea meyeri)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状况, 发现随着气温升高, 不同海拔白杄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变化存在差别。研究区气温可以分为1958-1983年的气温降低阶段和1984-2007年的气温升高阶段。由气温降低阶段进入气温升高阶段, 低海拔白杄树轮年表的序列间相关系数和第一主成分解释量均增大, 而高海拔白杄树轮年表的序列间相关系数和第一主成分解释量均减小, 表明气候条件对低海拔白杄生长的影响增强而对高海拔白杄生长的影响减弱。随着气温升高, 不同海拔白杄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均出现了变化。1958-1983年, 低海拔(2 060 m)白杄生长与7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 < 0.05), 而在1984-2007年, 这一关系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 < 0.01), 同时与生长季中5-7月平均气温呈现显著负相关(p < 0.05)。海拔2 330 m, 白杄在1958-1983年与7月降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 < 0.01), 进入1984-2007年后与气候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海拔2 440 m, 白杄生长由1958-1983年的与气候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转变为1984-2007年的与上一年10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 < 0.05)。高海拔(2 540 m)白杄生长在1958-1983年与上一年11月平均气温极显著负相关(p < 0.01), 在1984-2007年与上一年10月、当年1月平均气温和6月降水量均显著负相关(p < 0.05)。滑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气温升高, 低海拔主要气候因子对生长的影响增强, 而高海拔主要气候因子对生长的影响减弱, 这可能成为高海拔白杄生长对气温升高敏感性降低的原因。在气候变暖的驱动下, 海拔引起的白杄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差异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92.
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指标筛选与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亚楠  张箭  龙治任  王越  成卫宁 《昆虫学报》2014,57(11):1321-1327
【目的】筛选小麦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抗性的准确鉴定方法, 明确生产上栽培小麦品种(系)对吸浆虫的抗性, 为抗虫小麦品种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4年在陕西周至县建立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圃, 调查并分析各参试小麦材料的估计损失率、粒被害率、穗被害率、单穗虫口和实际产量损失率及其相关性, 筛选出较准确的指标; 并以筛选到的指标为依据, 评估参试材料的抗性。【结果】估计损失率连续两年与其他3个抗性指标及实际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最强, 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12-2013年参试的85份和2013-2014年评估的80份材料中, 高抗、中抗和低抗材料合计分别为25份和40份; 重复种植的16份材料中, 14份两年均表现为抗性, 其中科农1006和晋麦47连续表现为高抗。【结论】估计损失率为具代表性且较准确的吸浆虫抗性鉴定指标。筛选出的抗性材料可作为抗吸浆虫的主推品种或后备品种, 也可作为亲本材料进行抗性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炸荚是野生大豆繁衍后代的一种原始自然属性,同时也是栽培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发生规律和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育种应用价值。文章在剖析抗炸荚大豆荚部细胞学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大豆炸荚的发生规律和大豆炸荚表型性状的鉴定指标与方法,介绍了抗炸荚种质鉴定与抗炸荚品种选育概况,同时详细阐述了大豆抗炸荚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最后对大豆抗炸荚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标准的及时修订和完善,从而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本文以《掺混肥料(BB肥)》(GB/T 21633—2020)为例,从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评价结论形成4个阶段,开展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现生真蕨目马通蕨科(Matoniaceae)植物仅存MatoniaPhanerosorus两属, 集中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马通蕨科植物在中生代时期全球广布, 且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有近9个属, 被作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化石之一。本文梳理总结了中国中生代的马通蕨科化石记录并分析其多样性特征, 共计有2属16种, 包括异脉蕨属(Phlebopteris) 15种和准马通蕨属(Matonidium) 1种。对其化石记录和地质地理分布分析表明, 晚三叠世时期, 异脉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区, 包括华南一带的四川、湖北、 云南、西藏、福建等地; 早侏罗世时期, 其分布逐渐向北方扩展, 在南、北方植物区系界线附近均有发现; 中侏罗世局限于湖北、青海等地; 早白垩世时仅在黑龙江和西藏少量发现。准马通蕨属仅在黑龙江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整体上, 马通蕨科在中国中生代的分布范围变迁与气候带范围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6.
报道齿裂菌属的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及绵石栎Lithocarpus henryi(Seem.) Rehd.et Wils.上的黄山齿裂菌Coccomyces huangshanensis Y.R.Lin & Z.Z.Lisp.nov.和生于青冈上的大齿裂菌C.magnus Y.R.Lin & Z.Z.Lisp.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小齿裂菌C.leptideus(Fr.:Fr.)Erikss.和显缘齿裂菌C.limitatus(Berk.&Curt.)Sacc..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和图解.模式标本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997.
雅克.莫诺     
任本命 《遗传》2004,26(2):0-F007
~~雅克·莫诺@任本命$西安文理学院生物系!西安710061~~  相似文献   
998.
新合成复合絮凝剂HECES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元机铝盐和天然高分子玉米淀粉为原料,合成一种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HECES.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里适当提高淀粉/铝盐比例,有利于HECES絮凝性能的提高;处理模拟废水时,3.0mg·L^-1的HECES相当于4.5mg·L^-2PAC和1.0mg·L^-1PAM复合投加效果;对生活污水、市政污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0mg·L^-1和4.0mg·L^-1,相当于PAC用量的50%和40%,浊度去除率高达95%和99%.研究还证实絮凝效果与模拟浊度废水的浓度、供试污水的组成成分有关,HECES对高浓度废水处理效果更佳.HECES在PH=4.0-9.5范围内絮凝效果最佳。其生态安全特点体现在投加量少,具有较大生态毒性的游离态铝离子残留量低。  相似文献   
999.
大麻成瘾可能维持一生。中脑腹侧背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作为投射到意识及情绪相关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来源,是奖赏系统的关键部位之一,与药物成瘾密切相关。目前,对于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大麻素慢性作用5天后,易化了低频电刺激诱导VTA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减弱(long-term depression,LTD)效应,而此过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情况还未见报道。实验中,作者采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单次注射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对大鼠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HU210作用后,神经元基强度增大,平均放电频率降低,其细胞膜电生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表明单次注射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降低了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提示神经元内在兴奋性的可塑性改变可能在药物成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