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人血管生成素cDNA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素 ( angiogenin,ANG)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组织中 ,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 .利用 RT- PCR方法从培养的人肺癌细胞系 A549扩增得到了 ANG c DNA片段 ,测序正确后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 p RSETB中 ,构建了原核表达菌株 .经 IPTG诱导 ,表达了 N端融合His6的 ANG融合蛋白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1 0 % ,纯化后的血管生成素体外能够有效地刺激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形成 .  相似文献   
762.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结合活性与中和活性 .利用GST融合蛋白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 E6Sc Fv;分离包含体后进行变性和复性 ,再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 ;用 ELISA法和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 E6Sc Fv与配体的结合 ;用 L92 9细胞检测 E6Sc Fv对人 TNF- α细胞毒作用的中和活性 .经变性 ,复性与亲和层析 ,E6Sc Fv被纯化 ,在 SDS- PAGE上为单一蛋白带 ;体外结合与中和实验表明 ,表达纯化的 E6Sc Fv可与人 TNF-α结合并中和其细胞毒活性 ;进一步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证明当表达于细胞内时 ,E6Sc Fv仍保持了与TNF-α相结合的能力 .  相似文献   
763.
平菇汤培养基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平菇汤为基础成分,代替动物组织提取物,制备平菇液体培养基,平菇血琼脂培养基。平菇血琼脂培养基对140份痰及中段尿标本阳性菌的检出率为34.3%,传统血琼脂培养基对阳性菌的检出率为32.1%。平菇液体培养基和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同时对80份分泌物标本培养,其检出率分别为38.8%和36.3%(>0.05)。平菇汤培养基制备简便,成本低廉,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4.
一步法从人血浆中制备天然血管生成抑制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能特异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利用亲和层析从人血浆中纯化纤溶酶原,并在原位进行弹性蛋白酶有限消化产生angiostatin片段,经过洗涤,然后用0.2 mol/L 6-氨基己酸溶液将angiostatin特异性洗脱.此改进使整个制备过程变得简单、快速和高效.体外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实验以及体内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抑制分析结果证实所制备的angiostatin有较强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765.
生活垃圾生产地毯式草皮环境生态工程基质选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活垃圾为基质,选用几种可行性强的材料为配材,进行了生活垃圾生产地毯式草皮基质的选配,通过几种草坪草在各选配基质上的生长效应,及对选配基质的pH值及水分胁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选配基质对草坪草的生长效应差异较大,锯木屑可通过增强基质的保水性能而提高草坪草的抗干旱胁迫能力,并能促进草坪草的生长,草木灰显较强的碱性,当其占基质25%时,则pH值可达9以上,细河沙可改善基质的通透性,但配施量  相似文献   
766.
通过营养液栽培,研究不同矿质营养的缺乏对黄瓜叶片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铜对植株生理影响最大,在各处理中,叶片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木质素含量也处于较低水平,而相对电导度则最高,所测定的4种保护酶(POD、PPO、PAL、SOD)活性也最低。其次是锌,缺锌造成了相对电导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的下降,除PAL活性外,其余3种酶活性也处于次低的位置。缺锰主要导致了叶片组织可溶性糖含量、木质素含量以及PAL活性的较大幅度的下降。缺钙主要降低了叶片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比较而言,硼和铁的缺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67.
植物气孔运动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就光、CO2、ABA、H2O2、NO、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等对保卫细胞气孔运动的影响,介绍气孔运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8.
采用摄食毒力法研究了单宁酸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毒力作用,并分析了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单宁酸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对3龄幼虫的体质量以及蛹质量、化蛹及羽化过程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随单宁酸质量浓度的提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大,单宁酸的抑制生长效应逐渐增强,处理第7天,单宁酸对试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772 3 g·L-1;8 g·L-1单宁酸对3龄幼虫体质量增长的抑制率最高(35.09%);16 g·L-1单宁酸对蛹质量和羽化率的影响最明显.单宁酸能明显抑制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活力,且随单宁酸浓度的提高,酚氧化酶相对活力下降趋势明显趋缓,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234 3 mmol·L-1;在加入不同浓度单宁酸的反应体系中,酚氧化酶的活力与酶液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同浓度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的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为1组横轴截距不变的直线;另外,单宁酸和半胱氨酸均可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且还原量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为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0.193 8 mmol·L-1;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与L-多巴氧化产物的还原有关.  相似文献   
769.
光周期和温度对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Doubleday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0℃时,光周期对枯叶蛱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25℃和30℃时无明显影响。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1.7~36.0,26.3~27.4和21.0~21.5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4.3,1.1和0.5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0%~92%、75%~95%和55%~85%,随温度上升,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存活率差异加大。30℃时大部分光周期下存活率较低,已对幼虫生长发育不利,人工养殖时温度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770.
赵树兰  多立安 《广西植物》2008,28(1):100-106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匍茎翦股颖对Cu2+、Zn2+、Cd2+与Pb2+胁迫的生长响应及阈限浓度,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率随着4种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对株高的影响是当重金属浓度小于100mg/L时会促进株高生长,高于100mg/L则产生抑制作用。Cu2+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并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愈加显著;在Cu2+浓度为600mg/L时匍茎翦股颖的根长比对照下降了93.75%。Cu2+、Zn2+、Pb2+浓度小于200mg/L时会促进地上生物量的增加,但高于200mg/L时,地上生物量会随着3种重金属的增加而减少。Cu2+、Zn2+浓度小于100mg/L或Cd2+、Pb2+浓度小于200mg/L会增加叶绿素的含量,高浓度会降低叶绿素的含量;Cd2+在浓度为600mg/L时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43.55%。匍茎翦股颖生长的综合效应分析表明,匍茎翦股颖对Cu2+胁迫最敏感,具有较低的阈限浓度,而Zn2+胁迫对匍茎翦股颖的生长影响最小,阈限浓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