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背景】金沙土遗址被认为是3 200年前商周时期大型祭祀场所,具有重要的古文化和历史意义,目前金沙土遗址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已有报道,而生物因素尚鲜有关注。【目的】研究金沙土遗址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解析微生物菌群活性及代谢特征,为金沙土遗址的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遗址目前的保存状况,从金沙土遗址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所采区域样品的劣化程度依次为J4J3J2J1,应用Biolog平板法与PCR-DGGE技术对各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Biolog结果显示,随着金沙土遗址的劣化,各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各样品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依次为:J2J3J4J1,表明随着土壤的劣化,微生物的代谢活性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反映出4个样品中的微生物碳代谢方式具有显著的变化,样品J2中的细菌群落对底物碳源利用种类最多,且偏好的碳源类型与其它样品存在明显的不同。PCR-DGGE图谱显示,金沙土遗址不同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种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DNA和RNA水平上,各样品的微生物组成多样性依次为:J2J4J3J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样品J1,劣化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和活性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随着金沙土遗址的劣化,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呈现出上升趋势。DGGE图谱主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的细菌类群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分属于7个属,在DNA和RNA水平上均能检测到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和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结论】首次对金沙土遗址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金沙土遗址劣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功能多样性都随之增大,其中仅在劣化土壤样品中检出或者具有高表达活性的红色杆菌属、Tellurimicrobium、短状杆菌属细菌可能参与了土壤劣化过程,这为今后土遗址的科学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长期注水开发促进了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硫酸盐还原菌(SRP)的生长繁殖,产生了大量H2S,引起油藏酸化(souring)等问题. 本文首先以改进的API RP 38培养基富集了渤海湾海域某油藏采出井井口采出液中的SRP,再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O3-和NO2-对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 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的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较强,SO42-还原速率为10.4 mmol SO42-·d-1·g-1 dry cell;加入浓度为0.4、0.8、1.8、4.2 mmol·L-1NO3-时,SRP富集培养物的SO42-还原活性均可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5、9、20和大于35 d;加入浓度为0.6、0.9、1.4、2.6或4.6 mmol·L-1的NO2-时,SO42-还原活性也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3、12、22和大于39 d. SRP富集培养物具有异化NO3-还原成NH4+的代谢途径.当环境中同时存在SO42-、NO3-、NO2-时,SRP富集培养物优先利用NO3-和NO2-. SRP富集培养物对电子受体的优先利用及NO2-的毒性效应是NO3-/NO2-抑制渤海湾海域油藏中SO42-还原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3.
GLK转录因子是GARP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具有参与调控植物叶绿体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植物衰老和激素信号转导等功能,该基因在叶色改良方面已成功应用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等林木。为了探讨欧洲白榆(Ulmus laevis)UlGLK基因的功能,为后续白榆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以欧洲白榆为研究材料,开展UlGLK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筛选qRT-PCR分析用的内参基因,分析UlGLK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UlGLK基因的cDNA长度为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与大麻(Cannabis sativa)、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同源性高。以白榆根、茎和叶组织cDNA为模板,根据Ubiquitin、Actin、Tubulin基因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确定ubiquitin基因可作为后续qRT-PCR分析内参基因。UlGLK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叶片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根和茎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研究结果为欧洲白榆后续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改变。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主要亚型,主要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提示可能与胃肠道动力紊乱、黏膜通透性和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增加、"脑-肠-菌"轴失调、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激活、精神心理因素异常等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与IBS-D的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干预成为缓解IBS-D相关症状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就近十余年来肠道菌群情况与IBS-D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5.
该文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 Hooker f.)和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 Gagnep.)。其中,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与国内分布的全唇鸢尾兰(O. integerrima)和扁葶鸢尾兰(O. pachyrachis)均较为相似,但该种花葶中下部两侧具狭翅,不与叶合生,唇瓣边缘具明显的啮蚀状齿或细流苏状,先端中部具明显凹缺,可明显区别。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于2013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勐腊县,为中国新记录种。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与剑叶鸢尾兰(O. ensiformis)最为相近,但前者唇瓣中裂片先端小裂片近方形,小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齿,可明显区别于后者。凭祥鸢尾兰自1929年发表以来,除模式产地老挝外,至今未见新分布点的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36.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进行普通健康体检者13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NAFLD纳为病例组,其余纳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健康体检人群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变化情况。结果:1398例研究对象中,完成全部调查的1372例,完成率为98.14%(1372/1398)。其中确诊为NAFLD的有184例,纳为病例组,其余1188例纳为对照组。检出率为13.41%(184/13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FLD的发病与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居住地、运动锻炼情况、喜好荤食、喜好甜食、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NAFLD家族史、TG、空腹血糖、HDL-C、LDL-C、TC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病例组的Scr、BUN、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cIMT、β、Ep、PWVβ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NAFLD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7.
以四川省新津文峰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典型抽样法探究5种林分密度(A:1000株/hm~2;B:1125株/hm~2;C:1250株/hm~2;D:1375株/hm~2;E:1500株/hm~2)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共调查到植物124种,隶属于74科115属,灌木层物种少于草本层。(2)灌木或草本层在不同林分密度下的优势种都较一致。(3)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及草本层4个多样性指数均在密度B、E分别有最大和最小值;灌木层D值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后减,其他3个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灌、草层J_(sw)值较稳定。(4)灌木层生物量比草本层多。总体上灌、草层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都在密度B达最大;灌木地下生物量保持较稳定,而草本层变化幅度较大。(5)除灌木层J_(sw)值与该层各生物量呈负相关外,其余各指标均显示正相关。不同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产生不同的影响,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林分密度1125株/hm~2相对更利于该地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8.
青藏高原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发展高寒生态草牧业和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实现高寒地区生态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由于高寒草地承载力低、草畜供需时空失衡和畜牧业经营方式粗放等原因,导致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率低,牧民经营效益差,高寒草地退化严重。为了协调推动高原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建设和区域民生改善,传统草地畜牧业亟待转型升级。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支持下,针对高寒草地畜牧业系统效率低、资源消耗大和经营效益差的瓶颈,我们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农牧交错区的青海省贵南县系统开展了生态草牧业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示范,集成了以“高寒草地适度利用—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优良牧草青贮—系列草产品加工—饲草料精准配置—家畜营养均衡饲养—高原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区域功能耦合”等为一体的高寒地区生态草牧业提质增效技术体系,积极推动了传统草地畜牧业向生态草牧业发展转变,促进了高寒地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上述工作将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和高寒地区牧民持续增收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同时对我国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适应性管理,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9.
条形码数据库是开展基于DNA的生物监测关键先决条件。为在珠江流域有效开展基于DNA的生物监测,迫切需要了解物种DNA条形码的覆盖或空缺状况。整理了珠江流域常见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清单,从National Center and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数据库中检索了物种清单的DNA条形码序列,分析了常见鱼类(包括线粒体组和12s rRNA基因)和大型底栖动物(包括线粒体组、COI和18s rRNA基因)的DNA条形码覆盖范围和空缺程度。数据分析表明:(1)珠江流域共记录了常见鱼类221种,隶属于2纲18目51科和137属;常见大型底栖动物105种/属,隶属于6纲14目53科。(2)共检索到常见鱼类线粒体组序列913条和12s rRNA基因序列962条,分别占总物种的81.45%和57.92%;有12.67%的物种没有线粒体组和12s rRNA基因序列,若将条形码阈值设置为至少包含5个参考序列,则空缺度上升至52.94%;(3)共检索到常见大型底栖动物线粒体组65条序列、COI基因26,988条序列和18s rRNA基因175条序列,分别占总种/...  相似文献   
140.
[背景]深海热液环境中存在大量H2S及含硫化合物,许多微生物与大型生物形成了紧密的共生体系,例如硫氧化细菌,它们利用其独特的代谢体系协助宿主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但目前尚未对热液底栖生物共附生的硫氧化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功能分析.[目的]了解深海热液生物共附生硫氧化细菌的种群特征和功能特征,筛选出深海热液生物共附生微生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