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411.
生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土壤及腐烂的淀粉质样品中分离到190株霉菌,由其中筛选到降解生淀粉能力(RDA)较强的Rhisopus sp.33,Aspergillus sp.6,Penieillium sp.127等三株菌。测定表明,其降解生玉米淀粉的RDA分别为14.4%,11.1%,20.1%o经纸层析鉴定,三株菌降解生淀粉的产物均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412.
为了解采伐干扰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动物的影响,于2005~2007年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采伐干扰前和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伐干扰前四季共获土壤动物4775头,分属4门11纲27目,采伐干扰后获土壤动物4640头,分属4门10纲23目.采伐干扰后秋季(10月)、冬季(1月)和春季(4月)土壤动物个体数较采伐干扰前分别上升224头、368头和443头,而夏季(7月)下降了1170头.采伐干扰前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类群数变化受土壤动物个体数变化的影响较小.与采伐干扰前相比,采伐干扰后枯落物层各季节土壤动物密度均低于采伐前,0~5 cm土层土壤动物密度与干扰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其波动较5~10 cm和10~15 cm土层大.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类群数四季共减少4个,采伐干扰前后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类群数波动小,采伐后常见类群类群数上升(除冬季外),稀有类群对采伐干扰较敏感,其类群数下降幅度较大.采伐干扰前后同功能种团均以杂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为主,两者百分比之和均在89%以上.密度-类群指数(DG)和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相似,采伐干扰前后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季节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13.
6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蔬菜蚜虫的忌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定了6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蔬菜两种蚜虫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忌避作用,结果表明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洋桃Averrhoa carambola、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等几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两种蚜虫的忌避率均在85%以上,这为蔬菜保护剂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14.
传统的育种方法由于本身的缺陷受到了基因工程育种的强有力挑战,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发酵工业创立了全新的发酵基因工程。传统发酵菌种棒状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欣欣向荣,棒状杆菌的受体系统、载体系统以及DNA转移技术都已取得长足进展。对棒状杆菌的分子遗传机制的阐明使得构建表达载体并表达目的基因成为现实。利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选育优良的棒状杆菌发酵菌种,业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15.
 以嗜热菌蛋白酶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亚单位进行酶解,用HPLC分离酶解产物。酶解片段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口壬二条带。表观分子量分别为7600及20000。对照氨基酸序列分析,前者为近C端30肽(含糖链),为主要片段;后者为近N端片段。将此酶解片段混合物免疫家兔,用完整HCG作测试抗原,抗体滴度达1:204,800(Avidin-Biotin Micro-ELISA法),与促黄体激素(LH)交叉反应甚弱。表明该片段仍保留有完整HCG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望作为免疫避孕疫苗。  相似文献   
416.
真菌聚酮合酶在代谢中可催化合成多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次级代谢物,所以真菌聚酮合酶正逐渐成为药学、食品科学和农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建立的几种分离真菌聚酮合酶基因的方法。这些方法解决了真菌中聚酮合酶基因簇难以分离的问题,为改造和利用真菌聚酮合酶以及发掘真菌聚酮化合物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417.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阻燃剂/塑化剂对人类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并且广泛分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为应对OPEs带来的挑战,绿色、高效的生物降解方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目的是叙述目前已知的OPEs的生物降解过程及机制,主要围绕TBP、TPHP这2种热点OPEs来描述生物降解途径及其中间产物。综合来看,生物降解OPEs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水解作用、羟基化作用或者甲氧基化作用来实现的,在降解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起关键作用,最终多数降解菌能够将OPEs矿化为无机磷酸盐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能够实现对环境的无害化。  相似文献   
418.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37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TOPSIS综合评价法和Tapio脱钩模型动态解析1990-2018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引入结构分解模型(SDA)探讨影响生态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并运用因果诊断算法(PCMCI)推断驱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的因果关联路径。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70%的区县生态环境压力处于较低压和低压,但因资源条件禀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仍承载着较高压和高压。(2)生态环境压力主要受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驱动,技术效应的驱动作用实现经济产出并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经济效应的驱动作用在流域中下游地区更为突出。(3)黄河流域68.34%的区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脱钩(强脱钩和弱脱钩),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减小了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但黄河流域各区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类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应防范强脱钩或弱脱钩类型的区县倒退至负脱钩类型。(4)以乡村人口和城镇化率要素为代表的人口因子有效驱动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其中乡村人口与脱钩指数出现因果关系的频率最高,城镇化率要素与脱钩指数的因果强度最大,农业技术因子主导了最多的区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农业结构多样化和农业集约化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研究结果对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具有可推广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19.
火棘种子的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20.
β-银环蛇神经毒素阻遏神经肌肉接头递质释放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它结合于一种突触前的电压依赖的K~+通道有关。本文报告了从大鼠膈肌膜组分中用去垢剂TritonX-100增溶抽提β-银环蛇毒素结合蛋白的结果。这种结合蛋白抽提液的比结合活性为200-400fmol/mg蛋白,比膜制备物的比结合活力提高约一倍。抽提得率为50%-70%。抽提液与~(125)I标记的β-银环蛇毒素的结合可被曼巴蛇神经毒素(dendrotoxin)完全抑制,其IC_(50)约8×10~(-8)mol/L。但另一种β型神经毒素,β-蝮蛇神经毒素(β-agkistrodotokin)却完全不能抑制这种结合。这提示,β-蝮蛇毒素与β-银环蛇毒素具有不同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