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维生素C二步发酵的新组合菌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掷孢酵母作为伴生菌与氧化葡萄糖酸酐菌组成新混菌体系,对其产酸性能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实验室摇瓶结果显示,新菌系混菌状态不同,产酸不同,以KGA含量为4.8,小菌/掷孢酵母为31:1种液接种时,最有利于产酸,增加接种生物量可提高产酸速度,缩短发酵周期,但不影响最终产酸量,相同条件下,新菌系产酸能力高于现有菌系,酸量增加5mg/ml-7mg/ml,发酵周期缩短6h-8h,酸转经率提高3%4-%,最高产酸点PH值下降约0.5,表现出较大的产酸潜力和可修饰性。  相似文献   
42.
高活性壳聚糖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壳聚糖经100k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在0.01g/L的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增强100倍.辐照剂量增加或减少,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均随之大幅降低.经辐射处理后形成的壳聚糖片段分子量小于10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属10个类群、30个种的80株链霉菌的孢子形态。其表面结构可分为光滑、刺状、毛发和鳞片状类型。孢子的表面结构类型与孢子丝形态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直形孢子丝所形成的孢子,其表面结构多为光滑型。螺旋形的孢子丝所形成的抱子,其表面结构,除光滑型外,尚有其他几种类型。气生菌丝体的颜色与孢子表面结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生菌丝体呈灰色者,孢子表面结构的类型比较多。气生菌丝体呈其他颜色者,其孢子表面结构的类型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告了从赤杨、木麻黄、异木麻黄、香蕨木、美洲茶、杨梅、沙棘7个属的宿主植物根瘤中分离的12株菌胞外多糖的组成。实验采用下行纸层析法,明显地将12株菌划分为四个胞外多糖型。  相似文献   
45.
Frankia与链霉菌融合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Frankia菌株CcOl与金色链霉菌GL原生质体融合,得到3株融合子,均具有GL生长快的特性与CcOl的结瘤固氮能力.固体培养时,3株融合子呈现出与GL不同的颜色;且均具有Frankia菌的顶囊形态,以及链霉菌的链状孢子丝结构.与两亲本相同,3株融合子均对大肠杆菌有抗性,其中F4与GL的抗菌谱基本相同.在传10代之后,它们仍具有结瘤与固氮能力.血清学分析表明,F1与F6兼具两亲本的特异抗原,而F4仅具有GL的特异抗原,融合子F1、F6较F4在遗传上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46.
混合培养中巨大芽孢杆菌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查明维生素C二步发酵混合培养中巨大芽孢杆菌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间的关系,通过生长曲线测定、静息细胞实验及摇瓶发酵实验研究了巨大芽孢杆菌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和产生2-酮基-L-古龙酸作用的影响;采用超滤分离、凝胶层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液中具有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产酸作用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大菌胞内液和胞外液均可促进小菌生长,大菌胞外液中具有该作用的组分分子  相似文献   
47.
土壤中Frankia菌RNA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Frankia菌RNA提取王育英,林建群,郭秀荣,李彤,张忠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Frankia非亚科共生固氮是一类重要的固氮资源。对Frankia共生生物学、生态学等特性曾进行过广泛的研究。8t0年代末,Franki...  相似文献   
48.
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CA),再经化学转化合成维生素C(Vc),是我国工业生产Vc的主要途径,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诸多优点.从菌系组合、菌种选育、代谢途径与酶学特性、工程菌构建、伴生作用机制及发酵工艺等方面出发,综述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KGA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
为确定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巨大芽孢杆菌(伴生菌)芽孢形成对氧化葡萄酸杆菌(产酸菌)产酸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巨大芽孢杆菌生长特性分析,选取培养12h(未形成芽孢)和36h(芽孢大量形成)巨大芽孢杆菌B.m2980,检测其胞外液、胞内液以及混合液对产酸菌生成2-酮基-L-古龙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开始形成芽孢时,伴生菌胞外液、胞内液及混合液对产酸菌的生长和产酸有较低的促进作用,其中胞内液的促进能力大于胞外液;在芽孢生成后,胞外液以及混合液对产酸菌生长和产酸的促进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0.
自然环境胁迫对旱冬瓜Frankia菌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rep-PCR方法,研究云南鸡足山及无量山不同生境下旱冬瓜根瘤内Frankia菌基因多样性及其变化,以了解不同自然环境胁迫对Frankia菌基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样性随地域、海拔和坡向不同而变化,鸡足山Frankia菌基因类型比无量山丰富。鸡足山旱冬瓜根瘤内的Frankia菌在山底2300m处,Shannon指数平均为0.90;山顶海拔2650m以上,Shannon指数随之上升到1.33。南坡Frankia菌多样性高于北坡,表明多样性指数与环境胁迫大小成正相关,自然环境胁迫是产生和保持Frankia菌基因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