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菌蜕是革兰氏阴性菌在噬菌体Phix174的溶菌基因E的作用下形成的细菌空壳,通常由λpL/pR-cI857温控系统通过调控E基因的表达制备。通过重叠PCR技术,将λpL/pR-cI857温控系统中λpR启动子的第2个操纵基因(OR2)的第9位碱基由T突变为C(T→C)。溶菌试验结果表明,突变后的λpL/pR-cI857系统在37℃时仍能稳定抑制基因E的表达,对大肠杆菌的溶菌率为99.9%。通过对λpR启动子的改造,扩大了λpL/pR-cI857温控系统的温度调控范围,为菌蜕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2.
为了解析基因型相同但宿主来源不同的新城疫病毒的全基因组差异。本文采用RT-PCR方法分别获得4株(JS/3/09/Ch,ZJ/3/10/Ch,AH/2/10/Du,JS/9/08/Go)Class I 基因3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Class I基因3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本实验4株病毒的基因组长度均为15198bp,在基因组1607~1608位有6碱基的缺失,在2381~2382位有12碱基的插入,裂解位点为112EQ/RQE/GRL117是标准弱毒特征。5株Class I基因3型病毒之间全基因组同源性超过93%;而与Class II弱毒株同源性最低只有72.2%;比较6个结构蛋白基因的同源性,NP基因的同源性最高(98.3%~96.4%),而P基因最低(96.1%~91.9%)。结果表明不同宿主来源的Class I基因3型新城疫病毒在遗传信息方面差异不大,但NP/F/L基因的变异幅度较P/M/HN基因明显。  相似文献   
173.
目的建立p100表达抑制的HepG2肝癌细胞稳定株,并初步探讨p100在HepG2肝癌细胞中的功能。方法用脂质体将含有真核细胞筛选标记Neo和GFP的p100 shRNA表达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经G418耐药筛选稳定整合抗药基因的细胞单克隆;荧光镜检GFP阳性细胞单克隆,挑取单克隆;Western检测HepG2细胞稳定株HepG2(p100I)中p100表达的抑制效果;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MTS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成功获得了p100表达抑制的HepG2肝癌细胞稳定株HepG2(p100I),其中p100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且实验表明,该p100表达抑制稳定株的克隆形成能力,抵抗化疗药物Cisplatin诱导的细胞死亡的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p100表达抑制的HepG2肝癌细胞稳定株的建立为研究p100蛋白在肝癌中的作用提供了体外细胞系模型,基于此稳定株的研究,发现p100能够影响HepG2肝癌细胞的多种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4.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童20 hm2样地中对鸟类食性进行观察,并对鸟类与植物物种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调查观察到鸟类5目12科32种3 130只次,其中优势种类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大山雀(Parus major)、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和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采用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优势种鸟类与植被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鸟类分布与植物分布呈对应关系:大山雀和红头[长尾]山雀在同一时期与浙江柿(Diospyros glaucifolia)有相关性,白头鹎同时期与刺毛越橘(Vaccinium trichocladum)和青皮木(Schoepfia jasminodora)相关,栗背短脚鹎在不同时期与同种植物格药柃(Eurya muricata)相关。  相似文献   
175.
利用RT-PCR技术获得大豆过氧化氢酶GmCAT3和GmCAT5基因的cDNA片断,序列长为1 492 bp,编码49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6.9和56.7 kD,等电点(pI)都为6.77,同时预测了蛋白质的二级和高级结构;将获得的目的片段连接到pBV220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42℃诱导6 h的条件下,蛋白的表达量最佳,诱导的目的蛋白在57 kD处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获得重组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分别是47%和35%,为近一步研究大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6.
高亲和K+转运载体(HKT)与植物抗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亲和K^+转运载体蛋白(HKT)是一类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的阳离子转运载体蛋白家族。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两类,即K^+-Na^+同向转运体和Na^+选择性转运体,它们在植物抗盐中均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7.
温度导致的我国东北三省玉米产量波动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建平  王春乙  杨晓光  赵艳霞  王靖 《生态学报》2009,29(10):5516-5522
东北三省处在我国高纬度地区,一直以来玉米生长季由温度导致的低温冷害是影响东北三省玉米生产波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作物模式能对作物重要生理生态过程及其与气象、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人为再现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借助WOFOST作物模型在东北三省玉米生产适应性验证的基础上,对该三省区近46a来(1961~2006年)因温度导致的玉米产量波动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区的玉米产量波动趋势基本相一致,且随着年份的增加产量波动有减小的趋势,产量波动最大的是黑龙江省,波动范围-20%~12%;产量波动最小的是辽宁省,波动范围-15%~8%.  相似文献   
178.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养分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晋平  丁颖秀  张芸香 《生态学报》2009,29(10):5684-5695
采用野外凋落物收集器法和埋置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的数量和组成、年凋落过程、不同埋置层凋落叶分解速率和营养元素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年凋落物总量为19.15 t · hm-2 · a-1,其中树叶占35.7%,树枝占54.4%,花果占6.7%,树皮和杂物占3.1%.凋落物逐月动态变化为单峰型,10月为年凋落量高峰期,但各成分的凋落进程不同.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残留量均值为9.803t/hm2,凋落物分解常数为1.95;凋落叶在不同埋置层的分解失重率有明显差异,凋落叶的周年平均失重率29.82%,分解半衰期1.5~2a,分解95%需7~9a;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氮磷钾元素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动态过程,其中氮素的年动态变化总体上属于富集过程,到后期开始出现下降,磷素的年动态变化表现为7月份前下降,之后出现快速富集,到生长季末期富集过程变缓,钾素的年动态变化表现为持续下降过程,不出现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179.
亚精胺预处理对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200 mmol·L-1 NaCl盐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色素、水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与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探讨外源亚精胺提高青稞幼苗抗盐胁迫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延续,单独NaCl处理组和NaCl+Spd处理组的青稞幼苗叶片RWC、光合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持续降低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而丙二醛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则逐渐增加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Spd预处理则显著延缓了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同时上述两组处理也均使青稞幼苗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Spd预处理则增加幅度更大.可见,Spd预处理缓解了青稞幼苗叶片失水程度和光合色素、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提高了质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从而减轻了NaCl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的伤害,最终提高青稞幼苗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80.
正交设计优化东亚砂藓DDRT-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L25(5^6)对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DDRT—PCR反应体系的6因素(Mg^2+、dNTP、锚定引物、随机引物、模板DNA、Taq酶)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结果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体系(20μL)为:Mg^2+2.25mmol/L、dNTP0.4mmol/L、锚定引物1.0μmol/L、随机引物0.7μmol/L、模板DNA1.6μL、Taq酶2.5U。对东亚砂藓DDRT—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梯度PCR引物退火温度筛选,得到的最佳退火温度为45.4℃。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东亚砂藓抗旱基因的筛选与克隆等一系列分子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