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胆管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样品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难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恶性肿瘤.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以期筛选出人血清中具有医学价值的胆管癌癌变的标志物.利用白蛋白/IgG去除试剂盒去除血清中高丰度的白蛋白和IgG,再经丙酮沉淀得到高质量的血清样品.样品经双向电泳(2-DE)得到了分辨率较好的胆管癌血清的蛋白点图谱.利用Image Master 2D软件对比分析了胆管癌病人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2-DE图谱.其中,表达上调蛋白有8个,表达下调蛋白有6个.用质谱获得上述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并经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了11种差 异蛋白质,其中8种蛋白质的表达与胆管癌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阐明胆管癌的机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2.
玉米螟P450基因cDNA的克隆及植物次生物质对其诱导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细胞色素P450是一类在生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家族,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 理功能,包括对植物次生物质代谢和杀虫剂解毒等.本研究以玉米螟5龄幼虫中肠的总RNA为 模板,根据不同昆虫P450基因家族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利用RT-PCR扩 增出了玉米螟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 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获得了编码213个氨基酸残基的641 bp的DNA片段,命名为OfP450(GenBank登录号:EU807990) ;与已公布的棉铃虫、家蚕、欧洲防风草结网毛虫、小菜蛾和黑腹果蝇等的细胞色素P450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55%、50%、49%、44%和31%.将植物次生物质棉酚、丁布添加入人工饲料中,对玉米螟进行了饲喂实验,采用优化半定量RT-PCR,以18S rRNA为内标,RT-PCR检测进食棉酚、丁布植物化合物的玉米螟中肠P450基因的转录. 结果表明,其转录水平能被棉酚、丁布显著诱导. 提示本实验克隆的玉米螟细胞色素P450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作用与P450表达量呈正相关.该研究为下一步将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与肌球蛋白Ⅵ相互作用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鉴定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在肝脏组织的功能,采用GST pull-down结合质 谱技术,检测该蛋白在肝脏中的结合蛋白,结果提示,肌球蛋白Ⅵ与HSPC300/hHBRK1共沉降,Western 印迹杂交证实了质谱的结果.构建HSPC300/hHBRK1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获得了His-hHBRK1融合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证实hHBRK1与肌球蛋白Ⅵ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hHBRK1与肌球蛋白Ⅵ在肺癌95D细胞的胞浆共定位,提示其相互作用可能是直接结合.肌球蛋白Ⅵ参与细胞迁移、高尔基分泌泡的运输和维持高尔基体稳定性等作用.hHBRK1与肌球蛋白Ⅵ相互作用,为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参与细胞迁移和胞内物质运输提供了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74.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 类抗生素.目前国外对普那霉素的基因工程研究甚少,国内尚属空白,这阻碍了利用基因工程 的方法来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柯斯基因组 文库的构建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出了与普那霉素高产密切相关的新基因所在的柯斯质粒,并通过 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确定了该基因所在的酶切片段,对酶切片段进行亚克隆测序,获得了 与天蓝色链霉菌中抗生素调控基因afsk同源新基因的全长克隆,该新基因包含有1个2 12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08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Spy1.对该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75.
1植物名称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又名麻花秦艽,藏药中称为“解吉嘎保”。 2材料类别幼嫩叶子。  相似文献   
76.
马海蓉  李维琪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6):119-123
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研究蛋白质组中所有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图谱是功能基因组时代许多科学家关注的问题,而大规模的酵母双杂交系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图谱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策略。近两年来该策略最具代表的实例是用它进行酵母中所有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查。但是巨大的蛋白质网络比我们想象要大得多,单一的双杂交系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同其它的方法有效地结合。  相似文献   
77.
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真菌△^6-脂肪酸脱氢酶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获得一个593 bp的cDNA片段,再根据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cDNA末端扩增技术(RACE)获得该cDNA的3’和5’序列,从而得到全长为1482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长度为1377bp、编码45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为52kD。与报道的△^6-脂肪酸脱氢酶一样,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脂肪酸脱氢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和疏水结构,在其氨基酸序列的N-末端具有类似于细胞色素b5的血红素结合区。该序列为一个新的编码△^6-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为了验证其功能,把开放阅读框序列RAD6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YES2.0,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RAD6,并转化到酿酒酵母的缺陷型菌株INVScl进行表达。通过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该序列在酿酒酵母中获得表达。所编码的酶具有△^6-脂肪酸脱氢酶活性,能将外源性的底物亚油酸转化为γ-亚麻酸,γ-亚麻酸的含量占酵母总脂肪酸的3.85%。  相似文献   
78.
△6-脂肪酸脱氢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包括γ-亚麻酸在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有价值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对γ-亚麻酸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当前来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替代来源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6-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这里从△^6-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系统进化和基因工程应用等方面探讨了△^6-脂肪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一种定量研究酵母体内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简便、快捷的方法,为抗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提供一条可行性途径。本文选择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为靶蛋白对,首先用酵母双杂交系统(LiAc法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方法定性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然后通过α-半乳糖苷酶活力定量测定了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并确定了最佳酶活测定时间,并与β-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进行了比较,认为α-关乳糖苷酶活力定量测定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道了YHPD及其用HPLC方法分离得到的四种主要组份在溶液中和CHO细胞内的吸收和荧光特性.YHPD分离组份d在稀溶液状态(0.5μg/ml)与其它三种组份不同,表现出较稳定的聚集态性质,YHPD及组份摄入细胞后,荧光光谱和Soret吸收峰明显红移,荧光量子产额增高.同时看到YHPD的吸收和荧光特性受环境中H~ 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