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21.
【背景】绝大多数海洋微生物不可培养,为挖掘海洋生态系统中可培养的微生物资源,研究者尝试寡营养培养等方法。【目的】比较不同寡营养培养条件下南海水体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及其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差异。【方法】采用原2216E培养液(Y)、稀释10倍(Y-10)和稀释50倍(Y-50)的2216E培养液培养南海海水样品,用荧光定量PCR法和16S rRNA基因检测细菌数量和菌群结构;利用平板计数法计数异养细菌的数量,纯化鉴定可培养细菌;采用Biolog EcoPlateTM微板法分析不同培养基中细菌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特征。【结果】Y组细菌总数高于Y-10组和Y-50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Y-10组和Y-50组(P0.05)。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下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Y组检测出10门193属,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56.44%)和Bacteroides (37.27%);Y-10组检测出15门220属,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 (40.30%)、Bacteroides(36.91%)和Firmicutes (17.30%);Y-50组检测出14门226属,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 (45.19%)、Bacteroides(25.29%)、Planctomycetes (13.58%)和Firmicutes(11.21%)。通过平板培养,Y组和Y-10组均分离到6属14株优势菌,Y-50组分离到7属13株优势菌,其中,Bacillus为其共有的优势菌属,稀释10倍培养液筛得的Microbacterium(1株)、Vibro(1株)、Idiomarina(1株)、Halobacillus(1株)共4株优势菌和稀释50倍培养液筛得的Alcanivorax(1株)、Sulfitobacter(1株)、Alteromonas(1株)、Pseudomonas (1株)、Exiguobacterium (2株)、Vibro (3株)共9株优势菌不同于原培养液。通过寡营养培养,可培养细菌群落的代谢活性和McIntosh指数显著增加(P0.05),其对聚合物、羧酸、氨基酸、糖类的利用率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寡营养培养能增加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可培养细菌的代谢活性和对碳源尤其是聚合物、羧酸、氨基酸和糖类的利用率,分离纯化可获得原培养基未筛选得到的细菌。因此,在南海远洋海域可培养细菌样品的采集及复苏时,可通过寡营养培养法获得更丰富的南海可培养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2.
IRE1α介导的信号通路是未折叠蛋白反应中最为保守的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肝功能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就IRE1α在上述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简单综述,进一步探究了IRE1α与代谢性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性,为疾病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3.
豫中区作为黄淮海平原粮食的主产地,节能、减排和增效是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基于2010年耕作与培肥定位试验,在2018—2019年探究了3种耕作方式(深耕、浅耕和免耕)和2种培肥模式(氮肥和氮肥+有机肥)对土壤氮平衡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全氮积累量;在小麦和玉米成熟期,0~60 cm土层土壤全氮积累量在浅耕+有机肥处理下最高,分别为8058.53和8299 kg N·hm-2,较其他处理高3.2%~27.4%和4.3%~7.2%。分析土壤氮素投入与输出可知,增施有机肥处理氮素均表现为盈余,浅耕+有机肥处理盈余量最高,为13.57 kg N·hm-2,比深耕+有机肥和免耕+有机肥分别高9.52和0.18 kg N·hm-2;氮损失以硝态氮淋溶为主,占总损失的73.4%~76.9%,其中深耕+有机肥处理硝态氮淋溶量最高,为48.37 kg N·hm-2,较其他处理高18.9%~35.1%。2018—2019周年全球增温潜势在深耕+有机肥处理下最高,为33070 kg N·hm-2,较其他处理高6.6%~26.8%;增施有机肥增加了N2O和CO2的排放,降低了CH4的吸收。作物周年产量在深耕+有机肥处理下最高,较其他处理高5.0%~17.1%;但作物收获指数在浅耕+有机肥处理下最高。综上,在保证作物产量、维持氮素平衡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推荐的种植模式为浅耕+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和健康体检者15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统计学分析HbA1c与FPG、2hPG的相关性;分析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Hb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V11立体显微镜和JSM-63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序原基最先发生,然后形成数个大小不等的单花原基;4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其中一侧对位先发生;6~10枚雄蕊原基以轮状方式几乎同时发生;心皮原基最后发生,2~3枚(稀4枚)心皮原基同时出现,随后进行侧向生长,逐渐合拢形成子房。雌花中,花柱、柱头分化明显,雄蕊退化。雄花中,花丝细长,花药饱满,雌蕊退化或发育不完全。两性花中,雌雄蕊发育完全。花粉粒近球形,具3孔沟,表面为条纹状纹饰。  相似文献   
126.
栲树叶片下表皮覆盖着一层密集的薄壁盾状毛影响了对其叶表面特征的观察。经FAA固定→二甲苯和丙酮的混合液(1∶1)浸泡→恒温金属浴加温→超声波(50~60Hz,90W)振荡器→系列酒精浓度脱水处理后,叶表面薄壁盾状毛脱落,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表皮形态结构(气孔器,细胞排列及近圆形的毛基)。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并且安全和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分别重组表达拟南芥甘露糖苷酶Ⅰ(ATMDSI)和人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I(HsGnTI),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基因表达鉴定提供检测抗体。方法:用PCR方法克隆ATMDSI、HsGnTI基因片段,连接至pBV220表达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获得表达菌株,通过42℃升温诱导表达,制备纯化ATMDSI和HsGnTI;纯化的蛋白以80μs/ks的剂量免疫大耳白兔,经3次免疫后,采集血清制各其相应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ATMDSI和HsGnTI基因片段,并构建了其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TMDSI、pBV220-HsGnTI,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ATMDSI和HsGnTI,SDS-PAGE分析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3×10^3和46.9×10^3,与理论值一致;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大耳白兔后制备了抗ATMDSI、HsGnTI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抗ATMDSI、HsGnTI多克隆抗体血清,为甘露糖苷酶Ⅰ和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Ⅰ的研究提供了检测抗体。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监测15例颅脑手术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并应用放射免疫法分点测定术前及术后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结果:15例颅脑手术病人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内源性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是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29.
增施有机肥对冬小麦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3CO2脉冲标记法,设置单施化肥(CF)和有机肥+化肥(OF)两个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麦田土壤和小麦植株中的有机碳含量、光合特性和同化物转化的影响,探讨增施有机肥对冬小麦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OF处理有利于提高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小麦光合特性,从而提高了小麦植株有机碳含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同一时期标记至成熟与标记后第7天相比,两个施肥处理下叶和茎鞘中的13C含量与13C分配率均减少;穗部13C含量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增加,开花期均减少,13C分配率各时期均增加.两个施肥处理相比,OF处理有利于灌浆期光合碳向穗部转运与积累,提高小麦穗部的13C分配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量与净输入13C含量、净输入13C分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株中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净输入13C含量与净输入13C分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光系统II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净光合速率(Pn)呈负相关关系.综上,增施有机肥能增加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小麦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转运,最终有利于小麦穗部的同化物积累.  相似文献   
130.
为研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T1-MMP)在血管生物学中的作用机制,比较了3株常用的内皮细胞株: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MEC-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和EAhy926中MT1-MMP及与其功能相关的MMP-2,TIMP-2的表达差异.实时PCR 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MEC-1、EAhy926和ECV304中MT1-MMP/MMP-2/TIMP-2的表达,明胶酶谱法分析各细胞株上清中MMP-2的酶活.实时PCR结果显示,3株细胞均表达MT1-MMP与TIMP-2,MT1-MMP在EAhy926中表达最高,TIMP-2在ECV304中表达最高,而仅在EAhy926中检测到MMP-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酶谱的结果与PCR结果基本一致.MT1-MMP和MMP-2在典型的大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中高表达可能与该细胞独特的来源、表型特点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