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5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9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致多种临床疾病.高危型HPV的E6蛋白能与p53蛋白形成复合物,并使之发生快速的蛋白酶介导的降解作用,从而破坏p53蛋白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活性.此外,E6蛋白还与其他多种细胞功能蛋白相互作用,同样对HPV的致病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猴泡沫病毒SFV(Simian FoamyVirus)多聚酶区(pol区)设计两对引物,以猴血DNA为模板进行嵌套式PCR扩增,得到500bp左右基因片段,克隆进入pUC-19载体,经测序鉴定为SFV465bp的pol区基因片段。将此段序列与SFV各型425bp的pol区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它与SFV-1型的同源性最高,为92.00%。在此基础上,用这两对引物对158例猴血DNA进行检测,阳性54例,阳性率为34.2%。发现在猴群中有较高的SFV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993.
星座图聚类分析在小麦品种资源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星座图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濮阳市农科所从各地引进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析,分成3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表现相吻合。为育种者进行亲本选择和小麦品种资源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介绍了对野外工作中发现的甸刀鲚和凤鲚鱼尾部异常现象的观察结果,经对有关材料的发类性状和X光骨骼照片的研究分析,认为上述鱼类尾部异常是由于生活时期尾部损伤后再生造成的;分布区中,尾部异常的现象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观测了水汽通量和其他环境要素。基于观测数据, 分析了水汽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能量闭合率为0.77, 且通量足迹高贡献区域所处方向与风玫瑰图的全年主风方向(东北风向)一致, 累计通量贡献区变异系数比较小, 证明涡度相关技术在研究区适应性较好, 数据可靠。(2)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的全年水汽通量基本为正值, 月平均日变化范围为-0.001-6.623 mmol·m-2·s-1, 说明研究区为水汽源。水汽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为单峰趋势。夏季水汽通量平均值最大(4.620 mmol·m-2·s-1), 变化趋势强; 冬季水汽通量值最低(2.077 mmol·m-2·s-1), 变化趋势弱。(3)该地区全年蒸散总量(792.40 mm)占降水总量(1 489.18 mm)的53.12%, 夏季的蒸散量(325.53 mm)和降水量(680.52 mm)最高, 分别占到全年蒸散量和降水量的41%和46%。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站点与其他地区不同生态系统站点对比, 得出全年蒸散量为湿地>森林>农田。(4)净辐射、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对水汽通量的影响在各季节均显著, 净辐射、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与水汽通量呈正相关关系, R2最大分别为0.85、0.53和0.60, 风速与水汽通量呈负相关关系, R2为0.61, 均是夏季的相关性最高, 其中净辐射和气温是影响水汽通量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酸雨的酸性和频率越来越高,酸雨类型逐渐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及硝酸型转变。该研究以两年生马尾松、杉木、青冈和毛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月的盆栽实验对幼苗进行硫酸型(SAR)、硝酸型(NAR)和混合型(MAR)酸雨及其各自3个酸雨浓度(pH 2.5、pH 3.5、pH 4.5)的处理,并以pH 5.7的蒸馏水为对照组,对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树种株高变化量以及植物根际土壤pH值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进行测定,以探究植物幼苗对模拟酸雨的敏感性及抗性特征,为酸雨受灾区的植被建设和抗酸树种的培育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及类型酸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阻碍叶绿素的合成,即酸雨浓度越高,植物净光合速率越低,叶绿素含量越少。(2)低浓度酸雨能够促进植物株高的增长,但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植物株高增长量受到严重抑制,且马尾松和青冈的表现最为明显。(3)植物根际土壤在低浓度酸雨胁迫下能够有效释放出盐基离子中和酸根离子从而降低酸雨的毒害,但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盐基离子含量不断衰减,土壤pH值逐渐减小。(4)杉木、马尾松、毛竹、青冈的平均隶属度值在不同酸雨类型作用下的表现不尽相同,总体上杉木对硫酸型和混合型酸雨的抗性最强,而毛竹能耐受硝酸型及混合型酸雨,青冈相比其他3种树种对酸雨的抗性最弱。研究发现,马尾松对硝酸型酸雨最敏感,且受胁迫的pH阈值为2.5~3.5,但对硫酸型酸雨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杉木对3种类型酸雨的抗性较其他3种树种要强,毛竹抵抗硝酸型酸雨能力强于其他2种酸雨,而青冈对硝酸型酸雨的抵抗力强于其他2种酸雨且是抗酸能力最弱的树种,毛竹、杉木及青冈受酸雨胁迫的pH阈值为3.5~4.5;4种植物对酸雨的综合抵抗能力表现为杉木>毛竹>马尾松>青冈。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质谱引导的自动纯化分离系统对垫状卷柏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选择性分离纯化双黄酮类、炔酚类化合物。并利用MS、^(1)H NMR、^(13)C NMR、2D NMR等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得到四个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扁柏双黄酮(1)、异柳杉双黄酮(2)、苏铁双黄酮(3)、穗花杉双黄酮(4),七个炔酚类化合物,分别为selaginellin(5)、selaginpulvilin A(6)、selaginpulvilin B(7)、selaginellin O(8)、selaginellin E(9)、selaginellin A(10)、selaginellin B(11)。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1~11体外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SCLC)H322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除化合物4和7外,其他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322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和10抑制作用较强,IC_(50)值分别为16.70和9.54μmol/L。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变体6(sCD44v6)、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Hp-IgG)联合检测在胃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1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12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另选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间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根据Hp-IgG阳性情况,将胃癌组进一步分为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胃癌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与Hp-IgG阳性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44v6、HLA-G、G-17、Hp-IgG单独鉴别和联合四项指标鉴别胃癌癌前病变与胃癌的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高于癌前病变组、对照组(P<0.05),癌前病变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中Hp-IgG阳性组sCD44v6、HLA-G、G-17水平高于Hp-IgG阴性组(P<0.05)。胃癌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与Hp-IgG阳性率呈正相关(rs=0.536、0.492、0.512,P<0.05)。联合sCD44v6、HLA-G、G-17、Hp-IgG鉴别胃癌癌前病变以及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各指标单独鉴别。结论: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在胃癌患者与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与Hp-IgG阳性有关,联合四项指标检测在胃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9.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3A(lysine demethylase 3A,KDM3A)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成员之一,通过特异性对组蛋白H3K9甲基化进行去甲基化的作用调控基因转录。目前研究证实KDM3A在肝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α,ERα)阳性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深入解析KDM3A在各种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KDM3A基因的全长和截短基因表达质粒,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KDM3A全长及截短基因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在此基础上,再将构建成功的上述多种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到HEK293细胞和MCF7细胞中,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共聚焦实验,进一步对各重组表达质粒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蛋白细胞定位进行初步探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KDM3A全长基因表达的蛋白约147 kD,其他KDM3A截短基因表达的蛋白均对应其特异性的蛋白条带;免疫荧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KDM3A全长质粒以及pN1、pN2、p N3、pΔ截短质粒表达的蛋白分布在细胞核,pC1、pC2截短质粒表达的蛋白分布在细胞质,pC3截短质粒表达的蛋白分别分布于细胞核与细胞质。本实验为后续深入研究KDM3A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占30.36%。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本区繁殖的190种鸟类中,东洋界种100种,古北界种67种,广布种23种。从繁殖鸟的区系成分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分别为100种和67种,比例为1.5∶1,东洋界种占优势。从生境分析看,鸟类主要分布于森地和灌草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