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57篇
  1976年   50篇
  1975年   45篇
  1974年   34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362.
363.
从1995~2009年,作者对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有37科113属253种(含1变种),优势科主要体现寒、温带地区分布类型,该区藓类植物生境的多样性可以从物种多样性,如曲尾藓科、木灵藓科、泥炭藓科、紫萼藓科、丛藓科等的广泛分布反映出来。通过与该区相邻的6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系数比较,该自然保护区综合系数S i排第三位,说明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这与本区的水分条件有很大关系。藓类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3.33%;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5.10%;东亚-北美成分占总种数的4.17%,各区系成分交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与新疆东部天山、内蒙古大青山、吉林长白山、河北木兰围场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较接近,与贵州梵净山、云南鸡足山藓类植物区系关系疏远,体现了我国北方藓类植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64.
从国内一些工厂分离到40株噬菌体,经血清学分型,区分为三种血清型,按其代表株A2、A3和A133的编号分别定名。对四林噬菌体进行了寄主范围,热失活、pH稳定性、一级生长曲线试验和电镜观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同一血清型的两株噬菌体在一些特征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65.
关于紫外线对苏芸金杆菌制剂活性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但多为芽孢存活数的观察。本文报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天门杆菌芽孢和  相似文献   
366.
白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它的枝条为我国河南、安徽一带编筐打篓的主要原料,是厂矿及农村生产和群众生活中一种很需要的物资。近几年来,在建筑及财贸方面提出以条代木,为白蜡条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7.
概言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进行着。在农业上,今年夏收作物首先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小麦最高亩产量达七千多斤,全国总产量已经超过美国;玉米、花生都突破了亩产万斤大关;尤其是在水稻方面,先后已出现了亩产二万、三万、五万、七万斤的奇迹,并出现了江苏、湖北、安徽、上海市等四个千斤以上的省市。但这还不过是开始,在秋收作物中,中稻的高产卫星及大面积丰产区正在不断出现;晚稻、棉花、山  相似文献   
368.
甘薯叶甲(Colasposma dauricum Mannerh.)是一种重要害虫,在南方主要为害甘薯茎、叶,这个物种由于分布广,变异大,先后曾被描述成十种,分类上比较混乱,国内曾使用过三个学名。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教导,深入生产实践,对甘薯叶甲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澄清了这个种的分类问题。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369.
本文介绍了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在茶树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是1973年在杭州进行,用50%辛硫磷乳剂800倍稀释液喷洒在遮荫条件和自然日照条件下的茶树上,每天采摘鲜叶,并制成成茶,用薄层层析法测定鲜叶及成茶中的辛硫磷残留量。本文还介绍了在室内条件下进行的辛硫磷光敏性试验结果。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辛硫磷是一种光敏性极强的农药。在紫外光源照射下,4小时后光解99%左右。在自然漫射光下,4小时后光解50%以上,但在黑暗条件下较稳定,8小时仅分解17.5%。根据三种农药测定结果的比较,光敏性依如下次序递减:辛硫磷>马拉硫磷>乙硫磷。田间残留量测定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实验结果。在自然日照条件下,根据实验结果,喷后4小时鲜叶中辛硫磷残留量下降85%以上,二天后即为痕迹量到无残留。成茶中一天后一般残留量降至0.5 ppm以下,二天后即无残留;但在遮荫条件下辛硫磷消解速度显著变慢,喷药后4小时鲜叶中残留量下降63%,为自然日照条件下的2.9倍,二天后仍有4.12 ppm,五天后仍有痕迹量残留。成茶中残留量一天后为4.02 ppm,五天后仍有痕迹量残留。 鲜叶中辛硫磷残留量经加工后消失50—80%左右。 本文提出了茶园中喷施50%辛硫磷800倍液后距采摘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晴天)和5—6天(阴天)。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