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水鳖蕨(Sinephropteris delavayi(Franch.)Mickel)配子体发育的详细过程。水鳖蕨孢子培养6 d左右萌发;原丝体单列细胞,或发育出2~3个分支;片状体生长点不明显,成熟配子体近心形。本文还讨论了其生长点、毛状体及性器的发育特点,结果支持Mickel将水鳖蕨独立成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超强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vIBDV)的致病性及其VP2基因高变区的分子变化,以vvIBDV GX8/99株囊毒为研究对象,将该毒在SPF鸡胚连传10代后,再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盲传.该病毒在CEF上传至22代时开始引发CEF细胞病变,随之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用无限稀释法连续克隆2次后获得了4个病毒克隆,再将该4个病毒克隆分别连续回传3~5周龄SPF鸡10代.分别比较4个克隆毒及其回传SPF鸡后不同传代毒,对4~6周龄SPF鸡的致病性及VP2高变区氨基酸分子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克隆化毒的细胞培养毒对SPF鸡只有0~6.7%的致死率,不同克隆毒的SPF鸡传代毒对SPF鸡的致病性却都逐渐增强,但程度差异很大,其中克隆#5在回鸡1、5和10代后的致死率从0分别增加到10%、20%和27%;克隆#4从6.7%增加至13%、17%和23%;但克隆#1和#3的致病性变化相对较小.相对于原始囊毒及鸡胚毒,4个克隆化毒在测序的VP2高变区的约145个氨基酸中,有10个位点发生了相同的变异,变得与适应细胞的疫苗毒D78株基本一致,在回鸡传代导致对鸡毒力增强的过程中,这10个位点中大多数氨基酸不再变化,只有第253位和256位氨基酸从囊毒的Q和I变为细胞适应毒的H和V后,有些病毒克隆回鸡至第10代时又变为原囊毒的Q和I,这表明VP2高变区大多数氨基酸的变异可能与病毒的致病性关系不密切,而与对细胞培养或组织的亲和性的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建立的超强毒GX8/99株细胞克隆化毒及其相应的回鸡传代毒系列,为研究vvIBDV其它基因变异与致病性及其它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必要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4个IBDV野毒株的致病性和它们的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同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IBDV毒株在致病性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有一个是真正的超强毒,即GX8/99,其他几个虽然达不到真正超强毒的毒力,但也比经典的标准毒的致死性高得多。在vp2基因高变区,这4个IBDV野毒株与超强毒参考株HK46同源性很高,在DNA水平为96.8%~99.5%,在氨基酸(aa)水平为96.6%~100%o而与疫苗毒D78有很大差异,分别只有91.7%~93.6%和91.8%~93.2%。说明IBDV毒株的vp2基因高变区确实与其致病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SD-1/97、SD-3/98、JS-30/99株之间及其与HK46在DNA和aa水平的同源性高达98.4%和98.6%以上,SD-3/99、JS-30/99株之间及其与HK46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然而,致病性特别高的GX8/99株病毒与其他3个野毒株及HK46在DNA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在DNA和aa水平的同源性只有96.8%~9712%和96.6%~97.9%。相对于国内的流行毒株和香港超强毒参考株HK46,GX8/99株在致病性和VP2高变区都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LY株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法氏囊发育影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疫苗免疫诱发的抗体的影响,及对强毒株IBDV致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Y株ARV感染1日龄SPF鸡可引起法氏囊萎缩和部分淋巴细胞减少,但对增重及AIV和NDV疫苗免疫后抗体滴度却没有显著影响。ARV感染可降低弱毒IBDV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但对随后IBDV强毒株攻毒的抵抗力却与对照鸡无显著差异。经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再接种强毒株IBDV,不会引起死亡,但却仍能显著抑制对AIV、NDV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滴度。然而,对于1~7日龄经ARV感染的鸡,IBDV强毒的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又显著低于未经ARV感染的对照鸡。  相似文献   
5.
将从山东省东营分离到的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野毒(暂命名IBDV SDDY株,经鉴定该株与IBDV STC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经SPF鸡胚传代,然后转为细胞培养,取第20代、21代、25代毒,以1倍剂量(3000TCID50/0.2mL)和5倍剂量不同的免疫剂量,分别在7日龄、14日龄对商品代海蓝褐蛋鸡进行免疫,并于免疫前用IBD-ELISA试剂盒检测IBDV母源抗体水平,于35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vvIBDV)GX 8/99攻毒,在攻毒前再次检测IBDV的抗体水平,攻毒后观察记录各分组鸡的致病率和死亡率,并计算免疫器官体重指数,观察免疫器官的组织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3代毒都具有较高免疫原性,但是20代毒仍具有较大的毒性,7日龄接种会引起法氏囊的萎缩,造成持续的组织损伤;21代毒、25代毒保护率高,无免疫抑制,是比较理想的疫苗来源;7日龄免疫较14日龄免疫更易造成组织损伤和免疫抑制,14日龄免疫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的致病性及其vp2基因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4个IBDV野毒株的致病性和它们的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同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IBDV毒株在致病性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有一个是真正的超强毒,即GX8/99,其他几个虽然达不到真正超强毒的毒力,但也比经典的标准毒的致死性高得多.在vp2基因高变区,这4个IBDV野毒株与超强毒参考株HK46同源性很高,在DNA水平为96.8%~99.5%,在氨基酸(aa)水平为96.6%~100%.而与疫苗毒D78有很大差异,分别只有91.7%~93.6%和91.8%~93.2%.说明IBDV毒株的vp2基因高变区确实与其致病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SD-1/97、SD-3/98、JS-30/99株之间及其与HK46在DNA和aa水平的同源性高达98.4%和98.6%以上,SD-3/99、JS-30/99株之间及其与HK46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然而,致病性特别高的GX8/99株病毒与其他3个野毒株及HK46在DNA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在DNA和aa水平的同源性只有96.8%~97.2%和96.6%~97.9%.相对于国内的流行毒株和香港超强毒参考株HK46,GX8/99株在致病性和VP2高变区都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DR-m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分离的MDR-mPA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结果 61株MDR-mPA中共有23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其中aac(3)-Ⅱ阳性12株(48%),aac(6′)-Ⅱ阳性9株(36%),aac(6′)-Ⅰ阳性3株(12%),ant(2″)-Ⅰ阳性1株(4%)。结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艳  崔治中  孙淑红 《病毒学报》2007,23(3):207-211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及特异性单抗的间接荧光抗体反应(IFA),首次从中国地方品系-黄羽肉鸡中分离到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并对其gp85基因和3′Ter序列及其致病性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GD0510A、GD0510B和GD0512的gp8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毒株HN000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1%、92.5%和95.8%,GD0510A和GD0512的3′Ter核酸序列与国内毒株同源性比较高。分离到的两株ALV-J(GD0510A和GD0512)感染1日龄肉鸡后出现明显生长抑制(P<0.05),并诱发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胸腺萎缩。两株病毒单独感染均能降低鸡体对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AIV-H5)疫苗的抗体滴度,GD0512感染鸡后能明显抑制感染鸡对新城疫病毒疫苗的免疫反应(P<0.05),而GD0510A感染鸡后在4w时也能明显抑制感染鸡对禽流感病毒(AIV-H5)疫苗的免疫反应(P<0.05)。研究证实在我国地方品系黄羽肉鸡存在ALV-J的感染,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毒株可能是来自白羽肉鸡且能造成感染鸡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GX8/99株的致病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GX8/99,系1999年从广西一自然发病鸡群采集到.用原始病鸡法氏囊悬液连续3次人工感染SPF鸡后,再取其法氏囊制备悬液,分装,在-70℃保存.以此悬液经卵黄囊接种10日龄SPF鸡胚,测定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随着鸡的日龄和接种剂量的不同,其致死率有很大差异.对28~30日龄SPF鸡,病毒接种量为200个ELD50时,感染后7日内死亡率最高可达73%~90.5%(11/15和19/21);感染量为20个ELD50时,死亡率亦可达53%~92%(8/15和23/25).以500个ELD50感染28~104日龄的SPF鸡,死亡率均在55.1%~67.2%;甚至113~120日龄的SPF鸡,感染后仍有10%~15%致死率.但128日龄的SPF鸡感染后既不引起死亡也不表现任何症状,但抗体全部转阳.人工接种发病死亡的鸡,其法氏囊的出血程度也随感染量和年龄而异.50日龄鸡接种2000个ELD50后,死亡的鸡100%(12/12)法氏囊严重出血;而40日龄鸡感染200个ELD50后,死亡鸡中仅17%(3/18)发生出血.在2、3、4周龄带有母源抗体的商品代蛋鸡,以2000个ELD50病毒接种后,只引起10%(2/20)、35%(7/20)和35%(7/20)的死亡率.但在5周龄商品代蛋鸡,仅接触感染的致死率可达61.3%(98/160).另一批商品代蛋鸡,在4周龄和5周龄人工接种200个ELD50病毒后,死亡率分别是81.6%~94.3%(62/76~33/35)和93.9%~94%(31/33~47/50).通过总共1200多羽鸡的试验表明,GX-8/99株是一个超强毒IBDV毒株,表现为高死亡率(最高可达94%),易感年龄延长至4月龄,中枢性免疫器官法氏囊出血严重和胸腺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ALV-J蛋鸡分离株的来源和进一步演变趋势.[方法]以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蛋鸡分离株SD07LK1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基因组:DNA作为其前病毒基因组模板,根据已发表序列设计合成9对引物,经PCR扩增出9段连续的、相互部分重叠的DNA片段和闭合环形前病毒两末端LTR的连接区段,并分别连入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辑和拼接,首次完成了ALV-J蛋鸡分离株SD07LK1的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结论]将该序列与另外已完成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表明,ALV-J的整个基因组gag和pol基因相对保守,各毒株间对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在95.O%以上,env基因的同源性仅为88.6%~9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