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 通过讨论PACS高级预防维护技术,供同他人在日常维护过程中有一定地借鉴作用.方法 从PACS数据库性能检测与优化,存储设备检测及PACS各应用软件模块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经过医院一线安装维护人员和PACS厂家多年实践的总结,拥有一定的可参考依据.结论 PACS的高级预防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一般维护和高级维护在内的实践理论才刚刚起步,科学的、规范化的预防维护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溶藻弧菌铁载体合成及外膜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海洋动物病原菌溶藻弧菌的铁摄取机制。溶藻弧菌能够在高浓度铁螯合剂2-2二联吡啶的培养基中存活。在限铁环境中,溶藻弧菌生长受到抑制,补加铁可以消除这种抑制作用。通过铁载体定量检测,发现分离于发病鱼体的溶藻弧菌MVP01产铁载体量大于分离于海水的菌株No·1·1587。互补实验证明溶藻弧菌的铁载体粗提物能够被铁载体合成缺陷的大肠杆菌突变株AN93利用。在铁限制培养环境中,溶藻弧菌合成了约80kD铁调控外膜蛋白。铁摄取系统在溶藻弧菌的生存和致病性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对海洋真菌Xylariasp.(No.2508)生产xyloketa]B的摇瓶发酵过程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Xylariasp.(No.2508)在培养120h时xyloketalB产量最高,当培养168h后菌体进入衰亡期且xyloketalB迅速降解,因此Xylariasp.(No.2508)生产xyloketalB的最适发酵周期为120h;Xylariasp.(No.2508)合成xyloketalB的过程及用乙酸乙酯萃取xyloketalB的过程对pH非常敏感,其中最适xyloketalB生产的发酵液初始pH为5.7,利用乙酸乙酯萃取xyloketalB时的发酵液最适pH为3。0;最适接种量为10%(v/v);接种前发酵液中加入10g/L的大孔树脂XAD-16可以降低某些代谢产物对xyloketalB合成的抑制作用,从而使产量提高2倍左右,而菌体进入稳定期以后加入大孔树脂XAD-16对产物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4.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泰农18:每公顷135、270、405万株;山农15:每公顷172.5、345、517.5万株)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泰农18的根长密度、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均显著增加;在生育后期,山农15的根长密度、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345万株时最大.泰农18的籽粒产量、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405万株时最高,山农15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345万株时最高,但与种植密度为每公顷517.5万株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成熟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在不同土层的积累量均降低.泰农18和山农15种植密度分别为每公顷405万株和345万株时,是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5.
为了对工程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所产人源重组促红素(rhEPO)的N-糖基化特点进行考察,静置培养工程细胞后,通过等电聚焦和凝集素共沉淀对培养上清中的rhEPO进行分析,并对无血清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唾液酸酶活性进行检测,发现这株CHO细胞可以表达唾液酸含量较高的rhEPO蛋白。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的细胞将胞内的唾液酸酶释放到胞外,唾液酸酶的降解作用会造成N-糖链分枝末端的唾液酸占有率降低,导致rhEPO蛋白糖基化形态的变化。所使用的方法及得到的结果为进一步对工业过程进行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
毕赤酵母发酵生产中的水蛭素降解顺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蛭素 (rHV2 Lys4 7)是一个具有 65个氨基酸的抗凝活性肽。在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分泌表达过程中 ,发酵上清中可检出 4个水蛭素活性组份 ,分别为Hir65及其C 末端切除 1~ 3个氨基酸的Hir64、Hir63和Hir62。但目前 4种组份间的衍生关系还不清楚 ,以从发酵上清液中纯化分离所得的 4个组份作为底物 ,加入到菌体裂解液中 ,发现Hir64、Hir63和Hir62组份是由羧肽酶依次降解Hir65肽链C 末端 1个氨基酸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
考察了不同甲醇流加策略对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水蛭素的影响。溶氧控制法不能有效地防止甲醇的过量流加。气相色谱离线检测法虽然防止了甲醇流加过量,但甲醇浓度的波动较大。利用甲醇传感器在线检测控制甲醇的流加可维持较恒定的甲醇浓度。在流加甲醇的同时,以限制性速率流加甘油可以增加表达期间的能量供应,提高产物的表达量。经优化后,采用甲醇甘油混合流加时细胞干重达到162g/L,水蛭素活性达到24×104ATU/mL,即1.7 g/L。 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为了经济快速分离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Oh)蛇毒中的毒素成分。 方法 用普通离子交换剂于高效液相色谱柱 (HPLC) TSKgel SP-Toyopearl 65 0 SF (4× 1 5 0 mm)层析法 ,实验取得最佳分离条件后 ,将蛇毒样品上柱后进行梯度洗脱 ,各洗脱峰收集后在 Cosmosil 5 C4-AR-3 0 0柱 (4 .6× 1 5 0 mm)上进行逆相 HPLC分析。非单峰组分再进行 HPLC凝胶过滤柱TSKgel Toyopearl HW-40 Fine(4× 2 5 0 mm)层析 ,层析峰组分再进行 HPLC逆相分析。 结果 眼镜王蛇毒经HPLC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了 1 6个蛋白组分 ,其中有 5个组分经逆相 HPLC分析单一组分 ;另外的复合性组分再进行 HPLC凝胶过滤柱层析后又得到 5个单峰蛋白组分。 结论 HPLC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分离蛇毒蛋白很有实用价值 ,特别是蛇毒样品量少的情况下 (1 0 ug)也能较好分离。还具有分离时间短 (1 h左右 ) ,无须低温条件等优点。HPLC凝胶过滤柱层析可进一步使蛋白组分得到提纯  相似文献   
29.
红曲菌代谢产物中低极性组分的分离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醚∶醋酸乙酯 =4∶1(V/V)作为洗脱剂 ,采用柱层层析粗分离醇溶性红曲菌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经浓缩、结晶除去白色结晶后的浓缩液 ,用正己烷∶醋酸乙酯 =9∶1(V/V)作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分离 ,在紫外灯下观察 ,从低极性组分中分离出六个组分 ,分别为 :具荧光组分、两个相隔较近的黄色组分、淡黄色具荧光组分、具浅蓝绿色荧光组分、具荧光组分。各组分的Rf 值分别为 :0 2 9、0 15、0 12、0 0 9、0 0 6、0 0 4。MS测定结果表明 ,Rf 值最大的具荧光组分可能为含有 OH及Br的共轭烯烃或脂肪酮 ,而在紫外灯下呈淡黄色组分为含有 OH的环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30.
类黄酮化合物对糖基化反应终产物AGE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比较了芸香苷 (G Rutin)、地奥明糖苷 (G Diosmin)、柚苷 (G Naringin)、橘皮苷 (G Hes peridin)对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AGE包括荧光性AGE、CML、Pentosidin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各种类黄酮化合物对荧光性AGE、CML均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效果依次为芸香苷、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 ,且比氨基胍的抑制作用相对持久。在对Pentosidine的抑制作用中 ,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仅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而芸香苷则相反有一个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Pentosidine的生成路径与荧光性AGE和CML有所不同 ,有待进一步探讨。类黄酮化合物对AGE的抑制机理与其抗氧化性、消自由基作用有关。根据实验结果 ,笔者认为 ,芸香苷、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等化合物对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