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3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杨俊  白世豪  金翠  乔莹莹 《生态学报》2019,39(18):6860-6868
随着2014年国家环保部首次提出了"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概念,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生态安全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而且基于热环境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热环境视角下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实质内涵,结合遥感影像、行政边界、建成区边界,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及热岛信号函数,对2013年至2016年大连市北三市的热岛面积及最小生态安全距离进行测算。研究表明,2013年至2016年间,大连市北三市的城市热岛总面积已由694.10 km~2扩张到1864.30 km~2。同时,普兰店市与瓦房店市之间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由8.70 km衰减至-3.10 km,热环境出现叠加情况,相对危险。而普兰店市与庄河市之间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由73.47 km衰减至58.24 km,热环境未出现叠加情况,相对安全。总体上呈现出城市热岛面积逐渐扩张趋势,城市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逐渐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鲤肝细胞抗氧化系统对微囊藻毒素毒性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10μg/L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处理鲤肝细胞培养物,检测鲤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6项指标。结果表明,MC—LR处理后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迅速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明显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MC—LR处理15min后也有明显上升,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MC—LR处理后没有明显变化。另外,还从氧自由基理论解释了微囊藻毒素造成鲤肝细胞损伤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3.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通过长期大样地的监测数据,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本研究以吉林蛟河21.12 hm2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中连续10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即2009年、2014年和2019年3次复测)为基础,分析了物种异步性、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林分密度和海拔与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探究并确定了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各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生物量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路径系数分别为0.546、0.249和0.151。生物量时间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路径系数为0.086,而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不显著(P>0.05),路径系数为0.021。海拔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路径系数为0.443,对生物量时间稳定性有极显著的间接作用。相较于其他林分因子,物种异步性是温带森林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关键驱动因素,生物多样性通过物种异步效应提高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天然针阔混交林生物...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记述新疆中奥陶世一构造形态较为特殊的笔石新属Kalpinograptus,并讨论了它和假等称笔石、曲笔石的关系,建立了一新科Kalpinograptidae,丰富了笔石资料。  相似文献   
105.
AFLP在芒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房经贵  乔玉山  章镇 《广西植物》2001,21(3):281-283,286
利用 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 1 6个芒果 (Mangif era indica L.)品种以及 7个芒果砧木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6对 AFLP选择性引物共产生 2 0 4条清晰谱带。同时利用品种间共有谱带率 (Band-sharing)对某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 1 6个栽培品种间的平均共有谱带率为 83 % ,变异幅度为 70 %~ 94% ,7个砧木间的平均共有谱带率则为 80 % ,变异幅度为 5 3 %~ 96%。  相似文献   
106.
荒漠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且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生态类型之一,精准模拟其碳水通量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不仅能够揭示其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且还可为人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生态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过程,但模型众多的参数及其取值的合理性限制了其普遍应用,故探索参数优化是提升生态模型应用的有效途径。利用PEST参数优化方法和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对Biome-BGC模型的生理生态参数进行优化,在评估参数优化效果的基础上模拟了1986-2018年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结果表明:(1)参数优化可以改善Biome-BGC模型对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GPP和ET的模拟效果,参数优化后模拟的GPP和ET均更接近于观测值,其中月尺度的模拟效果更佳;(2)基于PEST的Biome-BGC模型参数优化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优化后的参数可推广应用于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的GPP和ET模拟;(3)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GPP在1986-2018年呈缓慢上升趋势,增幅为1.47 g C m-2 a-1,但ET的年际变化率较大,且无显著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叶片水势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水分适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限制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生存、繁殖和扩散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通过多样的水分适应策略适应干旱环境。为了解典型草原植物水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2017年和2018年的生长季对内蒙古典型草原71种植物的叶片黎明水势、午后水势、叶片和根系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71种植物叶片的黎明水势分布于-2.67—-0.63 MPa,午后水势分布于-4.67—-1.01 MPa;一年生植物的叶片具有最高的黎明水势、午后水势和最小的水势日差值(叶片的黎明水势与午后水势的差值),多年生禾草的叶片具有最低的黎明水势、午后水势和最大的水势日差值;71种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策略可分为高水势保持型、低水势忍耐型和变水势波动型;叶片午后水势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根系深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但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有助于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上准确认识典型草原植物的水分适应性及水分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在家兔呼吸衰竭模型进行呼吸运动重建并对呼吸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高位颈髓离断或切断双侧膈神经建立呼吸衰竭模型,通过监测血气、呼出气OD2分压、重复呼吸测试等多项指标评估重建效果。结果:呼吸运动重建后10min动脉血气参数即得到明显改善,1h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呼吸运动重建模型是一种可行的通气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整各种干扰因素对动脉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及其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少丽  乔传令  盛承发 《遗传》2002,24(4):483-485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基因的点突变,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本文重点综述了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作用。 bstract: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can detect point mutation quickly and sensitively and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enlarged everyday.In this paper,its important roles in entomology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10.
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制定计划、分析数据,探讨品管圈管理提升肿瘤患者疼痛护理质量。(1)有形成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肿瘤病人疼痛评估的准确性从70.48%提高到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形成果:全体圈员对活动前、后的QCC使用方法的掌握、护理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业务知识的学习、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6项进行自我评价的打分,得出结果呈正向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