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87篇 |
免费 | 2646篇 |
国内免费 | 12073篇 |
专业分类
342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1篇 |
2023年 | 745篇 |
2022年 | 1146篇 |
2021年 | 1183篇 |
2020年 | 1111篇 |
2019年 | 1249篇 |
2018年 | 840篇 |
2017年 | 811篇 |
2016年 | 817篇 |
2015年 | 1098篇 |
2014年 | 1617篇 |
2013年 | 1440篇 |
2012年 | 1981篇 |
2011年 | 1965篇 |
2010年 | 1699篇 |
2009年 | 1750篇 |
2008年 | 1918篇 |
2007年 | 1819篇 |
2006年 | 1806篇 |
2005年 | 1448篇 |
2004年 | 1208篇 |
2003年 | 1081篇 |
2002年 | 995篇 |
2001年 | 928篇 |
2000年 | 835篇 |
1999年 | 607篇 |
1998年 | 295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156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58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4篇 |
1964年 | 13篇 |
1957年 | 18篇 |
1955年 | 12篇 |
1954年 | 16篇 |
1950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β-内啡肽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例无疼痛主诉的患者电针前后侧脑室脑脊液中B-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B-EPIS)的含量,其中6例用弹簧棒测定了痛阈和耐痛阈。结果表明,每 ml 脑脊液中β-EPIS 的含量比针前增加126.7 fmol/ml(P<0.02),病人的痛阈比针前升高29.5%,耐痛阈升高28.1%(P<0.05)。β-EPIS 含量的增加量与痛阈、耐痛阈的升高值呈直线相关,r_1=0.776,r_2=0.741(P<0.05)。表明电针能促使脑内释放β-内啡肽,释放增加的β-内啡肽参与镇痛作用,这可能是电针镇痛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广东路氏锥虫的研究Ⅰ.种的特性及其在实验寄主中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发现于广东的鼠锥虫进行了寄主特异性、形态学、实验寄主体内的感染过程、厦虫氨基酸组分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将其定为路氏锥虫在中国广东分布的一个不同地域株。本文研究了它在实验寄主体内繁殖消长的规律,整个发育过程的各期形态及成熟期的超微结构,并测出其16种氨基酸的存在和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主动脉与肾动脉缩窄造成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数量增加,其中β_1-AR及其mRNA增加,而β_2-AR及其mRNA不变;左心房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浓度-收缩效应曲线右移;而心肌ISO浓度-cAMP蓄积曲线无显著改变;血淋巴细胞β-AR数量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心功能不全时心脏β_1-AR数量增多,但其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反而降低,在cAMP生成以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或心肌收缩成分功能存在障碍,而血淋巴细胞β-AR的改变与心脏β-AR的功能改变平行. 相似文献
6.
对蛋白质热稳定性的研究是解析蛋白高级结构,开发蛋白功能及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其结构分析的一个重要关切点.观测蛋白质的圆二色光谱随温度程序变化而改变是研究其热稳定性的常用手段,传统的实验方法为选用某一单波长作为测试点,通过连续升温测试蛋白在单波长下的圆二色变温曲线,然后拟合出Tm值,此方法所得的信息有限,... 相似文献
7.
SWAT模型对景观格局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以丹江口库区老灌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的空间配置与类型组成能够对流域的产流、产沙及非点源污染产生影响。在以往SWAT模型研究中,往往默认水文模型考虑了该影响。为分析SWAT模型对不同景观格局变化的敏感性,根据老灌河流域2000年土地利用在各子流域的组成,模拟研究区更为破碎、复杂的景观空间配置,通过设置多套试验参数,利用SWAT模型生成基于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SWAT模型不能反映除坡度和面积变化之外的景观水平下各斑块之间因景观空间格局改变对流域产流、产沙以及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模型通过其他参数的调整,弥补了模型分析数据的不足,使实测数据与模型部分结果高度吻合。这表明,一个能够反映流域部分水文特征的SWAT模型,未必是对研究区真实情形的模拟,而是各个参数间平衡的结果。因此,在利用SWAT模型分析模拟景观变化时,不应默认模型能够模拟景观空间格局改变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同时研究者可以通过划分坡度带,提高模型对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 3, CS3)是细胞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其活性调节着生物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本研究旨在从苹果全基因组中鉴定CS3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苹果CS3基因的潜在功能提供理论基础。利用BLASTp基于GDR数据库鉴定苹果CS3家族成员,通过Pfam、SMART、MEGA5.0、clustalx.exe、ExPASy Proteomics Server、MEGAX、SOPMA、MEME和WoLF PSORT等软件分析CS3蛋白序列基本信息、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构域组成、系统进化关系以及染色体定位情况。利用酸含量的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技术检测苹果6个CS3的组织表达和诱导表达特性。苹果CS3基因家族包含6个成员,这些CS3蛋白包括473−608个不等的氨基酸残基,等电点分布在7.21−8.82。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S3蛋白分别定位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系统进化分析可将其分为3类,各亚家族基因数量分别为2个。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CS3基因分布在苹果不同的染色体上。蛋白二级结构以a-螺旋为主,其次是无规则卷曲,b-转角所占比例最小。筛选的6个家族成员在不同苹果组织中均有表达,整体表达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MdCS3.4相对表达含量最高,MdCS3.6次之,其他家族成员相对表达量依次为MdCS3.3>MdCS3.2>MdCS3.1>MdCS3.5。qRT-PCR结果显示,MdCS3.1和MdCS3.3基因在酸含量较低的‘成纪1号’果肉中相对表达量最高,酸含量较高的‘艾斯达’果肉中MdCS3.2和MdCS3.3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因此,本研究对不同苹果品种中CS3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在苹果果实酸合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CS3基因在不同苹果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为后续研究苹果品质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居群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原产贵州、四川的10个头花蓼收集系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各头花蓼收集系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异,以便找出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头花蓼收集系及其头花蓼植株上总黄酮含量较高的部位,为头花蓼药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其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茎>花>嫩叶>老叶>嫩茎。头花蓼老茎、花中总黄酮含量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其它部位差异不显著。四川都江堰居群老茎总黄酮含量最高,达2.761%,显著高于其它收集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