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青蟹线粒体COI假基因的分离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DNA标记在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核假基因的存在对此有很大威胁。本文以中国东南沿海的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COI基因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分别得到34个假基因(nuclear mitochondrial pseudogenes, Numts)和5个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在所获得的34个假基因中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根据序列的相似度,这些假基因可以分为2类,每类假基因都有各自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第Ⅰ类假基因存在2处插入序列和1处8 bp的缺失序列,这些位点导致了整个阅读框的移位;在第Ⅱ类假基因和5个线粒体COI序列中只有碱基替换,未发现插入和缺失序列。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这两类假基因分别代表了2次核整合事件,即核转移事件的最低值。研究结果提示了  相似文献   
82.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少丽  盛承发  乔传令 《遗传》2004,26(3):419-423
摘要: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是一种快速获得cDNA的3′和5'端的方法。本文从RACE的原理出发,指出其技术本身存在的优缺点,阐述了RACE操作中须注意和不容忽视的技术要点,并对前人对RACE技术所做的改进加以总结,最后对RACE技术的应用前景给予了展望。Abstract: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 (RACE) technique is a method of which the 3’ and 5’ fragments of cDNA can be rapidly obtained. In this review,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RACE manipulation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important technical points in RACE protocols i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we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83.
小菜蛾羧酸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通过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克隆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抗性种群中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基因,随机挑取测序5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过blastx比较,发现所获得的大约420bp的基因片断均为羧酸酯酶基因,与双翅目昆虫蚊子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85%以上 。  相似文献   
84.
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引入原核表达载体pRL439,转化大肠杆菌HB101细胞,获得表达。通过酶切、Southern杂交鉴定重组质粒。研究了重组菌酯酶的活性,重组质粒pRLB1表达的酯酶具有高酶活并能高效降解酯酶的特异性底物α乙酸萘酯(αNA)和β乙酸萘酯(βNA);经对重组菌进行细胞固定化后降解农药三氯杀虫酯(7504),反应时间短,降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85.
侯东杰  乔鲜果  郭柯 《生态学报》2022,42(15):6175-6183
围封草原枯落物累积通过改变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探究不同植物种群对枯落物累积的适应性,2015—2017年在内蒙古围封典型草原设置了枯落物去除实验,对土壤温度和水分进行了原位监测,也对群落优势物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亚优势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种群数量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枯落物累积显著降低生长季表层和深层土壤温度(1.3—4.6℃和1.5—3.2℃),并提高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1.4%—10.4%和1.0%—5.0%)。枯落物累积对大针茅种群返青时间的延迟(16.9—24.2 d)显著高于羊草种群的(5.2—6.7 d),但对大针茅和羊草种群的营养生长期无显著影响。枯落物累积显著提高大针茅种群的高度但显著降低其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引起大针茅种群的重要值显著降低(0.38→0.22)。枯落物累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而显著提高其重要值(0.16→0.28)。大针茅和羊草种群重要值排序的更替驱动围封草原植物群落演替。本研究从植物种群的角度为阐明围封草原群落结构与功能改变提供新视角,也为科...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变化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门诊患者1 529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和宫颈HPV检测,根据筛查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在HPV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以及对宫颈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7.
基因置换,又称基因替代作用,它指的是遗传信息单向的从一个序列向其同源序列传递的过程。近年来,人们对遗传重组的发生机制、功能及影响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发现"重组"造成的基因置换远超过以前认识。与遗传重组不同,基因置换有可能改变等位基因频率,搅乱等位基因的组合,降低连锁不平衡的程度,影响核苷酸多样性的即时效应和长期的效应。这些发现有助于去理解基因置换的机制,去探索基因置换对物种进化及遗传多样性更深远的影响,如基因置换对染色体基因结构和功能有哪些影响及基因置换对更深层次的生物进化起什么样的作用等。本文对基因置换进行了综合论述,重点介绍了基因置换的当前发展趋势,并以基因四联子为模型,总结了基因置换事件的推断,并对基因置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地区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其采食和掘洞行为造成了荒漠林和荒漠草原退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基于大沙鼠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大沙鼠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适生区,分析亚洲大陆未来气候条件下大沙鼠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大沙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到0.9以上,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极好"。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影响大沙鼠在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为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土壤基本饱和度、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土壤可交换钠盐。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5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15.78%、15.10%和13.44%;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7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增长8.32%、13.18%和18.18%。中国大沙鼠适生区范围内,新疆所分布的大沙鼠适生区分布范围变化较大,3种情景模式下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新疆北部扩张;甘肃适生区位置向西北部扩张;内蒙西北部和阿拉善地区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四周扩张。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下大沙鼠高适生区范围和空间变化,并得到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籽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相似文献   
90.
线粒体作为重要的细胞器,在植物进化适应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抗旱耐寒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第三纪孑遗植物,研究该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与长期进化适应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分离纯化获得沙冬青线粒体基因组DNA,限制了沙冬青线粒体功能基因组研究。该研究利用不连续蔗糖梯度密度离心和DNase I消化技术,成功获得了高纯度沙冬青线粒体DNA,该线粒体DNA的纯度和完整性满足建库的要求,为沙冬青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