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DOF)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RDO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关节背伸、关节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握力、桡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尺骨移位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疼痛、心理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RDOF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2.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NPV)加入0.01 Mna2CO3—0.05 MNaCl溶解后,用水饱和苯酚-SDS提取NPV DNA。电镜观察证明NPV DNA为非均一性环状结构分子。测量了28个分子的长度,其中15个分子长度为27±5μm,相当分子量为(73±13)×106道尔顿,其余的是较大和较小的分子。限制性内切酶XbaⅠ,XhoⅠ BamHⅠ,EcoRⅠ,BgⅠ Ⅱ分别把NPV DNA酶解为20,9,10,18和11个限制性片段。由片段总和法计算得平均分子量是73.3×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被动靶向和酸敏特性的脂质混合纳米粒,以期提高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靶向递药效率,降低DOX的毒副作用,提高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微乳法制备磷酸钙纳米粒核,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混合纳米粒,硫酸铵梯度法包封DOX。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透析法评价阿霉素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特征。用MTT方法研究阿霉素脂质混合纳米粒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结果:体外释药结果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具有酸敏特性。流式结果说明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能将阿霉素递送至细胞核中。结论:阿霉素脂质体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进行体内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固定和转化CO2的研究对于温室效应的减缓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CO2转化的研究取得了迅猛发展,其中生物法固定CO2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且绿色无污染的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对转化CO2有关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草酰乙酸脱羧酶(OAADC)进行了初步的固定化分析。首先以碳纳米管、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了包埋上述CO2转化酶的微胶囊固定化体系,然后分别比较了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的CO2转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和储存稳定得到明显的提高。本研究对CO2的转化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摘要目的:采用ox-LDL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通过不同剂量衣霉素诱导巨噬细胞不同程度内质网应激,观察对其自噬的影 响。方法:不同剂量衣霉素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通过TUNEL染色检测其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 GRP78,以及自噬标志蛋白P62 的表达水平。结果:与ox-LDL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可以显著减少巨噬细胞 的凋亡(P<0.01);与ox-LDL 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上调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表达的同时,自噬标志蛋白P62 适度下降(P< 0.01);大剂量衣霉素组更为显著地上调了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 表达,但同时自噬标志蛋白P62 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小 剂量衣霉素引起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激活适度的自噬,从而减少巨噬细胞的凋亡,可能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 度。  相似文献   
76.
马属(Equus)动物的祖先大约在5500万年前出现,经过持续分化形成现今的马、驴和斑马,统称马属动物。马作为家畜中的重要一员,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在人类的饮食、战争、农耕、运输和娱乐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类为了满足需求,或多或少影响着马的进化方向,从而在长时间自然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性状的不同马种。驴和骡在全球的存栏量也较多,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不但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力而且还提供了食物和营养保健品。可见,马属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家畜的遗传学研究。人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探索马属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种群变化历史,解析形成独特性状的分子机制,为其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本文综述了马属动物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该技术在马属动物的进化历史和功能基因挖掘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期今后对马属动物的深入研究、产业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7.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呼伦贝尔5种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相似性较高,相似度为67%,而其他3个草地类型间相似性较低,相似度均低于60%.羊草草原土壤nifH基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克氏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线叶菊草原最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大部分属于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分别隶属于慢生根瘤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固氮螺菌属.5种草地类型中,克氏针茅草原土壤中联合固氮菌和自生固氮菌居多,而其他4个草地类型均以共生固氮菌为优势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78.
滨海盐沼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数据,采用CASA模型模拟并分析该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土壤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NPP空间分异显著,区域变异系数为43.71%,且同种植被类型内部NPP也变化显著;(2)N、P和K对芦苇NPP的限制形式是协同限制,且随土壤电导率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因子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K、P和N;营养限制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K、N和P;(3)土壤水盐对芦苇NPP的影响也基本符合抛物线模式,芦苇NPP对土壤电导率的敏感性和土壤电导率对芦苇NPP的影响程度都大于土壤含水量,且土壤含水量越高,芦苇NPP对土壤电导率的敏感性越低。本文最终得出只有各土壤因子达到组合最优时,芦苇NPP才最大,这对滨海盐沼湿地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以宁夏沙湖的一个典型的干旱区草本型植物群落——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禾草-非禾草型)群落为研究对象, 自芨芨草-苦豆子聚生丛的基部向丛间裸地依次划分为植冠区、过渡区和空旷区3个分区, 通过比较分析两个优势种根系生物量密度在这3个分区的空间分布格局, 研究了干旱胁迫生境中芨芨草和苦豆子的根际关系。结果表明: 在水平方向上, 芨芨草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植冠区, 而苦豆子根系总生物量密度在3个分区间无显著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 芨芨草的根系总生物量密度和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壤层次从植冠区到空旷区埋深渐深, 而苦豆子的根系总生物量在3个分区主要分布于10~30 cm土层, 但其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层从植冠区向外呈上升趋势; 同时发现, 在植冠区, 根系总生物量密度较高, 两种植物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壤层次不同, 但在空旷区和过渡区, 两种植物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趋于一致。群落中两个主要植物种的根系在植冠区具有垂直层次的分异性, 在不同分区间具有水平分布格局的差异性, 这可能是群落中两种主要植物种间为了避免根系间直接竞争共同适应干旱胁迫生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0.
冬葵果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冬葵果多糖(Fructus Malvae polysaccharides,FMP)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FMP清除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OH)、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及评价对Fe(Ⅱ)-H2O2体系(.OH)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化学模拟体系中,冬葵果多糖对.OH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与VC比较达到显著水平(P<0.01),对O2-.的清除能力与VC相当。在体外,多糖浓度达到1.72 mg/mL可明显降低MDA的含量,与空白液比较达到显著水平(P<0.01)。以上结果表明,FMP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