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绿弯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弯菌是一个深度分支的门级别细菌类群,广泛分布于生物圈各种生境。现已生效发表的绿弯菌构成9个纲,但仅包含56个种;基于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尚有大量绿弯菌类群仍是未培养状态。绿弯菌形态多样,营养方式和代谢途径十分丰富,参与了C、N、S等一系列重要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该类群不仅有助于认识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代谢特征,从而更好的理解微生物参与的生态学过程,还有助于揭示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其进化。本文主要综述了绿弯菌的发现历史、营养、代谢及其在元素循环中的作用,并总结了其分离培养和潜在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深入探究绿弯菌的进化、培养和驱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陈国鹏  鲜骏仁  俞筱押 《生态学报》2021,41(14):5685-5694
林窗对更新幼苗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在种群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暗针叶林更为突出。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林窗、林下的岷江冷杉更新幼苗为对象,研究其粗根和细根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过程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岷江冷杉幼苗的生长,粗根、细根生物量均不断积累,但根系生物量中分配到粗根的比例逐渐增加、分配到细根的比例逐渐减少,粗根-细根间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由等速生长转变为异速生长。林窗幼苗的细根生物量、粗根生物量和总根生物量中位数均小于林下幼苗,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大于林下幼苗;林窗还显著影响细根、粗根生物量随基径增粗的积累与分配过程,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随基径增粗的降幅大于林下幼苗;但林窗对粗根-细根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影响不显著。说明林窗干扰改变了岷江冷杉更新幼苗地下资源的分配方式,优化了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53.
54.
以反相中压制备液相色谱为工具,甲醇-水作为洗脱溶剂,通过C18 (ODS-AQ)填料从茶多酚中一步分离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四种儿茶素单体.1.0g纯度为92.6%的茶多酚经过中压色谱,制备得到了90 mg EGC、355 mg EGCG、23 mgEC和92mg ECG,它们的纯度分别为91.8%、97.6%、97.7%、99.3%,纯品得率56.0%,四种单体总回收率达到68.2%.四种儿茶素单体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55.
以4种杜鹃品种为材料,研究了pH 4.5、5.5、6.5、7.5(CK)、8.5的灌溉水对其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分析杜鹃品种在不同酸碱性灌溉水浇灌下的生长情况,为杜鹃花品种的广泛推广提供核心种质资源和栽培管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4个杜鹃品种的叶绿素含量、SOD、CAT活性和新梢生长率总体上随灌溉水pH值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变化则相反.(2)在pH5.5处理下,‘德国粉鹃’、‘富哥尔一号’和‘绿色光辉,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德国粉鹃’、‘春之舞’和‘绿色光辉’的CAT活性最强,4个品种的SOD活性和新稍生长率最大,相对电导率最小;pH 4.5处理下‘春之舞’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富哥尔一号’的CAT活性最强;而pH8.5处理下,4种杜鹃的相对电导率最大,其余指标均最小.(3)pH 4.5~5.5的灌溉水能使起始pH值为5.0左右的基质保持在杜鹃生长的最佳酸碱度范围内(pH5.0左右).可见,西南地区采用pH 4.5~5.5的灌溉水栽培杜鹃均能生长良好,且‘绿色光辉'可耐受未经处理的pH7.5的灌溉水栽培,具有较好的推广和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56.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2003~2007年多次对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及利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基本摸清了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本次调查显示保护区大型真菌有8目39科95属219种,有经济价值的真菌162种,其中可食用真菌149种、药用真菌52种、毒菌31种、木腐菌82种、菌根菌72种。为达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保护资源的目的,根据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特点提出保护和综合利用建议,为保护区管理处制定大型真菌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鹅副黏病毒(gallinacean paramyxovirus,GPMV)序列(AY325797),针对GPMV的F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4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GPM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并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T-LAMP方法对GPMV阳性样品扩增产物的电泳呈特征性梯状条带,而鸭瘟病毒(DPV)、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鸭肝炎病毒(DHV)、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鸭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 anatamu)、鸡马立克病毒(M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扩增产物电泳后均无扩增条带.建立的RT-LAMP方法对GPMV的最低检出量为9.5 fg的cDNA模板,敏感性比常规RT-PCR方法高1 000倍.表明建立的RT-LAMP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6份临床样本的检出率为100% (6/6),与常规RT-PCR的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58.
通过混合培养和添加过滤液两种方式观察铜绿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的生长曲线,探讨两种微囊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混合培养条件下,两者能够形成相互抑制作用;当两者起始藻密度高于0.5×106cells.mL-1、混合比为1:1时,惠氏微囊藻的生长因化感作用而受到显著抑制(P<0.05),同时惠氏微囊藻也会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过滤液能抑制惠氏微囊藻的生长,且惠氏微囊藻起始藻密度低于0.5×106cells.mL-1,连续滴加该过滤液后,其生长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  相似文献   
59.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相似文献   
60.
为建立恒河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模型并对其致病特点进行观察,采用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光镜及RT-PCR方法对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恒河猴不同时间、不同组织或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恒河猴不同组织中分离到病毒,而且在病毒感染后第2d和第5d的血液、第7、9d的鼻咽分泌物、第3d的粪、第5d的粪尿中均检测到SARS-CoV RNA。光镜观察到病毒感染组肺组织肺泡问隔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有渗出,甚至形成透明膜样物;多个肺泡形成机化性肺炎的表现。感染组肝组织可见较大的坏死灶,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认为已成功建立了恒河猴SARS模型,可用于评价抗SARS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