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7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类新型的抗菌活性肽——生物防御素(Defens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青春  吉永华 《生命科学》1999,11(3):117-120
生物防御素(defens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新型抗菌活性肽。它们通常都是由3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分子内富含二硫键。由于其具有牢固的分子骨架、广泛的分布以及生物活性功能,因而对它们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简述有关生物防御素的分布、分子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概括及展望。  相似文献   
992.
杨新平  于常海 《生命科学》1999,11(4):189-191
cDNA捕捉法或cDNA直选法是一种以表达为基础的基因分离技术,直接利用目的区域的基因组DNA捕捉cDNA,快速从大的基因组区域分离表达序列。该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定位克隆和详尽的转录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3.
油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毛乌素沙地油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Alelopathy)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蒿挥发油对苋、诸葛菜、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几乎无影响,但对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具一定影响。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对苋种子,挥发油组最终萌发率18%,比对照组减少71%,对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影响也很明显。用GC、GC-MS-DS联用方法,共鉴定43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在1.5%以上的化合物有如下14种:1)α-蒎烯(α-pinene),2)桧烯(Sabinene),3)β-蒎烯(β-pinene),4)月桂烯(Myrcene),5)对伞花烃(ρ-cymene),6)柠檬烯(Limonene),7)β-水芹烯(β-phelan-drene),8)β-顺式罗勒烯(β-cis-ocimene),9)β-反式罗勒烯(β-trans-ocimene),10)松油烯-4-醇(Terpinen-4-ol),11)α-姜黄烯(α-curcumene),12)茵陈炔(Capilene),13)橙花叔醇(Nerolidol),14)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  相似文献   
994.
利用膜片钳技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根皮层细胞原生质体的内向跨膜钾电流进行了全细胞记录 ,并对内向K+通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拟南芥根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由超极化膜电位所激活 ;该通道具有较高的K+/Na+选择性 ,可被TEA+和Ba2 +等K+通道阻断剂所抑制 ,而且对胞内自由Ca2 +浓度变化不敏感 .这为进一步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植物K+吸收机制以及植物抗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995.
拟南芥根皮层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电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膜片钳技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根皮层细胞原生质体的内向跨膜钾电流进行了全细胞记录,并对内向K+通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根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由超极化膜电位所激活;该通道具有较高的K+/Na+选择性,可被TEA+和Ba2+等K+通道阻断剂所抑制,而且对胞内自由Ca2+浓度变化不敏感.这为进一步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植物K+吸收机制以及植物抗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小麦黄花叶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小麦黄花叶病毒 (WYMV)HC分离物为材料 ,合成病毒基因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病毒RNA1共有 76 2 9个核苷酸 ,编码 1种由 2 40 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切割产生病毒外壳和其他 7种可能的蛋白质 .该病毒的RNA2共有 36 39个核苷酸 ,编码 1种由 90 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可能切割产生 2种非结构蛋白 .WYMV虽然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毒 (WSSMV)在基因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但是两者间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却分别低于 70 %和 75 % .由此结果可以确认 ,WYMV与WSSMV是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Bymovirus)的 2种不同病毒 .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将光量子疗法(Ultravioletbloodirradition,UBI)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的理论相结合,利用UBI的氧效应PDT的光敏作用,探讨其对肿瘤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在体外将患者自体抗凝血(200~300ML)加入血卟啉衍生物(Hemotoporphyrinderivative,HPD),经紫外线照射后,回输给病人。回输给24小时后,行60钴或6MVX线常规分割放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04例。结果增敏组CR46.2%(48/104),PR41.3%(43/104),CR+PR87.5%(91/10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19.2%,14.8%。肺癌增敏组与对照组的CR+PR分别为81.8%(54/66)及44.7%(30/67)。子宫颈癌增敏组CR100%(13/13),对照组CR60%(6/13)。对照组CR60%(6/13)。结论自血光化学疗法可提高中晚期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对肺癌、子宫颈癌的放疗增敏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8.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cDNA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是新近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亦称凋亡素2配体(Apo2ligand,Apo2L)[1,2].由于TNF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并发挥细胞毒作用,因而为世人所瞩目[3,4].研究表明,TRAIL与TNF和Fas/Apo1配体一样,为典型的Ⅱ型跨膜蛋白,C端细胞外区域形成同源三聚体的亚结构,而N端15~40氨基酸为疏水区域并形成跨膜结…  相似文献   
999.
低温胁迫下黄瓜嫁接苗与自根苗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低温胁迫下黄瓜嫁接苗的Pro,Vc,水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自根苗,而叶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自根苗,根中与自根苗相近,Pro,Vc和水溶性糖含量的提高是嫁接自根苗抗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中国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sativaL.)12条染色体上的20对SSR(Simplesequencerepeats)引物,分析了具有多种质源和较大应用面积的24个水稻胞质雄性不育系、1个光(温)敏核不育系、3个保持系和5个生产中应用较广的恢复系。在以上33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间共检测出102个等位基因(alleles),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PIC(polymorphicindexcontent)值的变动范围为0.274~0.773,平均PIC值为0.554。从5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引物,能够有效地区分所有供试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水稻亲本的聚类分析表明:(1)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遗传变异丰富,但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遗传背景比较单一。(2)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水稻雄性不育系遗传变异较恢复系差。(3)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分别聚类于不同的类群,且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