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位重叠模型(ONM),对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演替序列3类群落15个样地的种 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并利用卡方(x2)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检验.结果表明: 淡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最优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模型分别为:DPM(x2=35.86,AIC=-69.77)、NPM(x2=1.60,AIC=-94.68)和NPM(x2=0.35,AIC=-364.61);BSM对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拟合效果较好,对淡竹纯林的拟合欠佳;RAM和ONM对3类群落的拟合均不能接受;在淡竹纯林向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逐渐增加,多度分布均匀,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由DPM向NPM转变.由生境过滤作用主导转换成种间竞争作用主导是淡竹林演替序列物种多度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采用多种模型和检验方法综合分析群落演替内、外因素变化,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32.
新型杀虫蛋白基因crylAh基因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Bt菌株BT8中鉴定克隆的,其编码蛋白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强毒力,尤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6e)的毒力强于目前使用的crylA类基因。转crylAh基因抗虫玉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花粉是蜜蜂重要的食物来源,蜜蜂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关键测试生物。因此,开展转crylAh基因玉米对蜜蜂的安全性研究很有必要。给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oligusticoSpirola蜂群中4-6日龄幼虫饲喂转基因玉米花粉、常规玉米花粉、杂花粉,哺育蜂饲喂为对照。转基因玉米花粉对意大利蜜蜂封盖率、出房率和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表明转crylAh基因玉米花粉对意大利蜜蜂幼虫的存活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3.
癌症,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予以大剂量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但大多数抗癌药物因具有广泛而强烈的细胞毒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无选择性的杀伤了正常人体细胞,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承受了较大的痛苦,降低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而在药剂学研究中,须以提高药效、增强靶向性及降低毒副作用等为目标,合理地选择和开发抗癌药物给药系统。自脂质体作为新型药物传递技术引入癌症治疗以来,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递药机理,高效低毒地递送抗癌药物至病灶,因而成为现今抗癌药物给药系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和最新报道,综述了脂质体抗癌药物的递药优势、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了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对这一新型给药系统在抗癌药物递送领域中的发展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34.
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脑乙酰胆碱受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婷  宋怀磊  王强  代平礼  吴艳艳  孙继虎 《昆虫学报》2013,56(11):1258-1266
蜜蜂是自然界主要的授粉昆虫;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通过结合害虫体内乙酰胆碱受体(nAChR)使害虫致死, 是目前广泛用于田间害虫防控的杀虫剂。本研究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表品种吡虫啉为材料,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研究了正常成年蜜蜂脑内蘑菇体及视叶nAChR-α7的表达和分布; 分析了亚致死剂量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nAChR-α7表达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nAChR-α7在正常蜜蜂脑蘑菇体和视叶中均可检测到, 在蘑菇体中分布相对较少, 但在视叶分布丰富。吡虫啉对nAChR-α7在视叶的表达和分布有显著抑制作用, 但对蘑菇体nAChR-α7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果提示,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除了文献报道的抑制nAChR的表达外, 还能抑制nAChR-α7的表达量, 这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35.
【目的】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 但一直受到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的危害, 该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蜜蜂脑神经细胞。本研究旨在明确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脑神经细胞致凋亡作用。【方法】利用亚致死剂量吡虫啉饲喂成年意大利蜜蜂, 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 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1激活情况,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在对选取的脑部7个部位进行总体观测后, 摄入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9.90 ng/蜜蜂)诱导成年意蜂工蜂脑神经细胞凋亡率随时间递增而增加, 在处理9 d和12 d时, 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Caspase-1阳性细胞率也随时间递增而增加, 在处理3, 6, 9和12 d时, 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凋亡率和Caspase-1阳性细胞率均表现出时间效应, 且两者成正相关性。超微结构表明凋亡的神经细胞呈现凋亡和自噬双重特征, 包括: 细胞固缩、 染色质浓缩、 凋亡小体和自噬体出现; 线粒体肿胀, 有的被自噬泡包裹后进行线粒体自噬。【结论】本研究从细胞水平证实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成年意蜂工蜂脑神经细胞具有致凋亡作用, 并且其凋亡途径与Caspase-1和细胞自噬有关, 这为利用细胞凋亡法评价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神经毒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生物吸附剂对污染物吸附的细胞学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佳亮  黄艺  礼晓 《生态学杂志》2008,27(6):1005-1011
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界中非常稳定,具有难去除性,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目前,生物吸附剂已成为处理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生物吸附剂进行了系统分类,阐述了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细胞外、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吸附机理,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还探讨了其研究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
越南小花金花茶(Camellia minima)是一种珍稀濒危的金花茶组植物,目前尚未有其叶绿体基因组的相关研究。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对越南小花金花茶进行了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测序、组装、注释和分析。结果表明:(1)越南小花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 961 bp,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共注释到136个基因,其中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41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2)分析鉴定出66个SSR位点和39个重复序列。(3)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综合有效密码数(ENC)绘图、PR2-plot和中性分析推测自然选择是影响密码子使用模式的主导因素。(4)边界分析显示ycf1基因的长度和位置在不同金花茶组植物间存在差异。(5)对已发表的金花茶组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越南小花金花茶与小花金花茶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为探索物种进化和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同时为后续的金花茶组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考洲洋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湾, 特殊的构造使其物质交换较少, 而近年来外源污染物的积聚, 使得环境问更加堪忧。如何恢复考洲洋的生态环境, 使其成为服务于地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中应用了物理学耗散结构理论, 对考洲洋生态系统做了整体的分析, 探究了影响该海湾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实现其生态修复的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39.
薛城冬枣 (Dongzao)是近 1 0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挖掘开发的一个特晚熟枣树地方新品种 ,因其成熟晚、着色鲜红、果个大、脆甜可口、早产丰产等优点而得以在国内大面积发展 ,然而在该区建立冬枣开发示范园的第 2年 ,就发现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在冬枣上发生 ,随着观察研究的逐年深入 ,发现星天牛对薛城冬枣的危害已成为影响冬枣园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现将作者多年来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分布与危害星天牛危害寄主较多 ,危害种类达到了 1 9科 2 9属 48种 ,分布地区较广 ,…  相似文献   
40.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3个监测地点,对大鸨的数量、性别和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鸨种群数量从2017年193只增加至2020年253只;大鸨1月的越冬种群数量从2017年67只减少至2019年55只,2020年重新恢复至67只。各月大鸨种群数量呈现较大的变化,数量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10月。12月至次年2月,越冬种群数量50 ~ 70只。雌性大鸨从3月开始监测到,数量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达到50 ~ 70只,不同的年份略有差别;6月之后数量开始下降,至9月开始略有回升,在10月以后,野外基本观察不到雌性个体。在野外易于观察的4月,2017至2020年4年中雌雄比的平均值是1︰2。2017年和2018年,大鸨在马鞍山区域分布较多,数量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019年,分布地点减少,这可能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2020年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将2014年调整出保护区范围的马鞍山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中,湿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大鸨分布地点数量逐渐恢复。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加强保护空缺管理及禁牧等保护措施对大鸨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