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介绍一种肾移植穿刺标本冰冻切片的制作方法并分享制片过程中的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提供的肾移植供体穿刺标本10例,分别记录每例冰冻切片的制作方法,切片质量,制片时间。收到标本后,首先在样本托上均匀涂抹一层普通胶水,于冷冻锤下压平成型30s,取出样本托,将标本铺展成一条直线于样品托上之后,在放置好的标本上均匀涂抹一层普通胶水覆盖标本,并用冷冻锤轻轻压平1min,取出进行切片。切片经改良AFA固定液固定,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切片完整平坦,无褶皱、卷缩、刀痕;染色核质分明,红蓝适度,对比度好;制片时间在13min左右。结论肾移植穿刺标本经两步法包埋再切片,联合改良AFA固定液固定及HE染色,大大缩短了制片时间,提高了制片质量,易于观察,且重复性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精准医疗是近年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精准医疗依赖于精准的诊断,而精准诊断则需要高质量病理学切片技术作为支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病理学技术质控和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包埋框对组织分类、时间梯度法调控出片时间、根据人员资质及医疗风险对病理学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专人专机负责制、信息化管理、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等管理措施为精准病理学诊断打好基础,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及时率,为临床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结合本学科特点,逐步建立了临床病理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学员入科前首先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并明确整个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科室采用"导师负责制",并实施"轮转式"的专业导师带教模式,引导住院医师全面发展。在专业培养及带教模式方面采用渐进式、系统性的分层培养模式,考核突破创新,对考核提前达标的学员,可提前进入下一培养阶段,反之则延长培训时间直至达标为止。推行科研导师制,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帮助并指导住院医师将临床科研能力与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相结合。制定科研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科研积极性。在带教管理上,以内在激励为主要的人文理念,在带教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提高学员的医德医风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存在于肿瘤癌巢内及间质中的淋巴细胞群体,其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是有效且持续抗肿瘤反应的关键性基础。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的乳腺癌是最具免疫原性的乳腺癌,TILs在此类乳腺癌中浸润程度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TIL在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及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本文综述TILs在TNBC及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乳腺癌新的有效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对病理学科的重视,对于优秀病理医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完善我国病理医师培养模式尤其是高水平病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本文全面分析了湖北省病理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生教育规模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对病理医生需求;门类窄,普遍为病理学学术型研究生,缺乏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类的实用型人才;异质化,教学组织、培养过程欠缺质量控制,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针对以上问题,为适应当代病理学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加强研究生教育水平的策略:医教协同,实施学校和医院一体化资源统筹;合理制定病理学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双管齐下,大力发展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组建教学联盟加强质量控制,注重过程管理,优化培养体系,从而提高病理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透明细胞癌(glycogen-ric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breast,GR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GRCC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4岁,2016年7月因发现右乳无痛性包块3年余,于外院行右乳改良切除术,病检提示乳腺癌,右乳癌术后化疗后6月余,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后来我院会诊。镜下显示乳腺浸润性癌,细胞排列成巢索状,间质为毛细血管,肿瘤细胞具有丰富透明的胞浆,呈多边形,边界清楚,核深染,核仁明显,肿瘤伴大片坏死,可见多处淋巴管及血管内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呈ER、PR和Her-2三重阴性,CK5/6局灶阳性,GATA-3阳性,P120细胞膜阳性,E-cadherin阳性,标记血管的CD34阳性,标记淋巴管的D2-40阳性,GCDFP-15阴性。会诊结果诊断为乳腺透明细胞癌。最初的局部治疗6个月后,病人出现多发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富糖原的透明细胞癌是乳腺癌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亚型,通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运用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例穿刺标本中DSRCT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9岁,无明显诱因右腹部出现一包块,肿瘤标记物示NSE升高。腹腔肿块穿刺组织,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中小圆形细胞巢。细胞核深染圆形、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少,界限不清,瘤细胞间为增生的致密结缔组织,并可见血管增生。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17阳性,desmin、PCK、vimentin、EMA核旁散点灶阳性,WT-1,LCA、NSE、Cg A、DOG1、SMA、CD34、Bcl-2、myoglobin、myogenin、Myo D1、S-100、CD99、BCL-2均阴性。结论 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小细胞肿瘤,预后较差,小的活检标本中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特征,增加诊断的困难,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