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2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47篇
  1977年   61篇
  1976年   51篇
  1975年   53篇
  1974年   31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112.
肠道菌群是人体微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宿主的营养吸收、肠道与免疫系统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这些共生微生物排除肠道病原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同时这些脂肪酸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转化为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对维持健康稳定的肠道菌群至关重要。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宿主防御和免疫中发挥了多重关键作用,包括抗癌、抗炎、抗氧化活性,以及降低肠道致病菌的竞争能力等。主要对肠道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转化衍生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肠道微生物是特殊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衍生物生产菌株潜在的种子及基因库,以扩展功能油脂生产菌株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3.
微藻生产油脂培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利用微藻开发绿色、清洁的生物能源已成为了研究热点。但是微藻油脂的低合成速率和高成本限制了微藻油脂的大规模生产。为了有效开发利用微藻资源,双阶段及共培养技术被发展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除了改变培养条件,更为简单的添加生长代谢调节因子的策略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微藻油脂的技术。对各种新发展的微藻培养技术及其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初步展望了微藻产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4.
具有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已经分化的器官系统的较高等生物,必须能协调在各器官或细胞之内以及在它们之间进行的生化过程,甚至在环境条件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也必须做到。在调节过程中激素起着一个重要作用;它们促进许多代谢反应和分化过程,同时它们作用的速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激素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引起腺苷3′,5′-单磷酸酯(环化AMP)的产生而几乎立刻发挥作用,环化AMP(第二信使)又通过改变酶的活力传递激素信息到细胞内代谢。迟缓作用的激素,主要是形态发生激素,首先作用于细胞核,在核中通过基因的激活,诱导某些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5.
一、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概况人的眼睛仅能分辨0.2—0.1毫米的物体。为了看清更小的物体,17世纪发明了光学显微镜,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光学显微镜已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光波波长的限制,只能达到0.1微米到0.25微米。为了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后来发展到  相似文献   
116.
序言水解蛋白针剂是一种营养型的代血浆,它是酸法、碱法或酶法水解蛋白质后的产物,制剂中含有各种氨基酸或氨基酸及小肽。它适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胃切除病人、胃肠道肿瘤病人及外科手术病人等等。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国外已开始应用。由于内科、外科病人常产生低蛋白血症,注射水解蛋白后,可补充身体内缺少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已或为研究植物遗传和育种的一个潜在新途径。在本报道中,我们描述了用酶法将小麦、大麦、玉米、红花和蚕豆等作物的叶片和根尖细胞游离成大量的完整的原生质体的方法。观察了在降低原生质体悬浮液的渗透浓度下,小麦、玉米及蚕豆的同源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过程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在上述植物中以小麦和玉米的同源融合率较高,分别达到15%和22%。还描述了获得诱发种间融合的方法。利用硝酸钠和降低渗透稳定剂浓度时,于蚕豆叶片和红花根尖的远缘种间原生质体间获得了融合体。诱发融合率达4%强。同时也观察到小麦叶片和红花根尖原生质体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8.
对一些农作物的“三系”的选育成功是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现象和配制杂种种子的先决条件,而对“三系”生物学特征的了解,有助于“三系”选育工作的开展。 为了配合群众性“三系”选育科学实验工作的开展,我们对高梁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的小孢子、小配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发育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细胞学水平来看,胞质、胞核雄性不育遗传因子(或基因)所控制的花粉败育性状的发生的途径是复杂的。它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孢原细胞分裂的异常;花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反常;花母细胞初生壁  相似文献   
119.
我国劳动人民培育了众多的水稻品种。为着了解和掌握稻种演变的有关规律,我们从1963—1967年,用典型的晚季稻品种“短种”,在其种子植株及其分蘖个体发育的第二阶段,适当用短日(9小时/日)光照处理若干天,但不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然后将其从暗室移至早造自然长日照(14—15小时/日)综合条件下,让其结实。其后四年连续将这些种子后代在早造条件下加以培育,并每年选择其抽穗成熟提早植株,经过连续四年的选育,终于获得了具有适应早造季节条件的早季稻品种。揭露了早季稻起源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