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正> 1989年,我们应用西南制药三厂生产的18—氨基酸注射液(普氨命)作为对腹部手术病人静脉营养的氮源,观察了23例术后,全禁食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双歧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凌代文  周岩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1):27-33
对双歧杆菌属的50个菌株采用培养液稀释法进行了10种抗菌素敏感性试验。实验菌株分离自婴儿、成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粪便,厌氧消化器中的污水发酵液等不同来源,以及收集到的国外已定名的菌种共代表至少13个种。经试验,所有的菌株都抗多粘菌素(MIC=100~3200U/ml)、链霉素(MIC=80~1280U/ml)、新霉素(MIC=40~320U/ml)。大多数菌株抗40~640U/ml的卡那霉素,较抗庆大霉素。所有的菌株都对红霉素(MIC=0.2~0.8U/ml)、万古霉素(MIC=0.2~6.4U/ml)和氯  相似文献   
53.
溶菌酶——幽门螺旋菌生长的重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株幽门螺旋菌分离株生长特性研究发现,12株幽门螺旋菌分离株的生长繁殖呈溶菌酶依赖性,这一依赖性在幽门螺旋菌最初几代传代时极为明显。同时发现,外源溶菌酶有利于幽门螺旋菌维持其独特的菌体形态。因此,溶菌酶是幽门螺旋菌生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4.
抗吗啡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一级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5.
多能硫杆菌RubisCO基因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基因为探针,与氧化硫硫杆菌和多能硫杆菌的染色体DNA杂交。结果表明,氧化硫硫杆菌的染色体DNA能够与氧化亚铁硫杆菌RubisCO基因探针杂交。而多能硫杆菌不能与其杂交,然而却能够与球形红杆菌RubisCO基因探针杂交,同源性高。由于RubisCO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因此认为它们在RubisCO进化关系上应属于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56.
“普安命”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蛇足石杉内生细菌多样性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细菌的物种和生理活性多样性,发现并收集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方法】分别从四川和福建等不同生态环境采集蛇足石杉植株,运用纯培养手段,对经过表面消毒处理的蛇足石杉样品进行内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株16S r RNA基因信息,计算从蛇足石杉不同区系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间的Jaccard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等,分析内生菌物种多样性;应用6种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内生菌进行生理活性测定,初步评价蛇足石杉内生细菌的生理活性多样性和药用价值。【结果】从12份蛇足石杉植物样品中分离获得356株内生菌菌株,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信息显示,分离得到的蛇足石杉内生细菌隶属于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等3个门的26个科、41个属,来源于蛇足石杉地上和地下部位的菌株数目、多样性指数等无明显差异。从中发现了分属于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Angusti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Frondihabitans、Glaciihabitans、Jatrophihabitans、Luteimicrobium、Massilia、Naumannella和Tardiphaga等11个属的11个潜在新物种,以及皮生球菌科(Dermacoccaceae)的1个新属。在抗菌活性筛选中,356株纯培养物抗粪肠球菌、抗肺炎克雷伯菌、抗耻垢分枝杆菌以及抗水稻白叶枯病菌的阳性率分别是9.0%、1.4%、2.2%、0.8%;抑制SS04生长的降血脂药物筛选模型上的阳性率是8.1%;抗HIV-1的初筛阳性率为4.5%。共计74株菌在一个或多个筛选模型中显示出活性,初筛总阳性率为20.8%。【结论】蛇足石杉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理活性多样性,是进一步发掘新型天然产物的理想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土槿皮乙酸对人肾癌细胞A498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的分子机制,为肾癌治疗寻找有效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方法:人肾癌细胞A498经10、15μmol/L土槿皮乙酸处理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通过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m RNA的表达;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或15μmol/L土槿皮乙酸处理A498细胞48 h后,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不同浓度土槿皮乙酸作用A498细胞48 h后,与未加土槿皮乙酸组细胞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且呈剂量依赖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lc-2表达减少,Bax、caspase-9、caspase-3表达增多。Blc-2蛋白的表达量随LY294002或土槿皮乙酸的逐步加入而减少,而Bax、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呈增加趋势;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量与是否加入LY294002或土槿皮乙酸无关,p-PI3K和Aktp-Ser473蛋白的表达量随LY294002或土槿皮乙酸的逐步加入而减少。结论:土槿皮乙酸可抑制A498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通过PCR扩增外周血DNA,经过查找数据库发现TLR4基因启动子区域有rs137853920、ss77136219多态位点,对所有患者随访5年,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分化程度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率和疾病无进展时间(PFT)率,分析基因型频率以及单倍体频率对患者生存影响。结果:200例患者生存时间在4~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OS率和PFT率在不同手术方式、癌症AJCC分期、分化程度患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生存资料进行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137853920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AA、AG、GG具有较好的预后(P0.05),而ss77136219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GG、GA、AA具有较差预后(P0.05)。rs137853920、ss77136219多态位点共有四个单倍体型分别为AA、AG、GA、GG,频率分别为26.3%、21.7%、38.5%、21.6%,经过Cox多因素分析AG型患者具有较好预后(P0.05),而GG型患者具有较差预后(P0.05)。结论:TLR4基因启动子SNP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60.
内蒙古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智超  刘华民  韩鹏  陆学岩  王立新  温璐 《生态学报》2021,41(11):4354-4366
生态安全是平衡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本土化参数的生态足迹模型对1990-2018年内蒙古地区各盟市生态足迹、生态盈亏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测算,采用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评价区域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状况,结合空间分析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并解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蒙古总体上呈"供不应求"的生态赤字状态,但生态承载增速大于生态足迹增速,2018年较199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提高了0.9-5.8倍和1.5-10.8倍,生态安全指数由大于5.0的不安全状态转变为小于4.0的安全状态,生态系统总体呈向好趋势发展。2)研究期间内蒙古地区生态足迹呈"东高西低"分布,生态承载力呈"中间高,两翼低"分布,生态安全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3)经济水平、消费支出、产业结构是内蒙古地区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是导致其空间差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