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sortase A为"分子订书机",用于(S)-羰基还原酶Ⅱ分子之间的连接,获得催化功能与稳定性增强的氧化还原酶寡聚体,高效催化2-羟基苯乙酮,合成(S)-苯基乙二醇。【方法】从S.aureus基因组中克隆sortase 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镍柱和凝胶层析纯化重组酶,获得纯酶sortase A。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S)-羰基还原酶Ⅱ的C末端添加GGGGSLPETGG序列,蛋白纯化获得(S)-羰基还原酶Ⅱ-GGGGSLPETGG,摸索了sortase A催化(S)-羰基还原酶Ⅱ-GGGGSLPETGG的分子连接,形成(S)-羰基还原酶Ⅱ寡聚体的最佳条件,并研究了寡聚体酶学性质及生物转化(S)-苯基乙二醇的效率。【结果】(S)-羰基还原酶Ⅱ寡聚体比酶活力为38.5 U/mg,比原始型(S)-羰基还原酶Ⅱ提高了6倍,最适反应温度为50°C,最适pH为6.0,在50°C放置1 h后酶活仍旧保持90%以上;蛋白质变性实验结果显示,(S)-羰基还原酶Ⅱ寡聚体的变性温度为60.1°C,比原始酶提高了10°C;生物转化结果显示(S)-羰基还原酶Ⅱ寡聚体在3 h内完全转化5 g/L 2-羟基苯乙酮,产生光学纯度为100%的(S)-苯基乙二醇,相比于重组大肠杆菌(S)-羰基还原酶Ⅱ全细胞催化时间缩短了16倍。【结论】本研究首次将sortase A应用于氧化还原酶的分子连接,显著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和热稳定性,表明sortase在手性催化中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生境白菜软腐病变组织与根系土壤相关细菌的群落结构,探讨白菜软腐细菌种群的多样性,以及与生境土壤细菌种群的相关性.[方法]样品采自河南省2个不同生态型白菜田,以成熟白菜软腐组织及病株根系土壤为目标,利用模拟原环境的培养基成分和条件,对样品中的细菌进行高通量分离培养和细胞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各样品细菌种群结构及其丰度,进而对各样品的优势菌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不同生境白菜软腐组织细菌总量M05T为4.0×l0s cell/g、Q2T为1.2×1011 cell/g,分别获得纯菌56株和85株.M05T优势菌为萎蔫短小杆菌萎蔫亚种(Curtobacterium flaccunfaciens pv.Flaccumfaciens);Q2T优势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柄木槿假单胞菌(P.hibiscicola)、台湾假单胞菌(P.taiwanensis)、托木尔假单胞菌(P.tuomuerensis)、莫塞尔假单胞菌(P.mosselii)).根系土壤细菌总量M05S为2.7 × 105 cell/g、Q2S为6.2 × 107 cell/g,分别获得纯菌36株和70株.M05S优势菌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Q2S优势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香鱼假单胞菌(P.plecoglossicida)、栖木槿假单胞菌(P.hibiscicola)、类黄色假单胞菌(P.parafulva)、蒙氏假单胞菌(P.monteilii)、膝形假单胞菌(P.geniculata)).[结论]依据不同生境的白菜软腐组织和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比分析,认为白菜软腐菌可能具有多样性和多种致病来源,本研究为软腐病多种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研究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细菌产生耐药的常见机制,其主要代表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其中CTX-M-14在全世界呈现流行趋势,为寻找一种CTX-M-14抑制剂,使细菌恢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本试验首先构建了CTX-M-14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以CTX-M-14为靶点借助虚拟筛选工具Autodock Vina进行筛选,得到结合作用较好的中药单体抑制剂芸香苷,通过DS Visualizer分析其相关作用力;通过联合抑菌试验验证芸香苷与抗生素的联合抑菌作用;通过酶动力学试验比较抑酶剂芸香苷与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与方式。结果表明,芸香苷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14结合部位形成多个氢键和范德华力,其结合作用力为9.9 kcal/mol;芸香苷与头孢噻肟钠对大肠杆菌E320呈协同作用(FICI=0.236);0.312 5 mg/mL的芸香苷与头孢噻肟钠对CTX-M-14蛋白阳性重组菌呈协同作用(FICI≤0.375);1.25 mg/mL的芸香苷与头孢噻肟钠对导入空质粒pET-28a(+)的BL-21呈无关作用(FICI=1.5);抑酶剂芸香苷与克拉维酸均为竞争性抑制剂,但克拉维酸抑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对花生资源的利用却并不充分,大多数仅仅作为油料作物,而花生资源中还含有许多有益于健康的药用成分。长期以来,花生秸秆一般被丢弃田间,榨油后的花生壳和红衣也被大量弃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药用成分的角度对花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花生中药用成分的分类、加工技术以及微生物预处理对成分加工3个方面,尤其是花生废弃物如何通过微生物转化获得高附加值的药用成分。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指出,花生废弃物的微生物转化可能是今后花生资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将促进花生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酒精对丙酸睾酮引起的小鼠前列腺增生(BPH)的作用及其生殖毒性。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系小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sc大豆油25 mg/(kg·d),ig蒸馏水7.5 ml/(kg·d),连续处理7 d、21 d)、酒精7 d和21 d组(AL7和AL21,ig 50°白酒7.5 ml/(kg·d),连续处理7 d、21 d),丙酸睾酮7 d和21 d组(TP7和TP21,sc丙酸睾酮注射液25 mg/(kg·d),连续处理7 d、21 d),丙酸睾酮+酒精7 d组(TP+AL7,sc丙酸睾酮注射液25 mg/(kg·d),ig50°白酒7.5 ml/(kg·d),连续处理7 d),每组10只。末次处理24 h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前列腺和睾丸系数,检测精子参数,测定睾丸和前列腺组织中自由基水平、抗氧化能力,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TP7 d组、AL7和AL21 d组相比,TP+AL7 d组的前列腺系数显著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显著降低、前列腺和睾丸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Px酶活力显著下降(P均< 0.05);与TP21 d组相比,TP+AL7 d组的前列腺系数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丙酸睾酮和酒精共同处理7 d就可以达到典型的前列腺增生(BPH)状态,并引起睾丸及精子的损伤,导致生殖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说明酒精对丙酸睾酮引起的小鼠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选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S1.881菌株,制备固定化大肠杆菌细胞,用于连续生产L-天门冬氨酸,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明胶为瑞士Fluka AG公司产品和上海明胶厂照相用明胶。二者无差别。戊二醛为E.  相似文献   
17.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出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青鱼出血病是危害青色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以二龄为甚。通过人工注射免疫后,可使青鱼的成活率由原来20%左右提高至60—90%,个别的可达98.98%。通过病鱼肾脏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首次发现病毒颗粒(直径为50—56毫微米)的存在,经0.15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的病原悬液可反复在鱼体内传3—4代,使健康鱼发病。因此,认为青鱼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析基因型相同但宿主来源不同的新城疫病毒的全基因组差异。本文采用RT-PCR方法分别获得4株(JS/3/09/Ch,ZJ/3/10/Ch,AH/2/10/Du,JS/9/08/Go)Class I 基因3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Class I基因3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本实验4株病毒的基因组长度均为15198bp,在基因组1607~1608位有6碱基的缺失,在2381~2382位有12碱基的插入,裂解位点为112EQ/RQE/GRL117是标准弱毒特征。5株Class I基因3型病毒之间全基因组同源性超过93%;而与Class II弱毒株同源性最低只有72.2%;比较6个结构蛋白基因的同源性,NP基因的同源性最高(98.3%~96.4%),而P基因最低(96.1%~91.9%)。结果表明不同宿主来源的Class I基因3型新城疫病毒在遗传信息方面差异不大,但NP/F/L基因的变异幅度较P/M/HN基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分子医药农业是利用转基因植物为载体,以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化生产各种有治疗用途的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近20年来,随着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日趋成熟,植物分子医药农业产业悄然而生。近几年,一些分子医药农业生产的植物源医药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市场。文中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几种主要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以及产业化进程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分子医药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