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麻疹发病年龄变迁与免疫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疹发病年龄变迁与免疫策略张永华徐芹综述(菏泽市卫生防疫站,菏泽274014)张洪赞审校(菏泽地区卫生防疫站,菏泽274014)麻疹是国际流行病,在麻疹疫苗问世之前,其发病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1〕,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率90%;10岁以... 相似文献
3.
一种全新结构的芳香杂环化合物8-氧-8H-苊并[1,2-b]-9-腈(S1, MW: 341)被证明在动物体内和体外均具有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10 μmol/L S1诱导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0倍. 0.3 mg/kg体重S1处理的皮下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切片中, 凋亡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3倍. 通过分子机制研究, 表明S1通过特异性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 启动下游凋亡因子的级联反应: H22细胞与10 μmol/L S1共培养2 h后,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内Bcl-2蛋白的活性降低; 4 h后, 罗丹明123染色显示细胞线粒体膜去极化, 同时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表明caspase9活化; 6 h之后caspase3活化. caspase8的表达在S1胁迫培养24 h内未见变化. 荧光定量PCR检测H22细胞在10 μmol/L S1胁迫下24 h内, Bcl-2 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圆二色光谱分析S1与Bcl-2蛋白的结合, 也证实S1破坏了Bcl-2蛋白的α-螺旋结构. S1对H22细胞、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高表达Bcl-2蛋白的转基因HL60细胞的IC50分别低至0.17, 0.09和2.8 μmol/L. S1作为一个全新结构的Bcl-2蛋白抑制剂, 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蚯蚓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在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的土壤培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肥措施对土壤大型动物——蚯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域高肥力土壤共有 7种蚯蚓 ,其中以正蚓科梯形流蚓为主 ,并同时分布巨蚓科的远盲蚓属、腔蚓属和链胃蚓科的杜拉蚓属的一些广布种。全年平均种群密度为 83.83条 /m2 ,最高种群数量出现在 1998年 8月份 ,其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 >春季 >秋冬季。在投入同量化肥条件下 ,有机物投入越多 ,蚯蚓越丰富 ,其生物量有以下趋势 :化肥投入 <化肥与麦秸还田 <化肥与玉米秸麦秸全还田 <化肥与玉米秸麦秸还田加施有机肥处理。在有有机物投入的条件下 ,化肥对土壤生物的负面效应不明显 ,不会对土壤中的蚯蚓有较大影响 ;而单施化肥 ,对蚯蚓负面影响较为显著。有机肥的施入可以增加蚯蚓的种群数量 ,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6.
不同培肥措施对低肥力土壤生态系统蚯蚓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在华北低肥力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的不同土壤培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肥措施对土壤中蚯蚓种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一年中 5次调查到的蚯蚓属于同一个目——后孔寡毛目 ,3科、6属、7种 ;在 7种蚯蚓中 ,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是该地区较低肥力土壤中的蚯蚓优势种。蚯蚓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为 8月 >9月 >4月 >5月 >11月。在低肥力土壤上 ,单独施用化肥与对照相比可以增加蚯蚓的数量 ,施用化肥对蚯蚓的影响程度依赖于有机物的投入情况 ,没有有机物投入或只有麦秸还田条件下 ,施用化肥会对土壤中蚯蚓的种群数量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时间的延长 ,这种影响表现得比较明显。在同时用玉米秸和麦秸还田的情况下 ,施用化肥对蚯蚓的种群数量影响较小。有机肥的施入可以增加蚯蚓的种群数量 ,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愈为明显。在几种秸秆还田的投入方式中 ,蚯蚓种群数量的大小次序为双倍麦还 >玉米麦秸全还 >麦还。因此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应当同时进行有机物投入 ,以保持土壤中良好的生物状况 ,这也是土壤培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