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10篇 |
专业分类
2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分区过程及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功能,评判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特征,提出生态恢复策略的基础。本文在综合分析江西省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区划的原则,以江西省80个行政单元为区划对象,建立了各级生态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全省进行三级分区。定量分析使用DPS7.05分析软件,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并运用图形叠置、主导因子和专家智能集成等定性方法优化分区界线,最后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crview GIS3.03成图,将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为4个生态区,13个生态亚区和45个生态功能区。研究结果对江西省维护生态安全,制定生态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基于对广西东南部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测定及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土壤养分、微生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有效磷和pH值的林龄效应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随林龄增加基本上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各养分含量最高点的林龄有所不同。(2)土壤微生物种群总数、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含量的林龄效应明显,土壤微生物种群总数量、细菌、真菌均在3a和8a龄林地含量较高,而且微生物种群中细菌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细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似,随林龄增长表现为增长减少再增长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变化没有一定规律。(3)微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的林龄效应均比较明显,Cmic从1a~8a龄林地呈折线变化,最高峰位于8a龄林地,1a龄林地次之;Nmic的变化趋势呈"V"状,1a和8a龄林地含量基本相同,最低点出现在3a龄林地;Pmic含量变化情况则相反,最高点位于5a龄林地,1a、8a龄林地含量较低。(4)典范对应分析表明,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主要养分与微生物大部分不呈正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影响土壤养分、微生物及其之间的关系不仅受林龄的影响,地形等其他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3.
几种食用野菜矿物元素的测定以及推广种植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南京八卦洲马兰菜、芦蒿、菊花脑等6种野菜5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和推广种植前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4.
基于组合可拓综合分析法的鄱阳湖流域水质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跟踪定位评价湖泊的水质营养化程度,对于实现地区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评价方法中指标选取的可行性、单一性、权重赋值的主观随意性以及水质变化的模糊性、随机性、动态性和生物指示性等特点,采用了可拓综合评价法和浮游生物调查与室内测定法相结合,构建了组合可拓综合分析法,一方面利用可拓综合分析法对鄱阳湖流域5个代表性观测站点的10年的年均(每2年)观测数据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浮游生物指示法对该5个站点的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以生物指示评价法所得等级与可拓综合分析法评定等级吻合的最多次数所对应等级作为组合可拓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自2006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较为平稳,总体呈好转势态。2010年有4个观测点的水体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而在2014年湖区的蛤蟆石和鄱阳水质略有所改善,达到轻富营养化程度,都昌、康山、星子站点的水体为中营养化,改善幅度较大,水质较好;(2)从湖区的地理区位看,鄱阳湖湖区的南部和西部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总体上要好于北部、东部和中部湖区,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表现为区域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5.
我国部分农田存在重金属镉(Cd)污染问题, 油菜作为一种Cd富集植物, 表现出一定的植物修复潜力, 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简要介绍了农田土壤Cd污染现状、来源、存在形式和危害, 阐述了油菜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及其可能的生理机制重点围绕“植物-土壤”系统, 综述了影响和增强油菜修复能力的生物措施、土壤管理措施和其他农艺措施,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
红壤生态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红壤是一种重要类型的土壤,面积大、分布广,条件优越,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当前,红壤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亟待研究治理。建立红壤生态学,将红壤生态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红壤的生态治理、环境改善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中,既是现实需要又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红壤生态学是由土壤学与生态学交叉、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农业应用科学,是土壤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红壤生态学以红壤为研究对象,探索红壤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深入揭示红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及调控措施,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红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红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红壤生态学着重研究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1)红壤生态系统的结构;(2)红壤生态系统的功能;(3)红壤生态系统的演变;(4)红壤生态系统的退化;(5)红壤生态系统的平衡;(6)红壤生态系统的调控;(7)红壤资源的开发利用。红壤生态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交叉性与边缘性、复合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学术性、多样性与复杂性、层次性与系统性,以及长期性与战略性。今后,红壤生态学将向着规范化、数字化、高效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促进红壤生态学的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对策:一是培养专门人才;二是增加物质投入;三是建设研发平台;四是加强交流合作;五是勇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7.
98.
99.
聚乙二醇对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改良的B5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对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进行摇瓶培养,通过不同时期取样并测定细胞鲜,干重及用HPLC测定紫杉醇的含量,发现聚乙二醇对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生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聚乙二醇为10g/L时,对细胞生长最为有利,细胞培养16d可达到最大生物量,其平均鲜重为28.73g/瓶,增重3.8倍,平均干重为2.14g/瓶,增重3.1倍,聚乙二醇为20g/L,对紫杉醇的生产最有利;细胞培养25d时,培养基中紫杉醇的含量达到最高水平,其含量为2350ug/L,是不加聚乙二醇的11倍。 相似文献
100.
国家公园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国家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近年全国上下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调查分析和研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家公园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1)国内学术界最早提出"国家公园"一词,是在1980年;国外(美国)提出"国家公园"概念是在1832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