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922.
该文报道了实验室积累的六例猕猴结核病的病理学分析,其中一例为少见的脑结核瘤。发现猴猕的结核病理变化以增殖和渗出型多见,朗罕氏巨细胞较少,且易形成全身播散。  相似文献   
923.
动物病理组织制片过程的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组织切片技术是兽医科学研究和临床学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制作优质的组织切片,取材新鲜,固定完全,脱水彻底,透明适度,浸蜡充分,切片要薄,染色良好,如在某一步骤上不加注意,即将会造成事倍功半,但在实际工作中,常由于某些人为因素,使切片质量不佳,甚至影响研究和诊断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我室制片过程中人为现象及其原因和纠正方法的体会,从而制出优质的组织切片标本。  相似文献   
924.
龙牙楤木 (Aralia elata),五加科楤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的山林间,其新鲜的嫩芽 (见封面 )是一种具有独特香味、美味可口和营养丰富的山野菜。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积极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利用组培方法对龙牙木进行快速繁殖获得成功。现将其方法简述如下:   利用从野外采集回的嫩芽作为外植体,经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在无菌条件下用 75%酒精消毒 30秒钟,无菌水冲洗 3次,再浸泡于 0. 1%升汞溶液 8分钟,无菌水冲洗 5次。用解剖刀将 嫩芽切成 2毫米长的小块,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S+ 2, 4- D1. 0mg/L+ 6…  相似文献   
925.
在前一篇文章里,作者报告了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Chev.)的8个种。本文继续报道7个种,其中广西散斑壳(L.guangxiense Y.R.Lin)是新种,东方散斑壳(L.orientale Minter)为我国新记录种,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Ahmad)等5种为国内已知种。另外,编制了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26.
Species P.swinhoii(Hance)Burtt affinis,sed foliis margine obtuse dentatibus,cymis umbelliformibus axillaribus,corollils lilacino—albis,lobis corollarum longioribus,capsulis brevioribus tantum 0.8-1.5 cm longis differt.  相似文献   
927.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sc镍钛器械分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根管治疗的病例的离体牙。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一般调查表收集临床资料。采用Schneider法测定根管弯曲度。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到10047例病例,涉及22306个根管。其中236例病例(247根镍钛器械)发生器械分离,分离率为2.35%。其中有205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磨牙,分离率为4.29%。有106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上颌,分离率为1.83%;有130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下颌,分离率为3.0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128,P<0.001)。轻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0.32%,中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1.04%,重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组为3.46%,极重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5.82%;随着根管弯曲度的增加,镍钛器械分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z=291.883,P<0.001)。结论:sc镍钛器械分离率为2.35%,下颌磨牙根管预备中,器械分离发生率最高,根管弯曲度对器械分离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28.
本研究旨在探究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在不同年龄和泌香期与非泌香期香腺的组织结构变化,为深入研究林麝香腺发育和麝香分泌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收集6只雄性林麝的香腺组织,包括泌香期2岁龄林麝1例,非泌香期6月龄、2岁龄、4岁龄、6岁龄和8岁龄林麝各1例,采用大体解剖、石蜡切片及常规H.E染色技术,对香腺的形态、组织特征及腺泡直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林麝香腺位于腹部阴囊与腹脐之间,与阴囊的距离约为4.5 cm。根据功能,香腺可划分为香囊部和腺体部。负责分泌麝香液的腺体组织为肉眼可见的白色颗粒,嵌入腺体部肌层深处并环绕香囊颈分布。6月龄林麝香腺已具有成熟腺体结构,但腺上皮仍处于休止状态;成年林麝香腺的腺泡则增大且数量增多。成年林麝泌香期腺泡被挤压成团状分布,上皮游离面破碎不整,腺泡腔内含有大量明显的颗粒状分泌物与细胞碎屑混合堆积;非泌香期腺泡直径显著大于泌香期(P < 0.01),2岁林麝腺泡表现为紧密排列的椭球形,而4岁及以上的腺泡则呈不规则团状分布,腔内可见颗粒物,且4岁、6岁和8岁的腺泡直径无显著差异(P > 0.05)。林麝香腺组织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泌香能力与生长阶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9.
构建了pSV2DHWS2S质粒,使dhfr扩增基因及乙型肝炎病毒的Pre-S_2+S基因分别在两个SV40早期启动子的调控之下。此质粒转化到CHO-dhfr~-细胞,经克隆、加氨甲喋呤(MTX)筛选、扩增,建立了3个高效分泌HBsAg中蛋白及主蛋白的克隆细胞系。检测了其中的M6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免疫电镜下可观察到22nm的颗粒;该细胞用转瓶连续培养60天,每2天收、换液1次,每升HBsAg平均产量为2.9mg。经初步纯化,在SDS-PAGE中显示23k、27k主蛋白带及33k、36k中蛋白带。主蛋白及中蛋白的反相血凝(RPHA)滴度分别为64和128;中蛋白的ELISA滴度为320。部分品系小鼠免疫后能产生滴度为8的抗Pre-S_2抗体。3只家免中仅有1只在免疫后第1、2周可测出Pre-S_2抗体,而3只兔的S抗体滴度都较高,持续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930.
采用紫外照射、化学诱变和原生质融合等方法选育到一株性状更优良的突变株SCB329,并与新筛选的一株芽孢杆菌SCB933搭配组成新的组合菌系。产酸小菌SCB329与其亲本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性状相似。伴生大菌SCB933属苏芸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新组合菌系利用L-山梨糖的发酵液提取后经纸层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等项鉴定,其发酵产物确系2-酮基-L-古龙酸,对新组合菌系的生物学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