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旨在构建酵母单杂交文库用于筛选与dbat基因启动子顺式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首先,分离dbat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并进行3个拷贝的重复后,和报告质粒pHis 2.1连接构建诱饵载体pHis 2.1-dp3.然后,从茉莉酸甲酯诱导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总RNA,以纯化出的mRNA为模板,依次完成ss cDNA和ds cDNA的合成,并将纯化的ds cDNA、线性化载体pGADT7-Rec2和诱饵载体pHis 2.1-dp3共转化酵母细胞Y187,各取100 μl分别涂布于SD/-leu和SD/-leu/-trp平板,用于计算重组效率和转化效率,剩余转化液涂布于SD/-leu/-trp/-his/20 mM 3-AT平板,用于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表明,重组效率为1.49×106 CFU/μg,共转化效率为1.93×105 CFU/μg;对阳性克隆质粒进行酶切、测序分析,得到6个可编码结合蛋白的基因.以上工作为筛选调控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dbat表达的转录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2.
白腐菌选择性降解竹基质中木质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基质白腐菌选择性降解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对竹基质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有明显的降解选择性。降解55 d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44.4%和47.1%;降解20 d降解选择性最好,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选择系数分别是2.08和1.98。从FTIR图谱中木质纤维素相关谱峰(2 924、1 6351、6011、5101、165、1 045、666/cm等)的明显变化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相似文献   
723.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DisplayTechniques,PDT)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性多肽的生物技术。自问世以来,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对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研究以及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展望等进行了探讨,由此可以看出: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4.
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35株游动放线菌,细胞壁组份为II型,即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和甘氨酸。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系统研究,定为4个新种:桔橙游动放线菌新种(Actlnoplanem ourantlacus n. sp. 71—C38);粉红孢囊游动放线凶新种(Actinoplanesroseosporangius n. sp. 71-C29);淡桔橙游动放线菌新种(ActlnoplaneJ pallido-aurantiacusn. Sp. C);赭红孢囊游动放线菌新种(Actinoplanes rutilosporangius n. sp.71-C6)。  相似文献   
725.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山东省长岛县南部的北长山、南长山、大黑山和小黑山4个岛屿上的藜天然种群共81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13个引物共检测到157个可重复的位点。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内的多态位点比率为66.24%,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I)指数在物种水平上为0.332 0);种群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根据Gst值,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9.27%。遗传距离分析表明,XHS种群和NCS种群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6.
基于遥感图像不同辐射校正水平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南京市SPOT 5 HRG图像的地物反射率(PAC)、表观反射率(TOA)和灰度值(DN)影像,提取了4种植被指数(VI),即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转换植被指数(T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和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与地面实测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建立了36个VI-VFC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所有模型中,基于PAC级影像提取的NDVI和TVI的3次多项式模型最优;其次为基于DN级影像提取的SAVI和MSAVI的3次多项式模型,在VFC>0.8时其精度略高于前两种模型.这4个模型在植被中等密集区域(VFC=0.4~0.8)的精度高于植被稀疏区域(VFC=0~0.4).所建模型可通过中间模型的联结,进行推广使用.在基于VI-VFC关系建模过程中,基于遥感影像不同辐射校正水平提取植被指数,有利于充分挖掘遥感影像信息,进而提高VFC估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727.
太原盆地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呼吸不仅存在时间上的变化,而且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化增加了土壤呼吸测定的不确定性。研究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是准确估算区域土壤呼吸的基础。通过2008年7、9、11月对太原盆地39个样地的土壤呼吸以及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的基础上,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太原盆地土壤呼吸以及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传统统计(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次土壤呼吸的平均值分别为(7.8±3.3)、(8.9±4.0)和(2.1±1.3)μmolCO2m-2s-1,变异系数分别为42%,44%和59%,属于中等变异;采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球状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特征,3次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的C0/(C0+C)值分别为0.004、0.038和0.005以及0.011、0.003和0.003,表明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表现出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3次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半方差函数的变程分别为190、370m和510m以及90、140m和220m,说明影响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的生态过程随时间变化在不同尺度上起作用;3次土壤呼吸的分维值分别为0.634、0.965和0.763,表明7月份土壤呼吸的空间依赖性最强,11月份次之,9月份最弱,与半方差函数的分析结果相吻合。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的土壤呼吸等值线图进一步表明土壤呼吸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这异质性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不同所造成。  相似文献   
728.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鸟类组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对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进行了219次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47科217种,旅鸟119种,夏候鸟57种,留鸟42种,冬候鸟20种,迷鸟1种,逃逸鸟3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6种,水鸟60种。小鸊■(Tachybaptus ruficolli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和乌鸫(Turdus merula)已成为北京地区留鸟,斑嘴鸭(A.poecilorhyncha zonorhyncha)、绿翅鸭(A.crecca)、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和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为冬候鸟,雀鹰(Accipiter nisus)除作为旅鸟外还是夏候鸟和冬候鸟。圆明园水域生态的复杂性和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较大;近年清理杂草及灌木导致鹀科鸟类和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的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29.
过氧化氢酶C (Catalase C,CatC)作为重要的抗氧化酶,在水稻发育和胁迫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CatC在盐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构建了OsCatC过表达转基因水稻,并比较了其耐盐性和相关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成功构建过量表达载体pCUbi1390-OsCatC-Flag,并经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转化获得了30个独立转基因株系(T0),Western blot鉴定T1代幼苗共获得2个OsCatC过表达株系(OE-10、OE-18);qRT-PCR分析发现,OE-10和OE-18株系的OsCatC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WT),证明OsCatC基因已成功过表达于转基因株系(OE-10、OE-18)中,且能正常翻译为融合蛋白CatC-Flag。(2)正常水培条件下,OE-10和OE-18与WT的水稻幼苗长势无明显差异,200 mmol·L-1 NaCl处理7 d后再恢复水培10 d时,OE-10和OE-18幼苗的存活率为20%~25%,而WT幼苗绝大部分则干枯死亡,存活率仅为5%左...  相似文献   
730.
噪声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生活环境中,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乃至人类,都会受到噪声的负面影响.强烈的噪声会损伤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本文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类型、影响因素、噪声所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总结,发现NIHL主要与突触结构肿胀、谷氨酸引起的可逆兴奋性中毒以及活性氧引起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带状体损伤、α激动型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stimulating,GNAS)基因的mRNA及其上游lncRNA Sept7的表达量上调等因素有关.比较噪声暴露后不同物种听力损失情况的差异,发现鱼类和鸟类由于具有毛细胞再生能力而能够较快从听力损伤中恢复,啮齿类较容易受到噪声影响,而回声定位鲸类噪声暴露后的暂时性听觉阈移较小,非常有趣的是回声定位蝙蝠在噪声高强度暴露后未表现出暂时性听觉阈移的现象.上述结论提示,对不同物种的比较生理研究可深入揭示NIHL机制,并为听力保护以及噪声所致的听力损伤后修复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