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4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1.
水杨酸诱导湖北海棠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海棠'为材料,经水杨酸处理后,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RNA,纯化后构建全长cDNA文库,并进行PGIP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1)提取的总RNA无降解,无污染;mRNA弥散带主要集中在500~2 000 bp左右,没有rRNA 残留.(2)ds cDNA弥散带主要分布于300~2 000 bp之间,PCR验证后片段大小分布于200~2 000 bp之间,说明合成ds cDNA质量较好,成功地构建了全长cDNA文库.(3)通过PCR从该cDNA文库中克隆了PGIP基因,命名为MhPGIP,GenBank登录号为FJ449708;其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与苹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8%和97%,该序列含有两个串联的亮氨酸重复序列.综上所述,构建的全长cDNA文库质量很好,该文库的建成可以用于今后抗病新基因的挖掘、克隆和利用,为苹果抗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草莓高效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草莓'明宝(Meiho)'和'红颊(Benihope)'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暗培养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龄、不同放置方式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最佳条件不同.'明宝'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2.5 mg/L TDZ+0.1 mg/L IBA+0.1 mg/L 2,4-D,叶片再生的最佳叶龄为30~40 d,再生率可达82.8%;'红颊'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2.0 mg/L TDZ+0.1 mg/L IBA+0.1 mg/L 2,4-D,叶片再生的最佳叶龄在10~20 d,再生率可达79.8%.2个品种叶片暗培养14 d可以提高不定芽再生率;叶片正放比反放再生效果好;添加8 mg/L AgNO3和1 000 mg/L活性炭可有效提高再生率.  相似文献   
93.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六盘山鸡爪大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器官大黄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明确大黄多糖在营养器官中的动态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不同发育时期根和根茎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次生维管组织是根和根茎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2)随着茎和叶的发育,大黄多糖的含量初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3)与根和根茎相比,茎和叶中大黄多糖含量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和根茎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器官,其中次生维管组织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次生维管组织中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而且大黄多糖含量与各营养器官的发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95.
以葡萄砧木'5BB'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浓度组合对'5BB'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为适合叶柄不定芽再生的基本培养基;着生于顶端第2、3节位的叶柄为适宜的外植体;适于叶柄不定芽再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为2.5 mg/L BA+0.05mg/L IBA;叶柄不定芽再生率最高可达到43.33%.  相似文献   
96.
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无性系扦插苗对土壤Pb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b胁迫能抑制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生长,使叶片失绿变黄、根系活力下降,且1.0mg·g-1Pb胁迫的抑制效果更明显。随Pb胁迫时间的延长,4个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持续增加,胁迫结束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5~1.92倍和2.23~3.23倍。叶片的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整个Pb胁迫过程中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无性系的SOD活性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随着Pb浓度的增加,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扦插苗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各异。比较发现,无性系NE60对Pb胁迫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97.
蚊虫抗药性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峰  乔传令 《昆虫知识》2007,44(5):621-626
蚊虫由于特殊的行为、生理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成为人类许多疾病的媒介,如疟疾、登革热、日本脑炎、丝虫病等,大多由库蚊Culex、伊蚊Aedes或按蚊Anopheles传播。世界上每年大量的化学杀虫剂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直接或间接给蚊虫带来选择压力而引发抗性。抗性机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代谢抗性(如非特异性羧酸酯酶,P450单加氧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扩增)和靶标抗性(如乙酰胆碱酯酶、GABA受体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突变)。文章对这些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采用插床育苗、薄膜覆盖的方法对泰顺杜鹃插穗进行不同剂型生根粉、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年龄、不同插穗长度和不同品种对比的扦插实验。结果表明:(1)生长调节剂GGR 6号相对于萘乙酸、清水生根率和不定根数较多;(2)按照高浓度速蘸低浓度浸泡原则,同激素的GGR 6号在同一浓度100 mg/L进行浸泡,以1.5 h~2h效果显著;(3)对于不同年龄生的插穗,一年生、两年生和三年生的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一年生插穗生根性状指标还是略高于其他;(4)对于不同规格的插穗,长度6~10 cm的生根率明显好于其他规格;(5)不同品种杜鹃生根状况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刺毛杜鹃整体性状优于泰顺杜鹃。  相似文献   
99.
丹江口水库区域是中国的南北过渡地区,蕴藏着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1994年和200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特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旧石器、古人类遗址与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分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复查,  相似文献   
100.
以水杨酸(SA)诱导的湖北海棠双链cDNA为模板,克隆湖北海棠5A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邻位法构建进化树;以根、茎、叶等器官的单链cDNA为模板、以半定量及NCBI数据库相关EST分析研究其5A基因的表达特性,以探讨湖北海棠真核生物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基因序列、表达及进化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1)湖北海棠5A基因编码框长度为477个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其序列与部分已报道的双子叶植物一致性达91%,与单子叶植物、细菌、古细菌、藻类一致性分别为96%、55%、70%、63%.(2)蛋白的三级结构显示湖北海棠5A蛋白与拟南芥5A蛋白也十分相似;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湖北海棠5A基因沿着细菌、古细菌、藻类的进化路径,最后与月季聚在同一分枝中.(3)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湖北海棠5A基因不仅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中表达,而且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和各种胁迫条件下表达,具有组成性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