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91.
为了研究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HD)RET基因突变特征,从分子水平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发病机理,揭示中国人群HD与RET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测序方法,对50例HD患儿和30例无便秘正常对照者,进行RET基因第13外显子突变筛查,并对第13外显子突变阳性患儿家系作研究。结果发现在50例HD患儿中,有7例第13外显子扩增片段在SSCP分析时出现泳动变位。经DNA测序证实,有3种点突变类型(错义、同义和移码),第13外显子突变率为14%(7/50)。在7例第13外显子突变的患儿中,发现2例患儿的父亲存在与其子相同的突变。实验表明中国先天性巨结肠人群存在着RET基因突变,且以杂和性点突变为主,HD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192.
建立并评估分别检测戊型肝炎(戊肝)病毒IgM与IgG抗体的捕获法及间接法ELISA。以原核表达的多聚化重组HEV蛋白为抗原,建立戊肝捕获法IgM ELISA(E2-IgM)和间接法IgG ELISA(E2-IgG).利用29只实验感染猴系列血清及多份临床急性肝炎血清、正常人血清以及单克隆抗体评估所建立的方法的敏感法与特异性,并与商品化试剂(Genelabs公司抗-HEV IgG和IgM试剂,GL-IgM/GL-IgM)进行比较。29只恒河猴E2-IgM和E2-IgG的阳转率均为100%,其中75%在感染后4周内阳转,均早于ALT异常时间。E2-IgM持续2-14周,平均6周;E2-IgG在70周时仍无一阴转。GL-IgG阳转率为79.3%(23/29),多数晚于ALT异常时间,平均持续约18周,但最长为1只在感染后70周时仍为阳性。用E2-IgM试剂盒检测928份正常人血清,仅2份OD值略高于0.2。检测510份临床急性肝炎血清,可明显将其区分为2个部分,一个部分OD值小于0.2,其OD值分布与正常人相似;另一个部分OD值大于0.4,共131份,其中109份大于1.0。可能分别对应于急性肝炎中的非戊肝患者和戊肝患者。119份非甲-丙急性肝炎中,E2-IgM阳性57份,GL-IgM阳性29份(E2-IgM均阳性)。5060份普通人群血清的E2-IgG OD值在0.2以下,形成一个近似对数正态峰,均值为0.022,在OD值0.4以上则分布均匀。用E2-IgG试剂检测200份临床急性肝炎血清,结果OD值0.2以下也形成一个与普通人群类似的近似对数正态峰,但OD值在大于1.0-4.0间形成另一个尖峰(峰值在OD2.5处),其中多数E2-IgM阳性。抗-HEV单抗可明显阻断E2-IgM及E2-IgG,单抗Fab段的阻断效果与完整抗体类似,提示这种阻断是表位特异的。建立的戊肝IgM试剂和IgG试剂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IgM试剂适用于临床戊肝诊断,IgG试剂适用于既往戊肝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193.
不同产地和生长季节喜树叶中喜树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是我国特有抗癌植物。本文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喜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含量表明,均以四川都江堰所产喜树叶中喜树碱含量最高。不同生长月份的喜树嫩叶中喜树碱含量成一条单峰曲线,以7月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4.
报道了米虾属一新种-昆明米虾Caridina kunmingensis Wang et Liang,sp.nov.。昆明米虾与石林米虾Caridina shilinica Liang et Cai2000有相似之处,但前者额角较短,前两对步足腕节和螯短而粗,雄性第1腹肢内肢、雄附肢形态和结构均与后者不同。  相似文献   
195.
从菠菜 (SpinaciaoleraceaL .)叶绿体中提取的PSⅠ颗粒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组氨酸 ,利用光谱和SDS_PAGE技术研究了强光 ( 2 30 0 μmol·m-2 ·s-1)处理过程中外加组氨酸对色素和多肽光破坏进程的影响。强光处理可以使PSⅠ颗粒的光吸收减小 ,在照光 30min后外加组氨酸有效地抑制了光吸收减小的趋势。外加组氨酸在照光约 10min后对PSⅠ颗粒CD信号的下降也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加组氨酸对PSⅠ颗粒中色素保护作用的这种延迟现象表明 ,在强光照初期和后期PSⅠ颗粒光抑制的机理可能不同。外加组氨酸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光照过程中PSⅠ颗粒 77K荧光产量的下降。SDS_PAGE分析结果发现 ,外加组氨酸在光照过程中不但对PSⅠ颗粒的反应中心蛋白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对其他多肽组分同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6.
经热预处理(湿度为25-45℃,部分实验为20-36℃,时间为5-10min)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叶绿体。严重影响其能量转换的各步反应。(1)循环光合磷酸化速率随处理温度而下降。(2)类囊体膜上腺三磷酶失活。(3)光照诱导叶绿体的质子吸收减小;叶绿体的9-氨基吖啶(9-AA)荧光猝灭减弱,但加二环己基磷二亚胺(DC-CD)可以部分恢复9-AA荧光猝死。(4)叶绿体的延迟发光和△A515nm电色效应均出现明显变化。(5)免疫印迹反应结果表明,经45℃预处理叶绿体的膜上腺三磷酶出现解离,其α亚单位的蛋白量明显减少。(6)预处理温度超过33℃,叶绿体光系统Ⅰ介导的氧吸收速率也下降,在反应介质中加芥子碱可以部分恢复其氧吸收能力,就这些结果与膜透性变化、耦联因子复合物解离和自由基积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7.
番红花雄蕊柱头状物的离体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雄蕊为材料诱导培养出花柱柱状结构,诱导率可达30%,起源于花丝基部。影响雄蕊柱头状物诱导的主要因素为外植体的发育期和生长素NAA的使用浓度。幼嫩浅黄色雄蕊适于诱导柱头状物。温度和光照在不同激素水平下对雄蕊柱头状物诱导的影响不同。紫外检测表明,由雄蕊诱导出的柱头状物含有番红花甙、番红花醛和番红花苦甙。其含量明显高于由药柱诱导出的柱头状结构。在诱导花魔王、子房、花瓣的柱头状物的过程中,观察到成药逆转现象。  相似文献   
198.
青海高原矮嵩草和珠芽蓼的光合适应性比较(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生长在两个海拔地带 (3 2 0 0m ,3 980m)的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Serg.)和珠芽蓼 (PolygonumviviparumL .)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海拔升高 ,矮嵩草和珠芽蓼叶片的Fv/Fo、Fv/Fm和Rfd值均增大 ,且矮嵩草的Fv/Fo、Fv/Fm 和Rfd值均大于珠芽蓼。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 ,海拔升高 ,珠芽蓼和矮嵩草的叶绿体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形 ,但珠芽蓼的叶绿体变形和类囊体膜肿胀现象更为显著。研究表明 ,矮嵩草和珠芽蓼光合作用对高山胁迫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且矮嵩草的适应能力比珠芽蓼强。  相似文献   
199.
分析了蜡质基因引导区的两个简单重复序列 (SSR) (CT) n 和 (AATT) n 在 74份水稻材料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 (AC)的关系。这些材料包括了籼稻 (OryzasativaL .ssp .indica)、粳稻 (O .sativassp .japonica)和普通野生稻 (O .rufipogon) ,其AC值覆盖了栽培稻AC分布的整个范围。以 (CT) n 作标记检测到 8个等位基因 ,粳稻品种趋于含有重复数目较多 (n≥ 16 )的等位基因 ,重复次数较少 (n≤ 14)的等位基因只出现在籼稻中。 (AATT)n检测到 2个等位基因 ,野生稻中少数植株表现出杂合性。分析表明AC与这两个SSR序列基因型高度相关 ,高AC (>2 2 .0 % )品种具有 (CT)重复次数较少 (n≤ 14)的等位基因 ;相反 ,除了糯米外 ,所有低或者中等AC的品种都有 (CT)重复数较多 (n≥ 16 )的等位基因。具有重复次数较多的 (AATT) 6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高AC ,具有重复次数较少的(AATT) 5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低或中等AC。不同SSR基因型品种间AC差异极显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两个SSR序列在直链淀粉合成中的直接功能 ,SSR变异与AC间近乎完全的相关性可作为分子标记直接用于水稻的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200.
茉莉酸甲酯对水稻种子萌发和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茉莉酸甲酯 (methyljasmonate ,MeJA)对水稻 (OryzasativaL .)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表现出“双重性”效应 ,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最适浓度为 5× 10 -7mol/L ,高浓度作用相反。MeJA对水稻萌发胚乳酸性磷酸酶、α_淀粉酶、淀粉和盐溶蛋白降解作用也如此 ,但它抑制谷蛋白降解。实验结果表明 ,MeJA促进和抑制水稻种子萌发都与α_淀粉酶活性有关。讨论了MeJA对种子萌发作用与ABA作用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