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探讨112种消杀型纳米催化剂吸附与灭活病毒的功效,为开发新型抗病毒纳米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将各种纳米催化剂与副流感病毒、人疱疹病毒Ⅰ型、腺病毒1型及5型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以血凝试验及观察CPE变化的方法判断纳米材料对各种病毒的吸附与灭活作用,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材料对病毒的吸附情况。结果在所检测的112种纳米催化剂中,用血凝试验分别筛选出强吸附力催化剂 29 种、中吸附力催化剂 36 种、弱吸附力催化剂47种。其中,13 种强吸附力催化剂对副流感病毒的吸附率在 87.5%~93.75%之间,并以 AB 24的抗病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一种以乙醇和银离子为主要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安可信)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等方法,研究该免洗手消毒液杀菌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 银离子浓度为41.6 mg/kg、乙醇含量为54.4%(w/w)的该免洗手消毒液作用1 m...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8年7~10月大连市210例成人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了病原学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有138例患者的病原鉴定为阳性,病原检出率为65.7%(138/210)。在病原阳性的病例中有117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因此,我们认为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病原是细菌(84.8%、117/138)。在致病菌中,副溶血弧菌最为多见,检出率最高(38.5%、45/117)。本研究表明,病毒感染虽不是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在混合感染中,“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占多数(66.7%、18/27)。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源性气体递质,它可在人体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中产生.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是催化NO产生的关键酶,它分为3个亚型.NO与NOS被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面,因其具有调控炎症及清除细菌感染的能力.临床可通过创面组织内源性释放或外源性补给来改变创面微环境中NO含量,从而发挥其最佳疗并效促进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将纳豆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培养24 h后,应用沙保弱平板培养基分离白假丝酵母菌,计数菌落,计算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率。结果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明显,拮抗率高达91.91%;纳豆杆菌肉汤培养物的除菌滤液对白假丝酵母菌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拮抗率为79.05%。结论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是白假丝酵母菌的理想拮抗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证实硝酸银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血凝试验和鸡胚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副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腺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菌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硝酸银对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结论硝酸银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silver-nps)在体外对腺病毒3型(Adenovirus type 3,ADV3)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测值法、CPE和免疫荧光观察法,分析纳米银对ADV3感染HeLa细胞的预防作用、直接灭活作用以及对ADV3子代病毒体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纳米银能明显杀伤ADV3,且呈剂量依赖性;纳米银在HeLa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TC0)为52.48μg/ml;ADV3在HeLa细胞上的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2.74/100μl;最大无毒剂量范围内,50、25、12.5、6.25和3.125μg/ml的纳米银分别与100 TCID50ADV3等体积混合,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8±2.60)%、(60.51±9.42)%、(57.99±8.72)%、(41.35±3.91)%和(37.88±3.75)%,而100 TCID50ADV3感染HeLa细胞后,测得细胞存活率为(31.92±8.9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纯病毒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纳米银在ADV3吸附细胞后加入、吸附前预处理HeLa细胞和纳米银同ADV3同时作用三种途径特异性荧光都很少见,说明纳米银在不同途径下对ADV3均有抑制作用。结论纳米银对腺病毒3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CpG-ODN为佐剂与重组HBsAg(rHBsAg)疫苗合用,研究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HBV Tg)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40只HBV Tg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小鼠分别注射rHBsAg疫苗(单用rHBsAg组)、rHBsAg疫苗+CpG-ODN(试验组)、rIFNα-2b(IFN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经多次免疫HBV转基因小鼠,于免疫前、后不同时间采血,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量、抗-HBs阳性率和HBV DNA的变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检测免疫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IL-12(p70)以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分别检测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功能并计算各组小鼠肝组织活性指数(HAI).结果 rHBsAg组和rHBsAg+CpG组在免疫小鼠后2周100%诱导抗-HBs;rHBsAg+CpG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HBsAg量或使HBsAg转阴,rHBsAg+CpG组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量与血清中一样降低,并降低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rHBsAg组的CD3+、CD4+、CD8+细胞在T细胞中所占百分比,IL-2、IL-12(p70)和IFN-γ的含量以及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和杀伤效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HBsAg+CpG组与rHBsAg组比较,免疫小鼠产生更强的HBV特异性细胞应答(P<0.05),且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在rHBsAg+CpG组肝组织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肝脏的HAI在4个组中最高.结论 CpG-ODN作为佐剂可以增强重组HBsAg疫苗诱导HBV转基因小鼠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重组HBsAg疫苗辅以CpG ODN可作为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银体外对临床感染常见细菌的广谱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新型纳米银的广谱抗菌作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和细菌细胞膜的渗漏性改变,探讨新型纳米银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新型纳米银浓度超过0.05μg/mL对临床感染常见的5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5μg/mL的新型纳米银体外作用临床感染常见细菌5min,可100%抑制细菌生长。电镜观察新型纳米银可吸附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菌体表面,改变了细菌形态结构。新型纳米银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呼吸链脱氢酶活性;较高浓度的新型纳米银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菌胞浆内容物外漏。结论新型纳米银对临床感染常见细菌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新型纳米银吸附在细菌表面,抑制细菌表面生物大分子功能或活性有关,研究结果为新型纳米银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112种消杀型纳米催化剂吸附与灭活病毒的功效,为开发新型抗病毒纳米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将各种纳米催化剂与副流感病毒、人疱疹病毒Ⅰ型、腺病毒1型及5型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以血凝试验及观察CPE变化的方法判断纳米材料对各种病毒的吸附与灭活作用,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材料对病毒的吸附情况.结果在所检测的112种纳米催化剂中,用血凝试验分别筛选出强吸附力催化剂29种、中吸附力催化剂36种、弱吸附力催化剂47种.其中,13种强吸附力催化剂对副流感病毒的吸附率在87.5%~93.75%之间,并以AB-24的抗病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