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一个具有卓越远见的法律文书。过去近40年来,全球联手合作,致力保护具有超越国界、具有全人类突出普遍价值(OUV)的世界遗产,《公约》取得了重大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甚至全球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等问题。森林覆盖率的下降是环境问题最突出的表现,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森林被砍伐,而退耕还林的数量又极其有限,因此,解决森林的使用和养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森林管理经营的现状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主义的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3.
4.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于2022年6月16日从左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1株革兰阴性杆菌,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血清凝集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等鉴定为肠炎沙门菌。根据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序贯给予该患者美洛培南1.0 g q8h静脉点滴9 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 q6h静脉点滴5 d,美洛培南1.0 g q8h静脉点滴19 d,万古霉素1.0 g q12h静脉点滴10 d,以及左胫骨平台感染清创+引流术后,患者伤口处未见明显渗血渗液且感染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最终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提高厌氧迁移式反应器(AMBR)的处理效能,采用自制有效容积为40.5L的5格室AMBR,通过进水COD质量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调控,探讨了反应器在逐渐升高容积负荷(VLR)及突然受到高负荷冲击时对高浓度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VLR在3~9 kg COD×(m3·d) -1之间,COD去除率可稳定在88%以上,VLR为3.5 kg COD×(m3·d) -1时最高,达到92%,VLR超过10 kg COD×(m3·d) -1时,COD去除率开始下降,VLR超过12 kg COD×(m3·d) -1时,有机负荷超出系统承受限度,COD去除率下降到了75%。当VLR从7.5 kg COD×(m3·d) -1突然提升到15 kg COD×(m3·d) -1时,前2 d COD去除率并无明显下降,保持在84%,但在第3 d 降低到了78%,在恢复冲击前有机负荷后第4 d,COD去除率恢复到冲击前水平。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的声景具有重要价值。声景感知是衡量保护地声景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声景感知受到声景环境、声源构成、主导音等要素影响,也会对人们环境感知的可接受度、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已有对城市和乡村环境中主导音、听觉对视觉及情绪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保护地中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较为缺乏。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听音实验,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得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可知武陵源声环境中导游喇叭和谈话的声音是感知频率高且接受度最低的声源,因而在保护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控制。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内乡村环境中的鸟鸣、流水等自然声源的可接受度要高于武陵源中纯自然环境中的同等声源的可接受度。在低噪声环境下,高感知频率的声源与主导音不一致,即被感知频率高的声源不一定是主导音。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声景与情绪感知与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声景环境中的自然声源均能使性格“内向安静”和“易焦虑的人”感到“放松”“舒适”和“多样丰富”。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武陵源声景价值认知的策略和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将自然与文化完全对立的现代西方经典范式二元论,使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评估标准(vii)在界定“自然美”方面往往有所局限:仅仅从物的存在而不是从人的审美活动出发来考察“美”。具体通过回顾依据标准(vii)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案例,分析标准(vii)的两类评估要求(“绝妙的自然现象”与“特殊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所要识别的“自然美”。由标准(vii)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为区别于自然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必须把“自然美与自然审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而通过分析目前广泛使用的风景资源与风景美学评价方法,指出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识别与评估应从现成的物质实体转向生成的关系存在,聚焦于“自然美”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此实现对自然和文化价值体系的整体关照。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人类社会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森林对于人类来讲是尤为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人类可以发展林业,获取经济效益,也可以优化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将针对森林经营中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9.
自然圣境(sacred natural sites,简称SNS)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典型的文化景观。它们作为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记录,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是其赖以存在的根基。从单纯的自然保护到融合文化价值的整体性保护,反观国外SNS保护工作的方向性转变,有助于在全球发展主义时代背景下从“术”的层面重新审视中国SNS保护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世界遗产角度,在阐述SNS概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不同国际组织机构参与下的SNS保护实践进展;总结目前在其保护中涉及的景观方法和生物文化多样性方法等主流保护方法;最后指出在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充分开展本土SNS基础调研,完善相关规划并确立保护条例,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SNS中的人际间及人与其他物种的公平关系是中国SNS保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