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30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目的 探索通过对电子病历疾病模板的专业性和规范化的控制提高病历质量。方法 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电子病历相关管理规范的认识,疾病模板的合理性及数量,使用疾病模板对提高工作效率、科研水平及改善病历质量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92.14%的人员认为使用电子病历模板后减少了病历书写时间,83.90%的人员认为使用模板后改善了病历书写质量,92.17%的人员认为使用模板对科研工作有利。另外仅有29.87%的调查对象了解电子病历模板的制作规范,了解程度较低。结论 完善的电子病历疾病模板对提高工作效率、科研水平及改善病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亟待解决。完善病历模板、加强质量监控可以提高电子病历质量及信息利用率。  相似文献   
32.
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敏建  王立群    丰华丽  戴向前  黄昌硕  王高旭 《生态学报》2008,28(6):2887-2887~2893
针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湿地消退问题,通过研究湿地水分运动与补给规律,分析湿地和径流进退的关系、湿地生境和生物的扩展关系,分析湿地水文连接度下降引起的湿地消退效应.根据湿地水循环原理和湿地生境空间分布规律,建立湿地径流场与生物多样性场的概念,从而提出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以维持湿地存在、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为目标,通过湿地径流场与生物多样性场的耦合关系,将湿地划分为中心区和适宜活动区,以维持湿地生态水文结构所需要的水分条件定义为湿地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问题的核心为确定湿地生态水文结构,并以湿地中心区和适宜活动区为边界条件,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的水量平衡模型对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以维持中心区的水分条件作为最小生态需水;维持适宜活动区的水分条件作为适宜生态需水.湿地生态水文结构更对湿地管理提供生态安全阈值.根据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的稳定程度,建立湿地生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进行不同级别的预警管理.  相似文献   
33.
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健     郝占庆     李步杭     叶吉    王绪高   姚晓琳   《生态学报》2008,28(6):2445-2445~2454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未成熟种实、花序和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4类,计算各类别的数量,而后分别烘干秤重.从2005年6月到2006年11月,共收集到隶属11科12属20种的种实及其生殖器官残体.累计收集到121291粒种实,其中成熟种实23147粒,仅占所有种实总个体数的19.1%.种实数最多的树种是紫椴(Tilia amur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两个树种种实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90%.对2006年5月~11月种子雨季节动态的分析发现:种实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数量极大,但主要由未成熟种实组成;在10月中旬出现成熟种实散落高峰,但未成熟种实仍占一定的比例.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成熟种实数统计,成熟种实数量在100~200之间的收集器数量最多.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树种数统计,收集器中最多收到的树种数为7,树种数为3和4的收集器个数最多.对6个主要树种成熟种实所在收集器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紫椴和水曲柳的成熟种实在整个样地都有分布,春榆(Ulmus japonica)、糠椴(T.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 mono)和假色槭(A. pseudo-sieboldianum)则只在样地的局部区域收集到成熟种实.成熟种实的空间分布与母树的空间分布大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树种的成熟种实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较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34.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CO2通量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靖    于强  潘学标  尹红  张永强 《生态学报》2008,28(6):2843-2843~285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热、CO2通量的准确估算对理解陆地和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有着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基于过程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CO2通量模型,综述了统计模型、综合模型及基于遥感的模型的发展过程.其中水热通量统计模型包括基于温度和湿度以及基于温度和辐射的方法;CO2通量统计模型包括基于气候因子或蒸散因子以及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水热通量过程模型包括大叶、双源、多源和多层的水热传输物理模型;CO2通量过程模型包括叶片尺度及由大叶、双叶和多层方法扩展到冠层尺度的生理生态模型以及光合-蒸腾耦合模型.综合模型包括生物物理模型、生物化学模型和生物地理模型.统计模型形式简单,资料易得,对大范围的水热通量模拟具有指导意义;过程模型准确的揭示了水热和CO2通量传输的物理和生理过程,是大尺度综合模型的基础.未来生态系统水热、CO2通量估算模型将集成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多尺度网络观测和大尺度机理模拟.  相似文献   
35.
利用6个合理用药国际指标以及TOPSIS法,综合分析和评价了2009年上海市某区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用药状况。12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分析显示:平均药费为77.11元/张,平均药物数为2.30种,抗菌药物费用比例为12.02%,针剂费用比例为12.95%,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6.27%,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为56.45%。根据C i值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用药基本合理,部分医疗机构门诊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6.
高志灵  苏敏  江正俊 《生态学报》2021,41(7):2886-2894
物种间相互作用是影响生物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基于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通过构建多宿主种群的种内和种间高阶相互作用模型,研究宿主种群的间接竞争效应对寄生群落动态的影响机制。为有效地揭示高阶作用对种群动态的影响,通过对比宿主-寄生群落的现象模型以及机制模型,利用机制模型产生的合理数据集对现象模型中高阶项的参数进行拟合,进而探讨了高阶相互作用在群落动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完整的高阶相互作用模型在描述多宿主-寄生系统的群落动态中表现最优,而直接相互作用模型对群落动态的描述相对较差,即同时考虑种间和种内的高阶相互作用模型更加符合机制模型所描述的群落动态。此外,种内高阶作用和种间高阶作用产生不对称效应,宿主间的种间高阶作用对群落产生的影响较种内高阶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宿主-寄生生物群落的稳定性研究,为理解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鲁先文  马瑞君    孙坤 《生态学报》2008,28(6):2518-2518~2525
连续两年对雌雄异株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 sinensis Rousi)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进行了观察,检测了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花粉-胚珠比,并进行了人工授粉、套袋实验,检测结实率.结果显示中国沙棘风媒传粉发生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单花花期约7d;传粉盛期在第3天到第5天,柱头的可授性从第2天到第4天或第5天.中国沙棘花先叶开放、花小、无花冠、花药成熟时萼片从两个侧面的纵缝中裂开,形成有利于花粉散布的对流风洞.花粉活力和花粉-胚珠比都很高,具有典型的适应风媒传粉的花部特征和性状.中国沙棘花粉的传播距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通过重力玻片法检测可以看出,在风速小于3m/s时,主要集中在15~25m之间,当风速大于3m/s时,顺风向可超过85m以外.传粉效率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8.
1967年,Biggins首次报道通过溶菌酶处理获得了有生活力的篇藻(Phormidium luridum)原生质球。此后,虽然许多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原生质球的再生和融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再生和融合与分离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血清内TNF-α的来源及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n=30),于建模3h、6h、12h、24h、48h、72h各取5只动物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中TNF-α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肝、肺组织内TNF-α的表达。另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N组,n=30)。结果AHF组各时间点血清ALT的增高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AHF组与N组相比血清内TNF-α的增高在3h(P〈0.01)、6h(P〈0.05)有统计学差异;AHF组肺组织与N组相比TNF-α的表达在3h、6h、12h(均为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AHF模型;TNF-α在此模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肺脏可能是血清内TNF-α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乌克兰Schmalhausen动物研究所(SIZ)对核工厂周围隔离区(exclusionzone ,EZ)的野生动物所进行的长达20年的放射生态学调查研究。基于乌克兰以往鸟类迁移的观察资料,评估了137Cs和 90Sr在隔离区候鸟体内的含量。而且还选择一些动物物种作为环境状况的标准指示生物,目的是为了阐明1 37Cs在隔离区脊椎动物体内的污染情况;整个第聂伯河流域、基辅行政区和隔离区软体动物贝壳内 90Sr的β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相对放射性核累积、迁移和累积因素呈有规律的季节性和长期性变化趋势,这些参数的运用可以大大地减少数据的波动和复杂性。直接辐射毁坏森林后,营养链的崩溃和病死树昆虫害虫的爆发导致了其次级生态变化。99 %的隔离区并不直接受辐射的影响,人员撤离、农业和森林管理停止以及大规模排除污染是这些区域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初始变化之后,由于自然资源、捕食者和偷猎者等的限制,隔离区的动物密度和分布达到一个稳定的极限值。数年前成功地在隔离区引入了一群蒙古野马,该群体保持了稳定增长。重新评估了以前划定的若干自然保护位点目前的保护状况,并提出了建议扩大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