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8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390篇 |
专业分类
14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2年 | 2篇 |
193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ACH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并给予依达拉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意识状态,并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均P0.05),GCS评分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4%(X2=6.125,P=0.013)。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ACH,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预后好,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德国小煤Btottellagermanica(.)是蜚镰目中分布最广,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昆虫。在黑龙江、内蒙和新疆等省区市的宾馆、饭店、医院、仓库和船舶、火车等场所,德国/J‘谦为优势种群’‘’‘’。其食性复杂,除为害各种食品外,还可为害工商业原料及成品等。此外,在居民楼内也普遍发生,其体内可携带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胞菌、变形杆菌、霉菌、曰tor弧菌、腺病毒、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综合防治蜚蛾,对提高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3.
Patch clamping whole-cell reeording techniques were apphed to study the inward K~ channels in Arabidopsis root cortex cells. The inward K~ -channels in the plasma membranes of the root cortex cell protoplasts were activated by hyperpolarized membrane potentials. The channels were highly selective tor K~ ions over Na~ ions. The channel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bibited by the external TEA(?) or Ba(?) The changes in cytoplasmic Ca~(2 ) concentrations did not affect the whole-cell inward K~ -currents. The possible asso(?)ation betw(?)en the channel selectivity to K~ and Na(?) ions and plant salt-tolerance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
重金属铬(Cr)污染对农田中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并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稳态,但不同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Cr胁迫的响应机制均有所差异。该研究在时间序列上分析Cr胁迫对谷子(正名:粱, Setaria italica)长势、谷子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途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阐明谷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为Cr胁迫下的谷子生长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室内盆栽实验,以谷子幼苗和种植谷子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在Cr胁迫前(CK)及胁迫后6 h和6 d (Cr_6h、Cr_6d)的时间序列上分别进行样本采集,同时测量幼苗生理性状指标及土壤理化指标。通过转录组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谷子幼苗基因表达及所富集的功能途径的变化趋势;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Cr胁迫诱导基因表达上调(上调DEGs 54%); 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表明DEGs在CK和Cr_6h、Cr_6h和Cr_6d样本对中与光合作... 相似文献
95.
哈士蟆的生态观察和养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哈士蟆的陆栖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山期,森林生活期和下山期。森林生活期,哈士蟆主要栖憇于阔叶林中,柞木林里很少。(2)哈士蟆有二种冬眠方式,即水下冬眠与地下冬眠。水下冬眠为主要冬眠方式,这种方式又可分为散居冬眠与群居冬眠二个阶段。(3)森林植被的破坏引起哈士蟆数量的变化,其变化过程约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森林区:哈士蟆为优势种,青蛙与蟾蜍数量少。半林区:哈士蟆数量减少,青蛙与蟾蜍数量增多。哈士蟆与青蛙、蟾蜍的数量约处于等同地位。农田区:森林植被全部被垦为农田,哈士蟆的数量极少,或绝灭。青蛙与蟾蜍成为优势种。(4)哈士蟆养殖场需有树林和水源,并需有二类池塘,即产卵孵化池和越冬池。 相似文献
96.
中国汉族人群(西安)STR基因扫描与遗传结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选择9种STR基因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以测序为基础,研究我国汉族人群STR遗传结构.采用基因自动测序仪建立了10个位点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对汉族群体的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特征的大量基因遗传数据,在汉族人群DP为1.05×10-0,EPP为0.9998,为建立我国不同民族STR基因数据库、基因资源研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为生物考古、基因诊断、性别鉴定、个人识别,司法审判、侦察破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SCCI)对患者脑氧代谢、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SC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 d、7 d的脑氧代谢(SjvO_2、CaO_2、A-vDO_2和CERO_2)、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0)及肾功能(BUN和C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jvO_2、CaO_2、A-vDO_2、CERO_2、TNF-α、IL-6、IL-10、BUN和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观察组患者的SjvO_2、CaO_2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vDO_2、CERO_2、TNF-α、IL-6、BUN和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SCCI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8.
99.
水稻原品种"大力"以NaN3诱变方法获得了稳定突变体RM109.显微结构观察表明,RM109种子根外表根毛稀少且短小,无侧根发生,而"大力"品种则有侧根发生,且密生根毛.根毛观察比较显示,距种子根根端1 cm处的RM109根毛数是"大力"品种的19%,差异极显著,根直径与"大力"品种差异不显著;距根端8 cm处的RM109根毛数和根直径分别是"大力"品种的45%和79%,二者差异极显著;距根端3 cm处,RM109最大根毛长是"大力"品种的33%,差异极显著;RM109种子根根端到根毛发生区的长度,与"大力"品种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应用细胞膜染料FM 4-64结合Zeiss 5 live快速扫描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百合花粉管中的吞排作用.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加入FM4-64后,染料迅速进入到花粉管中,并在花粉管顶端形成一个锥形的区域;锥形区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并且与花粉管脉冲生长呈负相关,即锥形区形成期花粉管生长缓慢,而锥形区消退期花粉管生长迅速;在锥形区域的消退期,花粉管顶端,尤其是最顶端快速向前延伸,而在锥形区域的形成期,花粉管最顶端的延伸速度显著下降,但亚顶端区域仍基本维持原有的生长速度.研究发现,花粉管的最顶端既是内吞作用也是胞吐作用的主要场所,但胞吞作用仅局限于花粉管的最顶端,而胞吐作用发生在包括亚顶端在内的整个花粉管顶端;胞吞和胞吐作用在花粉管最顶端交替发生,可能是花粉管脉冲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