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前的报道多集中于研究杀虫剂直接喷洒对蜘蛛的影响。本研究以三突花蛛和沟渠豹蛛为对象,测定了溴氰菊酯、毒死蜱和查虫清(植物源杀虫剂)共3种杀虫剂的表面残留对蜘蛛的驱避作用和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残留2h的毒死蜱和查虫清对三突花蛛无驱避作用,而残留2h的溴氰菊酯对三突花蛛有明显地驱避作用。3种杀虫剂的2h表面残留对沟渠豹蛛均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其中溴氰菊酯的驱避作用最强。残留24h的3种杀虫剂对三突花蛛和沟渠豹蛛无明显的驱避作用。表面残留的毒死蜱和查虫清对蜘蛛的毒性小,溴氰菊酯的残留对三突花蛛和沟渠豹蛛毒性大。表面残留2h的溴氰菊酯对沟渠豹蛛的毒性显著高于残留24h的溴氰菊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下肢血管,按下肢血管有无病变将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租和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1例发生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占62.24%.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SBP及LDL-L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及血脂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角类肥蛛(Lariniodes cornuta)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类肥蛛的酯酶是单体酶,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酶谱差异显著。腹部的酯酶呈现4个位点:Est-1、Est-2、Est-3、Est-4。Est-1和Est-4位点为纯合基因型,Est-2和Est-3位点为杂合基因型。头胸部的酯酶仅表现出2个位点:Est-2和Est-3,且这2个位点是纯合基因型。不同个体之间头胸部的酯酶没有明显差异,Est-2b和Est-3a可以作为鉴别角类肥蛛的特征酶带;腹部的酯酶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Est-2和Est-3位点的基因杂合度为h2=h3=0·4779。由此可见,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角类肥蛛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是研究个体间遗传差异、居群的遗传结构以及种间进化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草间小黑蛛的生物学和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n graminicolum Sundevall)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也是湖北省水稻、棉花、蔬菜、果树、森林等植物上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种蜘蛛。它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发生时间早、历期短、繁殖快、抗药力强,还能捕食多种害虫的若虫或幼虫。现将7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观察和在农田数量变动的情况整理如下: 一、年生活史和历期 1.年生活史 1)方法 以成蛛和幼蛛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我们将越冬成蛛在早春田『白J首先产的卵块采叵,作为第一代的卵,并把它放在10×1.5厘米的玻璃指管内,待其孵化。孵化后的幼蛛,以蚜虫和果蝇作为饲料进行单管饲养至成熟产卵。以后各代均以雌蛛产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线粒体DNA序列(COI和16S rRNA-tRNALeu(CUN)-NDI)数据对3种豹蛛近缘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重建。成对序列比较揭示了这些近缘种间的遗传差异水平远低于其它属,同时指出其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分化可能发生于近期。系统发生分析指出:(1)来自同一物种的多个序列均各自形成单系群,其节点都受到了中等强度或较高的自展值(BP≥60% ̄100%)支持;(2)所有数据都支持Pardosa astrigera作为2个物种P.digitaliformis和P.weixica的姊妹群(BP>50%);(3)来自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所得的多个基因树对于P.weixica和P.digitaliformis是否先与P.astrigera形成姊妹群的假设上出现了不同的结论。种间分歧时间估计更新世早期的寒冷气候可能对这些豹蛛的物种演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推测其物种的分化可能源于外围物种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6.
蝰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蝰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蝰蟷。如“蝰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蝰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7.
8.
9.
探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检查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18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注射造影剂。实验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和疼痛感低于明显对照组,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造影剂渗透率、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0.
KCl处理对百合柱头生理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百合(Lilium)品种‘Pollyanna’为材料,研究了KCl处理对柱头中SOD、POD及CAT等3种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应激性升高,其中SOD活性在花开当天和花开1d显著升高,在蕾期与花开2d极显著升高;花开当天及花开1d的POD活性极显著升高;CAT活性在花开1d升高显著,花开2d及3d时升高极显著。柱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电阻率无显著变化,表明KCl处理削弱了细胞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延缓了柱头衰老,提高了授粉受精作用,且与结实率升高表现出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