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要抗氧化酶家族。基于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小胸鳖甲Micordera punctipennis胞外铜锌SOD的重组蛋白(本文定义为Trx-His-MpecCu/Zn-SOD)。经Ni 2+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研究了重组蛋白的部分酶学性质。通过足垫加皮下注射法3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ELI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和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浓度为1.33 mg·mL^-1,酶活力为27.52 U·mg^-1。Trx-His-MpecCu/Zn-SOD在25~45℃具有比较稳定的酶活性,在35℃最高,同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酸碱耐受性(pH3~12),最适pH为9.0,表明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蛋白免疫法制备的鼠抗MpecCu/Zn-SOD多克隆抗体滴度高于1∶819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免疫结合重组蛋白Trx-His-MpecCu/Zn-SOD和小胸鳖甲体内天然MpecCu/Zn-SOD,但不能与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的总蛋白结合,说明制备的抗体效价较高且特异性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小胸鳖甲ecCu/Zn-SOD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2.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黑嘴松鸡的种群密度及其夜栖地利用情况,以期为后续的黑嘴松鸡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2017—2018年1—2月采用样线法、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量法、因子分析法、GPS定位等方法,对大兴安岭北坡越冬期黑嘴松鸡的种群密度及夜栖地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北坡越冬期,黑嘴松鸡种群密度为(1.18—8.06)只/km~2,即每平方千米分布有黑嘴松鸡1—8只;(2)黑嘴松鸡夜栖卧迹长为(52.64±9.28) cm、宽为(26.55±6.91) cm、高为(17.11±3.78) cm;(3)黑嘴松鸡夜栖地利用包括2个尺度3个选择,即大生境尺度内夜栖生境类型选择和小生境尺度内夜栖区选择、夜栖微生境选择;(4)夜栖生境类型对以兴安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具有绝对的选择性(100%);夜栖区对林缘雪地和林中乔木树下的偏好利用较高(75.00%);夜栖微生境选择通过隐蔽因子、应急逃逸因子、温度因子来判定,隐蔽因子包括乔木密度和干扰区距离,选择具有高密度乔木的、远离人为干扰区(约为4.5 km)的区域;应急逃逸因子包括海拔、卧迹头端开阔度、乔木距离,选择高海拔的、卧迹头端具有开阔度的、贴近乔木(小于1 m)的位置;温度因子包括卧迹雪深、卧迹头端方位角,选择保温效果显著的、适合体尺指标的背风点(东南出口)。  相似文献   
173.
植物茎干导水系统起着植株水分长距离输导功能,深入了解植物导水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认识植物水分、养分输导和分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关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木本乔、灌木物种上,而对于多年生草本物种的相关研究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以黄土高原多年生草本物种为研究对象,在黄土高原沿降雨梯度(250—530 mm)布设12个采样点,采集了30种多年生草本物种的主根解剖材料,并分析了该地区草本物种根部导管解剖结构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多年生草本物种根部导管特征参量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在固定测量范围内导管数量、导管直径、导管分数、总水分传导效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295个、24.46—54.58μm、2.42%—33.16%、0.034—25.357 kg m~(-1) MPa~(-1) s~(-1)。2)多年生草本根部导管直径、导管分数和导水效率均沿降雨量的增加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以导水效率下降趋势最为明显(R=-0.3—-0.362,P0.05),这表明水分条件是限制黄土高原草本物种根部导水特征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3)多年生草本根部导管直径和导水效率以半荒漠分布为主的蒺藜科草本物种中数值最高,其次是人工种植为主的豆科草本物种,而以自然分布为主的菊科草本物种的导管参量数值最低,这表明黄土高原不同类群草本物种的导水特征和输水策略存在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4.
记述了发现于蒙古戈壁查干泰格地点的一块额骨。短的眶缘和矢状脊的存在等特征表明,该标本属于暴龙超科。查干泰格地点出露的地层被认为属于森诺曼-桑托期的巴音沙拉组,新材料的发现为上白垩统下部非常稀少的暴龙类恐龙记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昆虫总RNA由于其自身结构特点,存在与动物植物完全不同的电泳条带,本文通过对比探索光滑鳖甲总RNA提取的最优方案。方法:实验采用5龄光滑鳖甲幼虫,利用TRIzol、CTAB、热酚法、及BioTeKe Kit、TianGen Kit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光滑鳖甲总RNA。结果:(1)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提取的光滑鳖甲总RNA均呈现出与植物、哺乳动物血细胞、哺乳动物组织样总RNA不同的条带,28S弱于18S条带亮度;(2)TRIzol法、CTAB法、改进热酚法所得光滑鳖甲总RNA条带清晰、完整,D260/D280值为1.89~1.98,D260/D230值为1.94~2.09,纯度较好;(3)TRIzol法RNA提取得率为304.3~365.4μg/g,BioTeKe Kit RNA提取得率为73.38~128.22μg/g。结论:综合所有参数,所选取的方法中,TRIzol法可获得高质量、高产量的光滑鳖甲总RNA,可用于RT-PCR、文库构建等高要求R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对机体血清中磷酸化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29名专业运动员(运动组)和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中AMPK水平.结果:运动组和对照组血清中AMPK浓度值分别为211.00±13.68U/L和9.70± 2.45 U/L,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机体血清中AMPK水平,有效增加组织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7.
尖叶胡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凝胶和聚酰胺等柱层析及HPLC等方法对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 (Pall.) Kitag.]70%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荭草素(1)、牡荆苷(2)、异荭草素(3)、异牡荆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6)、6-xylopyranosylluteolin(7)、异杨梅树皮苷(8),其中化合物5~8为首次从尖叶胡枝子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表明:碳苷黄酮(化合物1~4)是尖叶胡枝子黄酮类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作为一种药用植物资源,尖叶胡枝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与观察组(n=7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乌司他丁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两组均治疗28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Ig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4%(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7%(50/74)(P0.05)。两组患者治疗28d后血清IL-6、CRP、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8d后IgA、IgG、IgM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SAP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9.
植物-传粉者相互关系中植物形成多种多样的视觉(花色)和嗅觉(花气味)信号来影响传粉者的访花过程,促进传粉成功。石榴(Punicagranatum)花瓣红色而雄蕊黄色,这种花内不同结构的颜色差异对于石榴吸引传粉者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本文比较了石榴花各部位发出的视觉信号(颜色、大小)和嗅觉信号(气味及含量)、花蜜体积、不同处理下的昆虫访花频率及坐果率,以探讨石榴花各部位颜色在传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新疆喀什地区石榴主要传粉者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和食蚜蝇(Syrphidae sp.),雄蕊黄色及其分泌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是吸引传粉者昆虫的主要因素。去除花瓣处理组与其他3种处理组(对照、去雄蕊、去雄蕊去花瓣)比较,意大利蜜蜂的访花频率(P <0.05)及停留时间(P <0.05)均显著提高,石榴坐果率(82.33%±4.45%)也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石榴黄颜色的雄蕊可能是吸引传粉者的主要结构,而红色的花瓣对其传粉成功可能有负面影响;植物花内不同结构颜色差异可能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下吸引不同的传粉者,促进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80.
从思茅藤(Epigynum auritum (schneid.)Tsiang et P.T.Li)的茎皮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思茅藤甙(Epigcoside)Ⅰ和已知化合物Ⅱ。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Ⅰ(+)—儿茶素-3-O-α-D-葡萄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甙((+)-catchin—3-O-α-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