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提高对发生基因编辑细胞的筛选效率,本研究构建了具备正负筛选功能的供体质粒pN(CDS)(N2)-R,其正选择基因是无启动子NeoR,负选择基因是能自主表达的RED。利用该质粒和CRISPR-Cas9系统对小鼠B16细胞FasL进行编辑。G418筛选2周,获得混合克隆。镜下观察显示,混合克隆质量较高。junction PCR结果表明,有基因编辑发生。DNA测序结果表明,NeoR准确插入靶位点。细胞杀伤实验表明,FasL功能被有效敲除。该供体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充分利用同尾酶酶切位点,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综上所述,在对各种位点进行编辑时,使用该供体质粒有助于混和克隆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2.
氧化应激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在培养和应用中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探讨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iPSC氧化应激的研究相对较少,Nrf2/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明了。因此,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H2O2(100、200、300、400 μmol/L)处理人iPSC(hiPSC),分别在4 h和24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iPSC及其饲养层细胞SNL氧化损伤的程度,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试剂盒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分别检测hiPSC多能性和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并通过qRT-PCR检测H2O2处理4 h后早期应激状态下Nrf2和HO 1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p-Nrf2和HO-1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表明:hiPSC和SNL细胞的ROS水平呈H2O2剂量依赖性升高。除了100 μmol/L H2O2组hiPSC的细胞形态和多能性保持较好外,其余浓度H2O2均导致hiPSC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和死亡。但与SNL细胞相比,hiPSC中ROS水平相对较低,细胞状态也相对较好。SNL细胞中Nrf2和HO-1-mRNA表达的变化幅度与H2O2浓度呈线性相关,而hiPSC中Nrf2和HO-1表达的变化幅度与H2O2浓度之间并未呈现线性相关,其中Nrf2在100 μmol/L H2O2组表达量最高,而HO-1在200 μmol/L H2O2组表达量最高,意味着hiPSC氧化应激调控机制的复杂性。综上结果表明,hiPSC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相关机制与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其它相关通路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M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MMP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哮喘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9±0.99)d、(3.39±1.48)d、(6.15±2.0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2.45)d、(5.92±3.32)d、(8.86±1.7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儿儿童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的发病率为10%(5/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MMP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儿童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茶花鸡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茶花鸡是我国具有独特遗传特性的地方家禽品种,为了进一步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采用了33个家鸡特异性的微卫星标记对该鸡种自然群体中30个个体进行了多态性电泳检测。33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所有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5个之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3.20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12 9和0.527 6。结果表明,茶花鸡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05.
在夏季田间条件下,研究了4种新疆平欧杂交榛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分别位于1195.27~1620.63μmol·m-2·s-1、34.03~87.80μmol·m-2·s-1、1188.50~1617.05μmol·mol-1和64.88~99.15μmol·mol-1;新榛1号和新榛4号表现出低光合低蒸腾的特点,新榛2号具有较低的LCP和较高的LSP,表现出对光能利用范围较大、光合潜力高的特点,新榛3号的LCP和LSP均较大,同时具有低的CCP和高的CSP及表观羧化效率(CE),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31.55μmol·m-2·s-1)明显高于其他品种(24.63~25.45μmol·m-2·s-1);此外,与常温(25℃)相比,新榛1号的净光合速率(Pn)受40℃高温的影响较其他品种显著,新榛3号的气孔导度(Gs)比其他品种受影响的程度轻。  相似文献   
106.
植物病毒卫星通常是指那些如果没有特定辅助病毒的帮助就不能复制,而它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是不必需的,且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序列同源性的一类RNA分子。到目前为止,已报道有六组共26种植物病毒带有卫星。这些植物病毒卫星有的具有编码自身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称卫星病毒;有的无此编码功能称为病毒卫星RNA。病毒卫星RNA在其发现的早期,其生物学功能尚不为人重视。然而,七十年代早期,在法国阿尔萨斯爆发的由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侵染引起的番茄作物坏死病被确定与CMV卫星RNA有关,至此,关于卫星RNA的生物  相似文献   
107.
108.
中国前胡属酯酶同工酶与种类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比较我国前胡属(PeucedanumL.)18种4变种的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从基因位点分布规律出发,探讨该属种间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格局。前胡属种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能较好地反映种间的亲缘关系,基因位点随所分析种类的地理分布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变化。讨论了滨海前胡(P.japonicumThunb.)、马山前胡(P.mashanenseShanetSheh)和广西前胡(P.guangxienseShanetSheh)、石防风〔P.terebinthaceum(Fisch.)Fisch.exTurcz.〕和宽叶石防风〔P.terebinthaceumvar.deltoideam(MakinoexYabe)Makino〕、红前胡(P.rubricauleShanetSheh)和刺尖前胡(P.elegansKomarov),以及华中前胡(P.medicumDunn)和华北前胡(P.harrysmithiiFeddeexWolff)等种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与系统演化的关系。根据前胡属植物区系,将我国前胡属分成7个酯酶同工酶地理表型。  相似文献   
109.
香根草生态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为禾本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据史料记载,人类对香根草的利用有近千年历史,但过去主要是用它的根提炼精油,用作香料和化妆品原料,因而并未对这一植物给予太多的关注。10多年前,当它开始被广泛用于水土...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乙型脑炎 (乙脑 )减毒活疫苗弱毒株SA14 14 2神经毒力的减弱程度 ,本文对弱毒株及其原株SA14强毒株进行了猴体和小白鼠的致病性和病理学变化的比较试验。SA14强毒株病毒 (原始滴度 6 15× 10 8/ml) ,以10 -2 和 10 -4 ~ 10 -7不同稀释度于丘脑两侧合并脊髓注射恒河猴 ,每组除 10 -4 1只外其余均为 2只。另以 10 -4 和10 -6~ 10 -8不同稀释度脑内注射小鼠 ,每组 8只。结果猴子除 10 -4 1只外其余全部发病死亡 ,小鼠则全部死亡。SA14 14 2以 1∶5稀释病毒 (原始滴度为 8× 10 6/ml)按同样方法注射 4只猴和 30只小鼠 ,结果全部存活。另以SA1410 -2 病毒皮下注射 3只猴未死亡 ,而以 10 -1皮下注射 30只小鼠时则全部死亡。SA14 14 2以 1∶5稀释病毒皮下注射小鼠时则全部存活。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二种动物接种SA14株强毒后主要表现为弥散性脑脊髓炎 ,以神经细胞坏死为其主要特征和最突出的病变。猴子的病变以脊髓前角、丘脑和中脑黑质为重 ,小鼠的病变则以大脑皮质、海马部最重 ,脊髓的病变却比脑轻。接种弱毒株的动物则仅有轻微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坏死极少出现。以上结果表明以脑内接种时恒河猴和小鼠对乙脑病毒均高度敏感 ,以皮下接种时小鼠的敏感性高于猴子。乙脑SA14 14 2弱毒株的神经毒力包括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