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光合作用及其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第三纪孑遗植物, 在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异形叶, 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是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主要建群种,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胡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调查观测, 分析了胡杨幼苗期、幼树期和成熟期叶片的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性状特征,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胡杨幼苗期、幼树期和成熟期不同形态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 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1)在胡杨生长发育过程中, 其叶片形态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随着胡杨树龄的增长, 其叶片的长/宽比值、比叶面积和叶片厚度逐渐减小, 而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和叶干重数据增大。(2)胡杨成熟期阔卵圆形叶具有较高光合活性, 通过提高Pnmax以增强光能利用率, 使其在干旱荒漠区高温、强光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与光合速率; 幼树期条形叶具有较宽的光能利用区间, 能够在弱光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幼苗期条形叶具有较低的α与相对较高的LCP、LSP及Pnmax, 主要归因于其较高的比叶面积, 高效光捕获面积使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上述结果是胡杨在不同光环境下形成的适应性反应和生理生态机制。(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适于胡杨不同形态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2.
西洋参有效成分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气候生态因子对西洋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日照是影响西洋参总皂甙含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其总皂甙的含量与总氨基酸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故气候因子对二者的作用方向相反;影响西洋参醚浸出物、醇浸出物以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均为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  相似文献   
83.
饥饿胁迫对小鼠学习记忆、SOD和心肌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小鼠断绝食物,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生理应激反应。结果表明,饥饿后小鼠的体重明显减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记忆能力和大脑5-羟色胺含量无明显改变,心肌丙二醛含量下降,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改变,血浆SOD活性提高,血浆SOD同工酶变带无明显改变。提示饥饿胁迫使小鼠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反应,使小鼠学习能力提高,加强延缓机体衰退的生理功能;这些应激反应有利于小鼠在逆境下的生存。  相似文献   
84.
蛋白芯片生产用醛基化玻片制备的条件优化及初步检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一种以玻片为基质的蛋白芯片制备的优化及检定方法。将经过清洗处理的玻片,用不同浓度的氨基硅烷试剂和戊二醛试剂,在不同的时间内,进行氨基化和醛基化处理,通过蛋白结合强度与处理时间及溶剂浓度的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确定最佳的优化条件,将不同浓度梯度的人IgG抗体结合于该玻片表面,经过洗涤、封闭,再加入Cy3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洗涤后检测各点的荧光强度,确定其线性范围及其检测灵敏度。氨基硅烷试剂浓度为5%,作用时间为30min;戊二醛试剂浓度为2.5%,作用时间为60min时,蛋白结合强度达到饱和。蛋白芯片在2~2×4-7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能够检测出人IgG的最低浓度为2×4-8mg/ml。  相似文献   
85.
1989年,管立人等在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的体内发现了一种利什曼原虫,其大小及对实验动物的致病力均与苷肃及内蒙古地区大沙鼠体内寄生的沙鼠利什曼原虫有显著差别。为此,我们着重对其体内三种水解酶作了一些研究,并与杜氏利什曼原虫进行了比较,希冀作为了解该虫生理学的部分资料,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6.
丁新景 《生态学报》2018,38(16):5857-5864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刺槐、榆树、白蜡、臭椿4种人工林土壤细菌结构及多样性,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中共有31门细菌;4种人工林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细菌以及刺槐、臭椿人工林土壤中硝化螺旋菌门细菌是土壤中的优势群落。不同人工林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广古菌门、泉古菌门、蓝藻菌门细菌丰度差异显著。刺槐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白蜡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低。土壤pH、含水量、有机质含量与酸杆菌门细菌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pH与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芽单胞菌门细菌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pH、有效磷含量与人工林细菌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存在一定差异,土壤pH、含水量、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素。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水杨酸(SA)和霜霉病两种处理诱导黄瓜PCD过程中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其引发的黄瓜叶片PCD发生方式。选择长出4片真叶的黄瓜植株为试材,用10 mmol/L SA处理叶片,用5×105-10×105个孢子囊/m L的霜霉菌菌液接种叶片,分别取SA处理0、3、12和24 h及接种菌液0、36、72和96 h的叶片提取RNA,用q RT-PCR技术分析16个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实验结果表明:16个基因在SA处理和霜霉病接种后都表达,呈现相似或相悖的表达趋势,说明SA诱导的PCD相关基因与霜霉病诱导的PCD信号通路有明显的相互联系,其中11个基因在霜霉病处理中结果与SA处理相似皆为上调,5个基因在SA处理中为上调表达,在霜霉病处理过程中却是下调表达,这也表明SA和霜霉病引发抗病信号途径存在差异,从而使黄瓜叶片PCD发生方式不同。通过查找文献分析16个基因的功能及研究现状,这些基因属于4个功能类群,主要包括参与线粒体膜转运、细胞呼吸作用、蛋白质合成、折叠和转运、线粒体信号转导以及其他或未知功能。  相似文献   
88.
该研究以14~18天胎兔为试验对象,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观察其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过程。用AKP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兔PGCs,结果均为阳性,将兔PGCs分别接种于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MEF)、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REF)制成的不同密度饲养层来确定种属跟密度对体外培养兔PGCs的影响。结果显示,兔PGCs接种于用同源胚胎成纤维细胞所制成的密度为6×104的饲养层上所得到的集落个数最多,集落形态最好,分化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89.
采用岩棉和营养土方作育苗基质,观测了基质对番茄幼苗各时期生长的影响。其试验结果是:以岩棉作基质培育功苗能增加番茄幼苗全株的干重,其中幼苗根系的干重增加较为显著。在播种24d内,岩棉育苗的幼苗高度、茎干重、叶面积和干重的增长略低于营养土方育苗,24d以后,岩棉育苗则增长迅速,说明岩棉育苗具有增加幼苗干物质累积、培育壮苗的特点,证实岩棉是一种良好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90.
探索恒河猴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其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取恒河猴骨髓细胞悬液,经梯度离心去除大部分血细胞,取含有MSC的中间单核细胞层,在含10%胎牛血清及1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L-DMEM中培养扩增,并不断换液去除杂细胞,经过18 d的原代培养,获得呈致密单层生长的MSC,其形态为较规则的长梭形细胞,排列有方向性,呈现一定的漩涡状、辐射状生长趋势。将原代细胞以1∶2传代,传代培养后期,细胞增殖速度逐渐变缓,细胞形态逐渐出现三角形、多边形及扁平宽大形等不规则形态。结果显示,恒河猴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但需进一步优化其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