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陈云  刘喆  彭景  张富春  陈幼珍  王宾 《动物学报》2001,47(4):419-424
为了探讨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β亚基DNA避孕疫苗的可能性,以恒河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mCGβ亚基全长氨基酸编码序列的cDNA片段构建了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MV4-rmCGβ,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导入HeLa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rmCGβ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实验证明HeLa细胞在转梁后24h表达最强,48h和72h表达依次减弱,利用ELISA方法检测了pCMV4-rmCGβ在HeLa细胞中rmCGβ蛋白的表达,rmCGβ蛋白主要以细胞内或膜结合的形式存在,其含量可达0.5ug/10^6细胞,pCMV4-rmCGβDNA免疫接种雌性BALB/c纯系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滴度最高可达1:6000以上,高滴度的免疫反应持续10周以上,且免疫反应的强度与pCMV4-rmCGβDNA无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细胞粘附分子(CAM)可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传导信息,参与机体胚胎发育、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主要的CAM分子之一,可表达于活化的细胞,内皮细胞等。人膜是母体与胚胎滋养层直接接触的特殊组织、已发现蜕膜细胞在着床过程中参与了局部免疫耐受的形成,但对着床期ICAM1在蜕膜细胞表达的动态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别从整体和局部角度、着床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及子宫内膜/蜕膜(EC/DC)细胞ICAM1的不同表达特点进行了动态观察和对比性分析。结果发现,ICAM1在着床期PBLC及EC/DC中的表达均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Tab.1;Figs.1&2)。ICAM1在PBLC中的表达于妊娠第一天(D1)即开始降低,D2降至最低;与此不同,ICAM1在EC/DC中的表达于D2开始降低,D4降至最低,D5开始恢复,但尚未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ICAM1在蜕膜局部的表达调节方式不同于外周血;ICAM1表达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蜕膜细胞均代表着活化的功能性细胞,这些细胞表面ICAM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制备了非孕兔、孕兔和绐孕兔注射高剂量[D丙‘,脯’乙基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 A)不同天数的子宫内膜多聚核糖体,并从多聚核糖体提取mRNA,在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系统中测定了活性。结果指出用LH-RH A处理后多聚核糖体mRNA量减少,其翻译活性降低,在体内实验中核糖体mRNA诱导兔子宫分秘蛋白的合成也受到抑制,特别是分子量大约为22,000和69,000左右的分泌蛋白合成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
兔胚泡小肽RBP2抗生育效应的研究@陈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北京100080 @杨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北京100080 @陈幼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北京100080 @曹咏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北京100080 @彭景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北京100080…  相似文献   
5.
高等哺乳动物垂体前叶合成并分泌两种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激素,它们是促黄体素(LH)和促滤泡素(FSH)。其合成一方面受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同时也受性甾体激素的控制。例如雌二醇主要是控制促性腺激素的β-亚单位的合成。近年来有人报道,用Sephadex G-100纯化LH,发现有分子量超过100,000的具有LH免疫结合活性的大分子,并且在血液中也有分子量大于32,000的LH分子。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建立了羊垂体LH mRNA体外蛋白质翻译系统,并对其翻译产物作了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翻译产物中除了分子量为32,000的LH分子外,也有分子  相似文献   
6.
胚胎着床过程中,母体面的蜕膜内有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免疫细胞和蜕膜细胞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网络状免疫微环境。其淋巴细胞中,大颗粒淋巴细胞(NK)的比例高达45%,且处于特定的功能状态。机体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归巢受体与组织中高内皮小静脉(HEV)的内皮细胞结合而归巢到淋巴结或相关淋巴组织,完成淋巴细胞的再循环。目前认为选择素CD62L和CD44是最主要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除了参与上述过程外,还在淋巴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对蜕膜中细胞组分及表型变化的研究较多,而对着床过程中母体特别是蜕膜局部淋巴细胞归巢特点的研究较少,对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动态变化及表达特点则未见报道。本文以着床期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技术,对CD62L和CD44在着床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及子宫内膜/蜕膜细胞(EC/DC)中的研究发现:CD62L、CD44在着床期PBLC中均呈高表达,无明显动态变化(Fig.1);在EC/DC中,CD62L呈低表达,并于妊娠第一天(D1)呈一过性降低,D2~D5无明显变化(Fig.2);CD44在EC/DC中仍呈高表达,但于D3开始呈动态下降;至D5降至最低(Fig.3)。即:着床过程对外用血整体淋巴细胞归巢机制不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CGβ)基因避孕疫苗的可能性,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CGβ的基因片段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4上,酶切分析鉴定正确构建了质粒DNApCMV4-hCGβ,将质粒DNApCMV4-hCGβ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导入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质粒DNApCMV4-hCGβ在Hela细胞瞬时表达系统中特异性的表达了hCGβ。结果表明hCGβ表达含量24h为6.78ng/ml,48h为15.24ng/ml,说明在体外瞬时表达了特异性hCGβ的pCMV4-hCGβ真核表达载体能够作为DNA疫苗使用,为pCMV4-hCGβ质粒DNA免疫小鼠进行DNA避孕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