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Monsanto公司成功地对棉株进行了遗传设计。该公司用rDNA使棉株能够抗御非选择性除莠剂Roundup。为研制新型棉株,科学家们采用一种以土壤杆菌肿胀为媒介的(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基因转移系统,使改变后的棉株细胞重新在健壮的棉株内再生。  相似文献   
52.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喜在山崖绝壁上营巢,海拔2 400~4 800 m的野外高空作业攀爬危险,观察难度较大。2014年4~9月,笔者在新疆天山中段尝试用国产遥控多旋翼微型飞行器寻找和拍摄高山兀鹫巢穴,结合路线搜索法和行为扫描法,进行栖息地调查、巢数统计、巢材分析,以及窝卵(雏)数、雏鸟生长与发育、繁殖周期、食性及食物分析。在7个地点的14个巢区的调查统计表明,高山兀鹫喜欢在朝南的崖壁上集群营巢(78.6%朝南,n=112),最长的一个繁殖地绵延7.3 km,距另外一个较近的巢区约47 km。巢材以禾草为主,如早熟禾(Poa spp.)、针茅(Stipa spp.)、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等,缺乏粗大枝条。高山兀鹫1~2月产卵,窝卵数为1枚(n=21),整个繁殖周期长达8~9个月(1~10月份)。  相似文献   
53.
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是公认最丰富的微生物,也是最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是适应所面对选择性压力例如普遍存在宿主菌的噬菌体抗性机制。噬菌体通过6步(吸附、注入、复制、转录翻译、组装和释放)侵入细菌并使之裂解,但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就会面临细菌抗噬菌体的机制,宿主菌能够进化出多种抗噬菌体的机制来避免噬菌体的侵染和裂解。本文就对宿主菌抗噬菌体各种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云南省的越橘属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通过野外调查以及标本和查阅文献,越橘属在云南省有45种,12变种,其中9种和7变种系云南特有,主要分布在海拔400~4300 m范围内。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其地理分布、植物学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并且介绍了其中8个具有药用价值和育种潜力的种,同时对越橘属植物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本文旨在为深入越橘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55.
以质粒PEGFP-N3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片段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EGFP基因片段,并设计引物在其2端引入酶切位点EcoRⅠ和HindⅢ,对引入酶切位点的EGFP片段和pET28a质粒进行双酶切处理后,利用T4连接酶连接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8a-EGFP。利用热击法把得到的重组质粒pET28a-EGFP转化至E.coliBL21(Escherichia coliBL21)感受态细胞中,当大肠埃希菌LB(Luria-Bertani)培养液在600 nm下的光密度值OD600=0.4时,通过添加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诱导EGFP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正确。在自然光下,转化子在LB固体培养基(含1 mmol/L的IPTG和50μg/mL的卡那霉素(Kan))中菌落呈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受蓝光激发,可以清楚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转化子。成功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在E.coliBL21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为以后作为荧光标记物标记食源性病原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
26种冬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种冬青属植物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利用RAPD和AFLP技术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以研究其物种间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RAPD分析中,从400条1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反应稳定、扩增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20个,共扩增出312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95.41%;聚类分析显示26种冬青属植物间,布利奥特夫人枸骨叶冬青和黄果在AFLP分析中,10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均扩增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350条谱带,其中336条具有多态性,占95.96%.综合RAPD和AFLP聚类结果,枸骨、无刺枸骨和日拉斯纳尔逊枸骨的亲缘关系较近,钝齿冬青、金宝石钝齿冬青和龟甲冬青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可为冬青属植物的杂交育种与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红泡刺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红泡刺藤的12个居群共24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57个位点,其中236个是多态性位点,占91.83%.(2)红泡刺藤居群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5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67,Nei's遗传多样性为0.17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为0.296;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1.4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05,Nei's 遗传多样性为0.12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为0.202.(3)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2815,AMOVA分析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量的34.47%,二者结果相近,说明红泡刺藤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65.53%,基因流为1.2762.(4) Mantel检测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UPGMA聚类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红泡刺藤居群可分为2个居群组,即金沙江居群和维西居群为一个类群,其他居群为另外一大类,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居群优先集中.  相似文献   
58.
12月26日的清晨,我从主人们早起的脚步声中醒来,起床走出屋外,只见天地白茫茫一片,雪在悄无声息地下,地面上的积雪已经足有三四寸深。主人不经意中流露出一种沮丧。原来,冬天牧草本身就很低矮,如果再被积雪覆盖,尚未肥壮的牛羊就只能面临饥饿和死亡。这场雪对于还在“夏窝子”(夏季牧场)放牧的家庭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59.
利用西昆仑山的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树芯样本,建立其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分析两种针叶树种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树种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年表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两种针叶树种在1994年气温突变前树轮宽度年表指数和基部断面生长增量(BAI)呈上升趋势,在气温突变后年表和BAI则呈下降趋势,并且昆仑圆柏的树木径向生长速率高于雪岭云杉。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雪岭云杉径向生长与上年生长季(5—6月和8—10月)和当年生长季(3—6月和10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昆仑圆柏径向生长与上年10月和当年生长季前期(4—6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两者均与当年春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年和当年生长季气温对两个树种树木径向生长的负响应在增强,特别是在当年生长季前期更为显著。此外,当年生长季前期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也在增强。在有可能的气候突变年份(1994年)之后,两种针叶树种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敏感性均有所增强,并且雪岭云杉对气温的响应敏感性强于昆仑圆柏,而对降水响应敏感性要弱于昆仑圆柏。  相似文献   
60.
焦磷酸酶(pyrophosphatase, PPase)是一种将底物焦磷酸(pyrophosphoric acid, PPi)水解成两分子磷酸盐的酶。目前,自然界中存在两大类PPase:膜结合型焦磷酸酶(membrane-integral pyrophosphatase, M-PPase)和可溶性焦磷酸酶(soluble inorganic pyrophatase, s-PPase)。s-PPase又分为Ⅰ型可溶性焦磷酸酶(soluble inorganic pyrophatase FamilyⅠ, s-PPaseⅠ)、Ⅱ型可溶性焦磷酸酶(soluble inorganic pyrophatase FamilyⅡ, s-PPaseⅡ)和Ⅲ型可溶性焦磷酸酶(soluble inorganic pyrophatase FamilyⅢ, s-PPaseⅢ)。s-PPaseⅠ在不同生物中寡聚物的状态不同,s-PPaseⅡ在所有生物中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s-PPaseⅢ是卤代烷脱卤酶的变体。s-PPase催化PPi水解过程包括基团去活化和亲核体产生。s-PPaseⅡ中的CBS-PPase调控机制研究的比较清楚。本综述将重点对s-PPase的结构、催化特性、调控机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为后续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